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抗华同盟 美国工具箱渐空
继美英澳三国达成新的安全协议AUKUS之后,9月24日,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在白宫与日本首相菅义伟、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及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举行了四方安全对话(Quad),讨论了全球卫生、网络安全、基建以及安全等问题。
从美国国内舆论的反应来看,虽然官面上美国没有将AUKUS和Quad和“反华”联系起来,但它们本质上就是围绕中国搭建的不同形式的抗华组合。Quad虽然还没有同盟性质,但美日澳三国的军事同盟足以撑起它更多同盟形式的安排。未来一段时间,不排除美英日澳拉拢印度更多地参与地区安全对话和军事演练。
当美国再次动用军事资源搭建不同的安全组合应对中国挑战的时候,恰好也能说明它的其他工具已经不足以达到美国所预期的效果。唯有军事安全框架下的各种安排,甚至不惜回归冷战时期的做法与策略,才足以让美国有信心应对中国挑战,维护好自己的霸权地位。
换句话说,美国一旦动用军事力量打击对手,就说明既定战略已经失效,其他工具已不可用。比如,阿富汗撤军乱局中,美国继续利用无人机发起阿境内的袭击,并造成无辜儿童的死亡,只能突显美国阿富汗战略的失败。
近期国际形势的发展再次证明,外部军事干涉和所谓的民主改造贻害无穷。我们要大力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摒弃小圈子和零和博弈。
拜登政府正筹备和习近平的会晤。盘点拜登和习近平的交往瞬间:
美国维护霸权、和中国博弈的工具很多。美元霸权地位、数字经济和讯息科技的优势、美国国内的法律、各种同盟关系等,都是美国维护霸权和推行民主价值观的工具。包括美国在贸易、技术领域的封锁和制裁,文化教育领域的禁令,互联网袭击和意识形态攻击,对中国台湾和香港议题的炒作,以及以反恐为名发动的对他国的武装侵略与占领,都是美国利用不同工具维护霸权的体现。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及右翼主政时期,这些大部分工具基本上被使用过,但效果有限。拜登上台后也延续了特朗普时期动用的工具,包括继续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封锁,继续打台湾牌和香港牌,以及拒绝取消对华贸易关税等等。但是,这些工具并没有取得大的效果。拜登和他的团队仍在艰难评估。
举例而言,中国今年8月份的贸易数据全线超出预期,对美出口也在大幅增加。从今年4月到6月,中国对美出口比2020年同期增长23%。9月23日,上海美国商会联合普华永道(中国)发布新报告称,在华美国跨国公司对其未来在中国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77.1%受访在华美企2020年实现盈利,82%的受访企业预计其2021年营收将较去年实现增长。
经贸科技和意识形态策略收效甚微的情况下,美国最后还是会回到军事与安全层面对中国开展围堵,这是最直接、最硬性也是最具风险的做法。虽然拜登在首次联大讲话时强调武力并非解决问题的第一手段,但为了规避风险、支撑美国霸权,武力或者或者军事资源又是唯一的有效手段。
拜登注重打造新的同盟,或者在同盟基础上开启新的排列组合,拉新的成员入列,和特朗普的单边孤立主义划清了界限,旨在强化美国盟邦体系及领导地位。此次美英澳达成的AUKUS协议以及首次Quad领导人峰会,都是特朗普执政时就已经被启动的。只不过拜登上台后将它们协议化、机制化,使它们服务于以盟邦外交为主导的对华策略。
但这种军事同盟和安全组合背后的政治基础也不一定牢靠。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之后的欧债危机、乌克兰危机和叙利亚化武危机,包括期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都已经让美国在盟邦当中的信誉缺失和领导力短板。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标志着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崩溃。阿富汗撤军乱局以及此次AUKUS协议达成的方式,都突显了美国和盟友间的裂痕。
美国越是注重“拉帮结派”,越是注重以新的军事或安全同盟巩固霸权,就越能突显美国已经没有多少有效工具可用。而且,这种以军事安全为主的外交战略并不会奏效,除非美国和它的盟友真的愿意和中国发生直接军事冲突。
其实,美国通过军事和安全资源的重新排列组合对抗中国,也是因为它无法接受中国掌控更多话语权,无法接受中国主导新的地区及国际秩序。但真正让美国丧失话语权或者领导地位下滑的因素在国内。只有投资国内、解决国内矛盾和决策弊端,美国才能有机会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目前来看,从特朗普到拜登,两届政府似乎都无法摆脱内病外治的老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