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论战|四万字长文背后 中国正在掉入竞争对抗的陷阱?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中国外交部6月19日发布四万字长文回击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对华政策演讲,长文从21个点展开批判,涵盖中美在制度、人权、涉疆涉藏涉台涉港、印太战略、俄乌局势、气候暖化等方方面面的事务。虽然文章是罗列和反驳美国对华认知的谬误,但整体来看 ,谬误包含涉及方方面面,中美之间几无共识。

中国外交部此次公布的长文意在反驳美国对华认知。此前布林肯演讲之后中国已经第一时间否定了布林肯提出的对华政策——“投资、结盟、竞争”三点论。可以说,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美国关于双边关系提法遭到中国全面否定。

四万字《美国对华认知谬误》一文刊登在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首页“外交部新闻”一栏的显著位置。(中国外交部网站截图)

有观点认为面对美国引领舆论、设置议程,中国有必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是舆论战的一部分。有声音将中美之间的这种差异定义为价值观意识形态差异,因此中美对双边关系的认知和给出的处理双边关系的方法才迥然不同。还有声音认为中美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一直存在,今天各种问题呈现全面爆发的态势,是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到了一定程度使然。

以上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了。这些说法的背后,是中美正在竞争和对抗的事实。抢占舆论高地本身就是一种竞争。互相否定坚决捍卫自身说法,各领域矛盾集中爆发谁也无法说服谁,本质是对抗。

2021年3月布林肯提出“竞争、合作、对抗”的美中关系三分法后,中国明确提出反对竞争和对抗。2021年10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在瑞士苏黎世举行会晤。杨洁篪指出,中美合作,两国和世界都会受益。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受严重损害。美方应深刻认识两国关系互利共赢的本质,正确认识中方内外政策和战略意图。中方反对以“竞争”来定义中美关系。

2022年3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左一)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右一)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晤。(中国外交部)

此次布林肯对华政策演讲提出“投资、结盟、竞争”的对华三点论后,中国再次明确反对。中国外长王毅5月28日要求美方不要在“三分法”、“三点论”上不断做文章了,而是要把精力真正放在践行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上。

不过,中美目前这种鲜有共识的状态显然不是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中国是否正在跌入竞争对抗的漩涡无法自拔呢?

如何避免走向竞争对抗,如何做到合作共赢,这是中国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让美国放弃自身主张认同中国主张是不现实的。让中国明确放弃自身主张而接受美国主张更是天方夜谭。但竞争和对抗从来都不是单边行动。

当中国在舆论场塑造了一个颠倒黑白、口是心非、蓄意抹黑中国的又蠢又坏的美国时,社会舆论所能够容纳的中美合作空间只会日益收窄。也许初衷并不是为了竞争对抗,但当越来越多的行动都彼此站在对立面时,导致的结果可能就是逐步走向竞争和对抗。如何做到不跌入美国的话语陷阱,如果做到不被裹挟,需要中国的外交官们好好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