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中国不选边站的考量与逻辑

撰文: 许辉
出版:更新:

任何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本国外交政策时,都会以道义、与他国关系亲疏远近和与自身利益相关性等多个标准来做权衡,外交上采取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是常态。
而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利益是复杂的。

2月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VladimirPutin)签署法令,承认乌东地区的顿涅茨克(Donetsk)和卢甘斯克(Luhansk)这两个由亲俄力量建立的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以维和名义派俄罗斯军队进入该地区。

目前,各方力量正在激烈博弈,欧洲将可能面临新一轮的地缘政治洗牌,而中国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也受到关注

2月22日中国外长王毅应约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通话,显然乌克兰问题是布林肯想谈的主要议题。布林肯一反常态祝贺北京冬奥会取得成功和中国运动员获得佳绩,并称美国不寻求搞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反对台独和无意同中国冲突对抗。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并不指望能够拉拢中国支持美国立场,但也希望能与中国协调立场并寻求可能的合作。

但中国对美国的协调却并不感冒,在中国外交部发布的通稿中对乌克兰问题着墨很少,仅强调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应当得到维护。中方谈话大多围绕美国推出的新版“印太战略”展开,王毅指责美方公开把中国列为地区首要挑战,还试图把“以台制华”纳入美国地区战略。王毅还敦促美国重温中美破冰初心,回归理性务实的对华认知。

中国对美冷淡并不奇怪,但在中俄关系中,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表态也非常谨慎。在普京最近访华后与中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双方批判美式民主及其同盟关系,俄方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方则是跟俄方一起“反对北约继续扩张”,声明并没有提及乌克兰问题。此前,中国官方也曾将北约东扩与美国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政策联系起来批评,但也没有提及乌克兰。

任何国家在制定和实施本国外交政策时,都会以道义、与他国关系亲疏远近和与自身利益相关性等多个标准来做权衡。也就是说,外交上采取双重甚至多重标准是常态,这方面的例子不胜枚举,乌克兰问题就是测试各国双重或者多重标准的最新例子。但各国外交政策归根结柢的标准就一个,那就是如何有效的维护本国利益。

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的利益是复杂的。其一,中国要考虑与俄罗斯事实上的战略联动关系。在西方各国普遍或明或暗外交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普京却出席力挺,难能可贵,按常理中国应该投桃报李支持俄罗斯的立场。

其二,中国长期奉行互相尊重主权领土完整和不干涉内政原则,倡导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而且国内也存在新疆、台湾、西藏等分离主义敏感问题。此外,历史上苏联曾在1945年逼迫中国让外蒙古独立。因此,不管是出于道义上还是自身利益上的考虑,中国都不愿意在乌克兰问题上授人以柄。

其三,中国与乌克兰尽管在政治上不冷不热,但乌克兰与中国没有利害冲突,而且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良好。乌克兰支持一个中国政策,中国也在2019年取代俄罗斯成了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乌克兰支持“一带一路”,是中国食用油、机械和核反应堆的供应国,中国工程和能源企业近年在乌克兰也进行了大量的项目投资。

其四,中国认为如果在欧洲的安全议题上选边俄罗斯,那势必也会得罪其它欧洲国家。在中美竞争的大背景下,一个渐行渐远的欧洲并不符合中国的利益。

其实,中国对乌克兰的态度早在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中就已经表露无遗。

一方面,中国拒绝了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的拉拢,彼时中美关系并未恶化,奥巴马希望中国能够在克里米亚问题上支持美国立场;

另一方面,在2014年3月27日联合国大会就“克里米亚‘脱乌入俄’全民公投无效”的决议投票中,中国投了弃权票。该决议确认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市举行的全民投票未经乌克兰核准,因此一概无效。最终,这份有关乌克兰领土完整问题的决议草案以100票赞成、11票反对和58票弃权的表决结果获得通过。

此外,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从乌克兰撤侨与撤离外交人员之际,曾在美军撤离阿富汗时积极撤侨的中国政府却没有类似动作。中国使馆只是提醒在乌克兰的中国公民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不要前往局势不稳的地区。紧张局势下中国的淡定似乎也在佐证,中国与俄乌各方的微妙关系。

在外交决策中,中国需要权衡多方利益。在公开表态中,中国会主张对话协商、和平解决的大方向。在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中国一直以来也没有选边站。

中国的用词谨慎讲究,也因此而被人诟病“讲了等于没讲”,但这一方面是因为外交辞令本就需要留足余地,另一方面亦是因为外界不熟悉中国的潜台词。

其实,当外交部一方面强调乌克兰问题是一个“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另一方面强调“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应得到尊重,就已经很清晰地讲明了中方态度:“复杂因素”是“因”,也即中方认为没有哪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完全占理,这是中国决策的逻辑和道义基础;“任何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是“果”,也即在乌克兰问题上,中国不会选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