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拜通话|分歧中发出积极信号
北京时间3月18日晚,中美两国元首习近平与拜登(Joe Biden)举行了拜登上任以来的第四次通话,同时也是在中美关系面临严峻挑战,乌克兰战局牵动人心的情况下举行的一次重要对话。
怎么研判这次通话的成果以及可能产生的后续更广泛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知。
首先要知道这次通话谈了什么,这个在中方事先预告和事后发布的新闻通稿中说的很清楚,主要包括“中美关系”和“乌克兰局势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其次,要知道这次通话的整体气氛,中国官方通稿用了九个字来描述,“坦诚深入交换了意见”,又坦诚,又深入,又是交换意见,相信大家在整体上已经能有个大概掌握。
通稿采取了美方先表态或陈述,中方予以指明或强调的行文结构,把各方的主要立场观点都清晰展现了出来。
在中美关系上,拜登重申了美方“四不一无意”的立场,包括:“不寻求同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发生冲突。”能不能做到、有没有做到是一回事,至少拜登是这样承诺的。
对美方的表态,中方予以了较为积极的回应,习近平表示:“对于你的这些表态,我是十分重视的。”然后习近平指出了当前双方关系低迷的根源,一个是“美国上一届政府制造的困境”,一个是“美方一些人”没能落实双方之前达成的重要共识,没有把拜登的积极表态落到实处,美方对中方的战略意图做出了误判。
此处既指出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又照顾了对方拜登的面子,其实人们都知道,“美方一些人”的做法都是拜登政策意愿的展现。
在中美关系这部分尤其要注意三点,第一是台湾问题的重要性和危险性,“台湾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将会对两国关系造成颠覆性影响”。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其它的都还好说,但是如果台湾问题搞不好,中美关系是会翻船的。
第二是习近平对中美之间的分歧做了明确判断:“过去和现在都有分歧,将来还会有分歧。关键是管控好分歧。”这是实事求是的坦诚的研判,中美这么大两个国家,关系这么复杂,制度、文化、意识形态迥异,又有那么大的商贸和人文往来,不可能没有分歧,关键是怎么管控好分歧,不让这些分歧冲击或颠覆中美关系。
第三是在意愿上,双方都展现了积极意愿,而且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都有充分认识。拜登认为,“美中关系如何发展将塑造21世纪的世界格局”,所以“愿同中方坦诚对话,加强合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有效管控好竞争和分歧,推动美中关系稳定发展”。
习近平认为,中美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不仅要引领中美关系沿着正确轨道向前发展,而且要承担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的和平与安宁作出努力”。因此“中方赞同中美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避免对抗,都同意双方在各层级各领域要加强沟通对话”。
综上所述,在中美关系这部分,虽然双方的陈述都未超出预期框架,但总体来说是积极的,相对两国在其它层面的对峙争吵是更令人乐观的。当然,分歧与潜在的风险也很清晰。
乌克兰问题是当前的最大国际热点,也是推动中美进行此次视频通话的主要动因,在这一问题上双方的表述当然格外引人关注。
在这个问题上,首先要注意“交换意见”这四个字,要注意通报中有无“达成共识”或“共同认识到”这样的表述。很显然,这样的共识性表述是没有的,所以双方就这一问题的沟通就只能是“交换意见”了。
这部分通稿对美方的陈述很简单,就一句话“拜登介绍了美方的立场,表示愿同中方沟通,防止事态升级。”至于“美方的立场”是什么,如何“防止事态升级”这些都一概从略。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方首先表明了自己处理这一问题的立足点:“乌克兰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是中方不愿看到的。中方历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我们向来从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出发,独立自主作出判断,倡导维护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持按照联合国宪章办事,主张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
应该注意到,之前中方经常表述的反对某军事集团扩张与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这句话这次并没有说,而是在本段陈述后面用另一句意思大概相当、但是却没有之前那么直接的方式进行了表述:“美国和北约也应该同俄罗斯开展对话,解开乌克兰危机的背后症结,化解俄乌双方的安全忧虑。”语气的变化也是政治。
当然,了解此次会谈背景的都知道,这部分关键的表述在这一句话,中方“愿向乌克兰和受影响的其他国家进一步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请注意,这是“人道主义援助”,而且援助对象除了乌克兰,还有“其他国家”,这个“其他国家”是哪个国家当然不言而喻。
最近一段时间来,美方不断在国际舆论场散布假消息,说俄罗斯向中国提出了军援请求,主要是一些急需的武器装备与防御系统,美方从商务部长到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到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都在不同场合做出各种威胁,声言如果这样会对中国进行严厉制裁,让中国付出代价。中方之前通过外交部发言人和罗马会面已经对此进行了严厉驳斥,这次最高层级的对话,在这个问题上有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答案。所以至少在未来一段时间,虽然中美还会分歧不断,争吵不断,但是这个最核心、最敏感的地雷其实已经排除了。
对于很多人关切的所谓“制裁”问题,习近平也坦率表明了态度:“世界各国已经十分困难了,既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又要保经济保民生。作为大国领导人,我们要考虑妥善解决全球热点问题,更要考虑全球稳定和几十亿人民的生产生活。实施全方位、无差别制裁,受罪的还是老百姓。如果进一步升级,还会引发全球经贸、金融、能源、粮食、产业链供应链等发生严重危机,使本已困难的世界经济雪上加霜,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概括起来,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制裁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产生更多更严重的问题,我们反对制裁,不会参与制裁。
那么,怎么解决这场冲突呢?中方开出的药方是“拿出政治勇气,为和平创造空间,为政治解决留有余地”,“当事方要展现政治意愿,着眼当下,面向未来,找到妥善解决办法,其他方面可以也应当为此创造条件。当务之急是继续对话谈判,避免平民伤亡,防止出现人道主义危机,早日停火止战。长久之道在于大国相互尊重、摒弃冷战思维、不搞阵营对抗,逐步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全球和地区安全架构。”中方做法是“一直在为和平尽力,将继续发挥建设性作用。”
这部分尤其令人关注的是习近平引用了“两句老话”来教导对方,一句是“一个巴掌拍不响”,另一句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中方显然是在用这种方法坦率提醒美方,造成当前乌克兰战争局面的责任不能只归咎为其中任何一方,包括美方及北约在内,都是战争的肇始者,都有责任,因而需要包括美国及北约在内自己主动去推动解决问题,不要再制造战争与紧张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