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发兵乌克兰的成效

撰文: 茅岳霖
出版:更新:

当地时间2月24日黎明时分,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 Putin)发表讲话,宣布俄军将对顿巴斯采取“特别军事行动”,旨在令乌克兰“非军事化”、“去纳粹化”。话音刚落,俄军先头部队便从北方的俄乌边境、东方的顿巴斯、南方的克里米亚三线出动。

乌克兰方面,各大城市到2月24日上午才开始戒严,并实施局部管制。随着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宣布已“动员所有军事力量和特种部队”,这场迷雾重重的“战争”才在媒体上打响了。

当地时间2月24日上午,俄军及顿巴斯民兵组织在顿巴斯地区的实际接触线与乌军发生冲突。俄国防部发言人科纳申科夫(Igor Konashenkov)将军称俄军与地方民团“发动反攻”,突破了乌军“装备精良、防御严整”的阵地,并推进1.5到3公里不等。但乌军在俄军及地方民团前也往往放下武器、放弃抵抗。

按照泽连斯基于香港时间2月25日清晨的表态,有137名乌克兰军人在过去一天多的时间里阵亡——也即双方其实并未爆发真正意义上短兵相接、激烈交战的情况。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天里,也只有卢甘斯克民兵下午渡过顿涅茨河之后,双方才在卢甘斯克打了几枪,勉强有些战争的影子。

此次行动中,俄军展示了现代战争的特征。俄罗斯空天军等部队也对乌克兰的防空目标、军事指挥机构展开了定点打击,约在莫斯科时间上午7时许(基辅时间上午6时,香港时间正午12时),俄罗斯国防部宣布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设施因“高精度武器”而瘫痪;约两个钟头后,俄军再次宣布“乌克兰武装部队的防空系统已被压制”。

俄罗斯国防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强调,俄方不袭击城市等民用目标,只对“军事基础设施、防空设施、军用机场和航空设施”采取精密打击,包括乌克兰国民卫队司令部、乌军的“旗手”(Bayraktar)无人机基地等重要目标都在第一时间遭遇破坏性打击。这种精准打击的效果,足以瓦解一线乌方人员的战斗意志。

2月24日,乌控顿巴斯地区的主要城市马里乌波尔(Mariupol),俄军对乌克兰军事设施进行了精准打击。(美联社)

此外,战争迷雾背后的真假难辨的情报,成为了前线战果的“效果倍增器”。2月24日,全球社交媒体即风传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乌克兰战况,譬如“俄罗斯空降军(VDV)进入了基辅近郊开始交火”,“俄军海军陆战队登陆敖德萨(Odesa,乌克兰西南部港口城市)”……西方观察家认为,这些消息可能是俄罗斯心理战部队有意投放的假新闻,也有可能是美国方面为了渲染俄罗斯威胁、印证白宫预言正确而散出的讯息。

虽然乌克兰当局很快发布战场一线讯息,证明基辅外围目前尚无俄军,敖德萨当下也没有易手。但这种辟谣在乌克兰各界人心惶惶,各地民团彼此开火,爆炸枪声乱作一团的环境下,只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随着哈尔科夫(Kharkiv,乌克兰第二大城市,位于国境东北,临近俄罗斯)、敖德萨、马里乌波尔等地的乌军军事仓库、防空系统都发生爆炸,乌克兰人已经懒得计较俄罗斯是否真的发动了攻击,基辅等大城市的各阶层民众已经涌上街头,开始逃荒。这使得很多“爱国”乌克兰人除了在社交网络上诅咒“Katsaps”(乌克兰语中俄罗斯人的蔑称)多死几个之外,似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对分析人士来说,乌克兰战事可能从一开始就已经分出了胜负。从2021年11月22日开始,乌克兰情报部门就已经给乌克兰陆军描绘了自己可能遭遇的恐怖敌人。即总兵力在10.5万至9.2万人不等的50个俄军“营战术群”(BTG)。

根据乌克兰军方情报,俄军部署包括1,300辆到1,200辆各型坦克;3,400辆到2,900辆各型装甲车辆;34处到28处地面卫星指挥部;1,800门至1,600门各型火炮;近600架各型航空器;91艘各型舰船及6艘潜艇。这一规模是2021年12月逐渐堆积到乌东一线的12万缺衣少食的乌军难以抵挡的。在普京已经宣布乌军放下武器即可确保人身安全后,即有情报称乌东前线的乌军57旅和53旅两个独立机械化部队“似已瓦解”。

在哈尔科夫一线,当地民众已经因战端开启而陷于恐慌。(美联社)

就目前局面来看,以拜登(Joe Biden)为首的美国和北约(NATO)对于乌克兰仍坚持提供“一切援助”,除了军援之外。以法国、德国为首的欧盟也仅展示了对乌克兰的口头支持,这对于困守利沃夫(Lviv,乌克兰西部临近波兰的重要城市)的乌克兰当局可能是绝望的。

最终,普京的兵锋可能不会超过俄军“维和”的范围,也即名义上属于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共和国,却在过去8年内由乌克兰军队控制的领土,俄军的最大目标可能也就只限于全取两州之地,为刚认可的两个共和国“夺回应有之地”。

毕竟,顿河以西地区对俄罗斯的认可程度有限:2014年的“公投”及乌克兰西南部冲突的胜负,也决定了乌克兰五个“亲俄”州,即克里米亚、顿涅兹克、卢甘斯克、哈尔科夫、敖德萨中,只有克里米亚、顿涅茨克和卢甘茨克具备夺取的可能。

但俄军倘若完成其“维和”目标,这所带来的政治冲击,比俄军全取乌克兰更严峻。

由于普京强调俄方将努力实现乌克兰的“去纳粹化”,这一针对性的发言直指基辅当局:在2014年“欧盟示威”(Euro Maidan)政变后,乌克兰将曾与纳粹德国合作的班德拉(Stepan Bandera)等活动家奉为“乌克兰英雄”,这也让而今的乌克兰即将面临尴尬的一面。

俄军的表现还将近一步向欧洲证明,北约在保障区域安全这一点上毫无作用。而这场行动的重要一环,就是它让普京基于顿巴斯地区和各市军事设备的一场有限行动,起到了威慑乌克兰全境,乃至西方世界的重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