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7│需要一场新冷战下的万隆会议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天下纷争纷纷扰扰。

俄罗斯总统普京又取得一个关键性胜利。乌克兰方面终于承认,俄乌军队厮杀争夺了几个月的北顿涅茨克,现在“完全处于俄罗斯占领之下”。就在差不多的时间,欧盟领导人投票通过,将授予乌克兰和摩尔多瓦欧盟候选国身份。而G7和北约峰会正在召开,还有其他变数会同步发生。但还有何变数呢?无外乎就是加大制裁,联合对抗,甚至不惜“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比较新鲜的是,除了俄乌冲突这个美欧面前的当务之急,“中国威胁”也毫不意外地被渲染成西方这两场“重磅”峰会的关键议题。G7峰会不仅推出对标“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全球基建伙伴计划,还将讨论中国所谓“强迫劳动”和“窃取知识产权”问题。北约峰会更是事先声张,首次将“中国”写入北约最新版的“战略概念”文件,对抗中国的意图相当明显。同样备受关注的一点,是日韩澳新四个亚太国家的领导人也都将出现在北约马德里峰会上。其中,日韩还都是首次参加。这些讯息是否标志着北约亚太化进程正在明显加速?

在如此纷乱的全球紧急时刻,三场由中国主办的会议接连召开,在舆论界自然没有引起太大涟漪,当然,这也正常。相较于炮火和对抗,这些会议议程太“安静”——6月22日, 2022年金砖国家工商论坛;6月23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6月24日,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

眼下的世界,正处在十字路口。三场会,习近平的主旨演讲反复提及的两个关键词——“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安全”“发展”两个词,一共被提及了143次。对,“安全”“发展”,多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追求,但读懂这四个字,也就读懂了这个巨变的时代。

习近平在各主要国际场合发言斗在倡导“全球安全倡议”。 (新华社)

追求“安全”“发展”的大多数

值得一说的是,金砖五国,面积占全球26%,人口占42%,经济总量已占25%,这自不用多说。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与会国领导人共有18位。除金砖五国外,不少国家都是区域组织今年的轮值主席国和候任轮值主席国。比如有拉共体轮值主席国阿根廷、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盟候任轮值主席国阿尔及利亚、非盟轮值主席国塞内加尔、独联体轮值主席国哈萨克斯坦、东盟轮值主席国柬埔寨、APEC轮值主席国泰国、太平洋岛国论坛东道国斐济、G20轮值主席国印度尼西亚。

这些国家为何齐聚一堂?正如习近平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上主旨演讲开篇所提的时代之问: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

回首历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世界格局处在十字路口。当时二战结束,殖民地人民普遍觉醒,许多国家的目标是争取独立。发展中国家对和平发展的渴望从未如此迫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55年,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情况下讨论亚非国家人民切身利益的首次国际会议——万隆会议召开。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与会,最终形成了“团结、友谊、合作”的万隆精神。

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于2015年4月19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和万隆举行,系列活动的主题是“加强南南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 (新华社)

如今,世界格局再次处在十字路口。习近平曾经说过,新形势下,万隆精神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我们要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时往日,不变的是独立自主的愿望,变化的是发展中国家已经真正成为一股崛起的力量。这就是这三场会议的核心力量。他们会齐聚一堂,就是追求“安全”和“发展”,而事实上,他们才是世界的大多数。

2017年,习近平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金砖合作的意义已超出五国范畴,承载着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乃至整个国际社会的期望。”一定程度上,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就是“金砖+”的实践。金砖,最初是一个投资概念,现在已经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和载体。北京也一直致力于引领金砖成为参与全球治理、回答时代之问的更重要平台。

如今,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相继吸纳阿联酋、乌拉圭、孟加拉国和埃及加入。刚发布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四次会晤北京宣言》也首次明确:支持通过讨论推进金砖国家扩员进程。阿根廷领导人早就宣布,希望能加入金砖。此外,沙特、埃及都有强烈意愿。

和平,最需要坚守的底线

还记得2017年习近平在世界经济论坛年会开幕式上,首次提出“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界之问”。第二天,他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再次提到“世界之问”:“这是整个世界都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时代之问,来自时代之变。

不得不承认的现实是,世界动荡再起,是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和平蒙尘,发展受阻,共识破碎。是的,首当其冲的冲击就是和平冲击。

北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最早只提及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发展赤字,后来又提出和平赤字。习近平提出对“和平赤字”的思考:迷信实力地位,扩张军事联盟,以牺牲别国安全谋求自身安全,必然会陷入安全困境。一些国家力图扩大军事同盟谋求绝对安全,胁迫别国选边站队制造阵营对抗,漠视别国权益大搞唯我独尊。

在百年大变局、世纪疫情和俄乌冲突三重因素叠加冲击下,全球治理秩序面临严重挑战。百年大变局指的是国际力量格局的东升西降、前三次科技革命带来的增长动能使用殆尽等长期性结构性因素,使得现有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疫情客观上导致了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断链,在速度、程度和广度上进一步加剧了全球化逆流;俄乌冲突的爆发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传统地缘政治博弈的回归,又增添了不确定性风险。确实,“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前缀从“明显上升”变为“层出不穷”。

美国学者丹尼·罗德里克曾经这样评价美国主导的全球秩序,美国设计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往往主要反映的并非小国愿望,而是美国商业和政策精英的利益,当国际规则与这些利益相违背,美国就会拒绝参与。而这正是全球不少动荡之源。

1955年,美国专门成立“巴格达条约组织”,妄图连接北约与亚太地区的军事同盟,形成了一个以美国为首的、包围发展中国家的军事同盟网络。中国代表团甚至突破死亡威胁的阻力出席万隆会议,“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是要“求同”而不是“立异”。最终,大会形成了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十项原则。60多年后,贸易战、科技战、讯息战层出不穷,安全成了这个时代的上限。但,和平仍是需要坚守的底线。如何和平?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

坦率说,天上也不会掉下和平。各国发展不均衡,“和平”也是来之不易的。在本次金砖活动前,《全球发展报告》发布,报告当中提到了几个关键结论:2020年,全球极端贫困人口20多年来首次上升;2021年,53个国家或地区约1.93亿人面临粮食危机甚至更严重的粮食问题;发达经济体超过75%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而低收入国家这一数字仅为8%。……如此不均衡,如何“和平”?

工作人员在埃塞俄比亚中南部奥罗米亚州的杜凯姆市给当地学生发放“粮食包”。(新华社)

先谋于局、后谋于略,略从局出。“发展”二字,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然而,也必须看到的是,在地缘政治冲突频发的当下,发展问题在国际议程中日益被边缘化。但,“发展是硬道理”,中国人深知其深远内涵。金砖,从最早的四国,到五国,到“金砖+”,再到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追求的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只等同于摆脱贫困、产业转移,还有可持续,还有繁荣普惠。发展起来,才可以为和平提供基础。

习近平曾说,“这100多年全人类的共同愿望,就是和平与发展。然而,这项任务至今远远没有完成”。确实如是。

需要一场新万隆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国首创“求同存异”外交主张,推动会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提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十项原则,这些原则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60多年后的今天,纵然美方一再宣称,中美这种竞争并不一定意味着变成一场新的“冷战”。但世界都知道,“新冷战”时代已至,而且大部分国家并不愿意卷入其中,因为更多还是希望求发展。这本也是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如此多发展中国家积极参与的基本诉求。

坦率说,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是不够的,北京既然提出了“全球安全倡议”,既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畅想,更有共赢共享的中国方案,就应该正正当当、大大方方同发展中国家一起,开一场新时代的“万隆会议”。赋予万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发展中国家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1955年,尽管那是一次没有西方列强参加的会议,冷战思维的影响同样弥漫此间,会议上出现了针对中国的不和谐声音。如今中国已经是第二大经济体,在发展中国家中有更坚实的基础在,就更应积极而又坦荡。毫无疑问,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和谐声音出现,那有能怎样?当年不怕,如今更无畏。

在瑞士联邦大厦穹顶上,刻着一段拉丁文铭文,“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而“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不也正是中国的天下观,也是中国的世界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