波兰导弹“尾巴摇狗”:不嫌事大的乌克兰 急于息事的美国与北约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当地时间11月15日下午3时40分,一枚俄制导弹袭了波兰邻近乌克兰边境的村庄普热翁杜夫(Przewodów),造成2名波兰公民身亡。波兰政府发言人米勒(Piotr Müller)一度表示,波兰可能要求启动《北大西洋公约》第四条款,即通报北约各成员国对此次袭击进行紧急磋商。

然而一日不到,舆情风向陡然生变。首先,俄罗斯国防部严正否认“袭击北约国家”的相关指控,称波兰官员和媒体的表述是蓄意挑衅,目的是令局势升级;《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更是刊出对俄罗斯军事专家阿列克谢∙列昂科夫的访谈,表示落入波兰的有可能是乌克兰非正常启动的S-300防空导弹,而非俄罗斯巡航导弹。

美国同样不愿局势升级。袭击发生不久后,美国国防部表示注意到了波兰媒体报道,但称“美国尚无法证实此为俄军导弹袭击所致,详细情况仍在调查”;正在参与G20峰会的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亦称,“据初步资料显示,导弹不太可能是从俄罗斯发射”;美国防部发言人莱德(Patrick Ryder)也表示,在确定事件真相前,五角大楼不会谈论北约第五条款的适用性问题;《美联社》更是引述三位不具名美方官员的消息,称初步调查显示,袭击波兰的导弹是由乌克兰军方发射,本意是拦截俄军攻向乌克兰电力设施的导弹。

而伴随美国如此定调,北约与波兰皆开始了立场回撤。11月16日,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Jens Stoltenberg)称,事件或在乌克兰发射防空导弹来击落俄罗斯巡航导弹时造成,俄罗斯应负最终责任,“但没迹象显示这是一次蓄意袭击的结果,也没迹象显示这是针对北约的进攻性军事行动的结果”;波兰总统杜达(Andrzej Duda)亦在16日表示,导弹很可能来自乌克兰军方防空系统,没有迹象显示属蓄意袭击,“或没有需要启动北约第四条款”;托尔滕贝格随后总结“北约成员国一致认为,没必要就波兰事件启动第四条款,召开紧急会议”。

然就在一片“大事化小”风向下,乌克兰发出了不和谐杂音。

2022年11月15日,警察聚集在波兰东部卢布林省(Lublin Voivodeship) 赫鲁别舒夫县(Hrubieszów)村庄普热沃杜夫(Przewodow)的一个粮食仓库外。波兰外交部表示,一枚俄罗斯制造的导弹坠落并造成两人死亡。(AP)

乌克兰愈发“尾巴摇狗”

11月15日夜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发表视频讲话,直接将导弹袭击波兰一事归咎于俄罗斯,称这是对“集体安全”的侵犯和“重大升级”。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Mykhailo Podolyak)更是在Twitter上呼吁,欧洲国家应该“关闭天空”,亦即对俄设置禁飞区。

而在俄罗斯反驳指控,并称可能是乌克兰的S-300防空导弹不正常启动、飞入波兰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Dmytro Kuleba)直斥此说法为“阴谋论”;当美国、北约、甚至波兰接连表示,应是乌克兰防空导弹系统启动误击、但俄罗斯须负最终责任后,泽连斯基仍在负隅顽抗,坚称导弹属于俄罗斯,“必须让乌克兰专家也参与调查”,言下之意,便是美方与波兰的调查不够公正。

如此表述,虽未招致前述两国的愤怒反驳,却在全球舆论场引发不少批评。匈牙利总理欧尔班(Viktor Orban)的幕僚长古亚什(Gergely Gulyas)便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世界领袖要负责任地发言”“(事发后)乌克兰总统立即指责俄罗斯,这是错误,是个坏榜样”;网上舆情更是涌现“乌克兰自导自演”的指责,称从乌克兰的事后反应来看,其显然是为将北约全体拖入战局,不惜人为制造了此次“误击”,目的便是迫使北约启动第五条款、正式对俄宣战,而今眼见希望落空,便开始就地撒泼、胡搅蛮缠。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10月11日向七国集团领袖发表讲话。(AP)

当然在正式调查结果出炉前,所谓“乌克兰自导自演”叙事充其量是阴谋论。但此一叙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支持者对俄乌冲突的真实取态:来自反西方舆论场的支持者一如既往对俄罗斯展现了同情;来自西方舆论场的支持者,则是对乌克兰的“尾巴摇狗”日渐不耐。

所谓“尾巴摇狗”(The tail wags the dog)是一句英语俗谚。在正常情况下,狗与尾巴乃是主从关系,狗能控制尾巴的摇动幅度,故“狗摇尾巴”(The dog wags the tail)应是常态;然当一事的主体开始受制于内部的一小部分,便会被讽称为“尾巴摇狗”,意指主从关系已然易位、本末倒置。而如今的乌克兰与西方,便日渐走入这般逆反境地。

2022年2月开战之初,乌克兰几乎是以乞怜姿态,哀求北约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同时提供乌军包括战机在内的援助,但北约因不愿直接与俄军短兵相接,却又想通过战事放血俄罗斯、同时满足其长年宣传“支持乌克兰自由民主政权”的政治正确,故最终选择了折衷方案,即不在乌克兰设立禁飞区,但提供军援与财政援助,让俄乌双方持续血战。

然而伴随乌军在8月底发起多次大反攻,成功收复哈尔科夫(Kharkiv)在内多地后,已经成为“自由民主英雄”的泽连斯基逐渐反客为主,开始了对北约的过激要求,例如在10月6日公开表示北约应“先发制人”打击俄罗斯,以确保莫斯科不会对乌军使用核武。可想而知,如此主张引发了“乌克兰有意挑起核战”的轩然大波,却还不如此次导弹袭击事件让北约头疼:前者毕竟只是口不择言,后者则是已经发生事故、导致死伤,各方皆有意息事宁人,乌克兰却还意欲强渡关山、挟持北约进场。

2022年11月10日,一名乌克兰士兵向位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巴赫穆特(Bakhmut,旧称Artemivsk)的俄罗斯阵地发射迫击炮。(AP)

折射了真实的谈判困境

然而罗马不是一日造成的,“尾巴摇狗”的乌克兰,终究来自西方的一手调教。

首先,西方过于贪婪,乌克兰毕竟不是北约成员国,西方本就没有必然的援助与回应责任。然其妄想名利双收,既要通过俄乌战争放血俄罗斯,也想借此巩固各式意识形态战线,包括俄罗斯威胁论、中俄邪恶轴心、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对抗独裁威权等。如此欲壑难填,让西方鬼迷心窍踏入了战争泥淖,开始与乌克兰的漫长纠结。

第二,西方自以为精打细算、介入俄乌战争稳赚不赔,却还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在经济场域,西方虽对俄罗斯施以制裁,普京(Vladimir Putin)政权却未因此崩解,俄罗斯的经济体系更在制裁重担下坚韧运行,西方则因通胀与能源危机,陷入了经济与民意的困境;在军事场域,西方虽持续军援乌克兰、北约情报侦查体系也实质进场,其力道却不足以将俄军彻底逐出占领地,更无法击溃俄军的进攻意志,至多是让战争发展成消耗战。

到头来,西方虽想让乌克兰成为俄罗斯的第二个阿富汗,却也在不自觉间重演当年介入越战的梦魇。此次欧美虽未派出一兵一卒,却因前几个月高唱政治正确太过忘形,导致今日道德枷锁加身,反噬了自由进出的决策空间;眼下通胀与能源压力引爆汹涌舆情,俄罗斯更是咬牙加码宣布动员,冬季攻势蓄势待发,乌克兰的能源设施则持续被炸,战场的不确定性正在上升,疲态尽显的西方只能就促谈、续战展开辩论,最终相互撕裂。此情此景,恰似1969年1月20日尼克逊(Richard Nixon)在美国总统就职典礼上所述:“我们陷入战争,需要和平”“我们陷入分裂,需要团结。”

10月17日,乌克兰基辅,消防员进入受袭的大厦救火。(AP)

而乌克兰虽只是西方马前卒,却正是看准西方尚“拉不下脸”的弱点,故能日渐“尾巴摇狗”,除了此次波兰导弹事件外,更有“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和平谈判。

综观如今的俄乌谈判困境,可谓是美俄乌间的相互为难,三国内部虽皆有促谈势力,却因现实阻碍而难达共识:俄罗斯因未能在第一时间彻底击溃乌克兰的抵抗意志,如今要以“去军事化”、“去纳粹化”形塑一个“芬兰化”的乌克兰,概率已是趋近于零,但其仍会坚持乌克兰“实质放弃收复占领地”的谈判底线,意即确保自身对克里米亚、公投入俄四地的实质控制;然乌克兰不论提出何种和平方案,其中必有“俄军撤出所有占领地”一条,可谓从根本上否决了俄罗斯的底线;而美国内部诸如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米利(Mark Milley)等促谈派,虽建议乌克兰“见好就收”,却无法实质影响乌克兰调整谈判条件,即便华盛顿也可透过“停下军援”威胁乌克兰就范,但基辅正是赌美国尚不敢公然撕毁政治正确的遮羞布,故而持续有恃无恐。

眼下美国利用俄军撤出赫尔松(Kherson)、冬季攻势尚未开始的机会之窗,开始了各式促谈的外交努力,同时传出与俄罗斯通过土耳其私下接触的秘闻,但“尾巴摇狗”的乌克兰似乎仍有政治正确庇护。到头来,美国虽不吝于放出促谈风声,却不敢咬牙断绝对乌军援,如此温吞姿态暴露西方的疲惫不堪与路线分裂,却对促成外交解决无所助益。正因如此,多数分析皆悲观判定,俄乌和平协议恐将持续难产、战争更可能拖过冬天。

然即便和平协议或难在这个冬天签订,却必然会在未来某一日,以某种形式尘埃落定;而回顾越南、阿富汗之例也可发现,西方的耐心、对政治正确的坚持总会耗尽,只要西方的面子比普京政权先瓦解,届时基辅再如何不情愿,恐怕也只能接受美俄密约、交换利益的现实,从“尾巴摇狗”的自由民主英雄,沦为大国棋盘上的又一个弃子。

为何会有舆论认为,波兰导弹事件是乌克兰策画所致?

反西方舆论场相对同情俄罗斯,西方舆论场则对乌克兰有意裹胁北约下场感到不耐。

如今美国释出促谈风声,遇到甚么阻碍?

俄乌皆不愿在领土一事上妥协,美国的军事援助无法将俄军彻底逐出乌克兰领土,其外交施压又无法迫使乌克兰改变谈判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