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目标一变再变:俄罗斯军事失利的决策原因
导致俄罗斯军事失利的原因很多:不知己也不知彼、军事实力支撑不起战争野心、军事科技与西方存在迭代差距、策动战争的正当性不够、士兵缺乏足够战争意志等等。还有一条很重要、很容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在俄军统帅部和总参谋部层面,始终缺乏一个清晰而坚定的战争目标,梅德韦杰夫最近的发言,让这个感觉特别强烈。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后,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文,称乌克兰今后将面临更多打击。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第一集结束了。之后还会有其他的……我将表达我的个人立场......一个包含着纳粹政治因素的乌克兰政权将对俄罗斯构成持续、直接和明确的威胁。因此......我们未来行动的目标……应该是彻底瓦解乌克兰政权,”
梅德韦杰夫的这个表态,等于把战争目标又拉回了2月初俄罗斯发动对乌“特别军事行动”的高度,即:对乌克兰“去纳粹化、去军事化”,推翻乌克兰泽连斯基政府,扶持亲俄代理人政府或者直接对乌克兰进行军事占领。
然而这个目标,事实上早在今年5月,战争进行还不到100天的时候,迫于俄军前线失利,乌克兰展现的出人意料的抵抗意志,以及美欧等国的大规模军事物资与情报援助等,就已经被俄罗斯方面放弃了。
今年2月初,俄罗斯方面采取了南北两翼钳形开进,配合东部平推战术,向北部基辅、南部敖德萨、东部顿巴斯地区全线进攻,试图一举控制整个乌克兰东、南部地区,并通过在基辅扶持代理政府遥控乌克兰西部非俄语地区。
但是这个野心勃勃的军事计划,因为各种原因叠加,最终以北线放弃进攻基辅,南线放弃蛇岛和“莫斯科号”巡洋舰被击沉为标志,算是失败了。
全线进攻失败后,俄罗斯调整了战争目标,开始对东部顿巴斯地区进行重点进攻。
这个时候普京就已经不再谈“去纳粹化、去军事化”了,他应该认识到,以俄军现有军事资源与作战能力,想推翻乌克兰政府已经不可能了,与其全线铺开处处损兵折将,还不如集中军事资源,巩固并扩大对顿巴斯地区的占领。
调整战争目标后,经过几个月的艰难鏖战,俄军总算取得了一些战争成果,主要是攻克了亚速钢铁厂,吃掉了顿巴斯北部、东部、东南部的一些区域。
但是,俄罗斯从基辅和南部战场撤兵,使得乌军士气迅速高昂,同时欧洲训练的乌军士兵也逐渐开始被投入战场,再加上西方的军事资源和情报援助,乌军抓住机会在顿巴斯门前打了一个翻身仗,一举收复了东北部哈尔科夫地区近6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迫使俄军又从局部进攻,转向了战略防守。
这是俄军第三次改变战争目标,这个“攻”“防”转变,是一个根本性的方向性转变。
为有效进行战略防守,俄罗斯进行了二战后的首次战事动员为前线扩充兵员,并且通过公投,把原属乌克兰的四个州吞并纳入了本国领土。
俄方这些动作是在丢失了哈尔科夫要地,以及普京到中亚参加上合会议向中印表示理解中印“担忧和关切”并“愿意尽快结束战争”后密集展开的,其目的显而易见,寄望通过公投把原属乌克兰的四州领土变更为俄罗斯领土,将原本针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转变为保卫战争,在为战争重新寻找合法性的同时,保住现有战争成果,好尽快结束战争摆脱被动。
应该说,战争进行到这个份上,因为俄军在前线的被动状态,再加上俄罗斯在国内、国际面临的巨大压力,在保住现有战争成果的基础上,普京是有意愿尽快结束战争的。
另外在欧洲方面,因为战争带来的经济危机、难民危机、能源危机,再加上强势美元给欧洲带来的严重输入性通胀,欧洲主要国家,尤其是德法意等,也希望能尽快和俄罗斯谈一谈,尽快结束战争。
但是,令俄罗斯和德国等都想不到的,短短两周之内,接连发生了北溪天然气管道爆炸事件、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事件,使得形势急转直下。
在这些接二连三的灾难性事件刺激下,俄罗斯明显又怒了,在向乌克兰扔了大量导弹报复后,以梅德维杰夫最新表态为标志,又有把战争目标改回初始目标的趋势。
这很可能使俄罗斯第四次改变战争目标——尽管以当下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根本支撑不起这个宏大的战争目标。
无论做什么事,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经努力可实现的目标都非常重要。
盘点人类战争史就知道,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全军上下、全国上下都要有一个清晰而坚定的、经努力可实现的战争目标。
在这样一个目标牵引下,上下一致,不怕牺牲,围绕这个目标作战,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战争目标的嬗变与混乱,会让从将军到士兵无所适从,必然导致作战行动混乱、战斗意志消失,到最后会让国民也不知道到底在为什么而战,产生厌战情绪,失败几乎就成为必然结果,回顾这场战争从开始至今,俄罗斯在这个问题上的教训深刻而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