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核武政策・二|以威慑达致和平的历史遗物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本系列前文提到,美国拜登政府正酝酿更改传统核武立场,可能在未来两年宣布采纳“不首先使用”(No First Use,NFU)核武政策。美国这次可能更改核政策,会否进一步影响全球核平衡机制?在此大背景下,我们不妨剖析一下全球各大拥核国对于“拥核”的理解及其作用之间的差异。(系列文章之二)

所谓“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意思是承诺在未有受到其他国家核攻击的情况,永不会首先主动使用核武器。这个定义非常严谨。若然某拥核国遭受敌国使用传统武器及生化武器攻击,依据“不首先使用”原则,该拥核国也不能动用核武反击。

目前,全球共有8个“拥核国”,分别是美国、俄罗斯(继承前苏联)、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以色列被广泛认为拥核,但它从未承认过。

美苏在冷战时期主导签订《核不扩散条约》。虽然如此,它至今仍未覆盖所有拥核国家,例如印度和巴基斯坦,就没有加入过《核不扩散条约》(朝鲜曾加入,但于2003年宣布退出)。

至于甚么情况下才会触发使用核武,各大拥核国之间也是协调不一,最终窒碍整体核裁军进程的前进步伐。

这些不协调背后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各拥核国对于核武的作用之理解,有着相当显著的落差。

甚么情况下才会触发使用核武,各大拥核国之间也是协调不一。(Getty Images)

表明“不首先使用”的拥核国

先说中国。中国于1964年在罗布泊首次成功试爆第一枚原子弹,并于同年宣称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并承诺此“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将保持不变。根据中国外交部目前在网络上载有关核裁军的声明,它仍然承诺无条件不对无核武器国家和无核武器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并一贯主张最终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的核战略。

另一个亚洲拥核国印度,它在1998年正式成功试爆核弹,并对外发表自己拥有核武能力。同样,新德里政府同一时间地宣称“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在没有受到核武攻击前,印度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对于印度很快愿意公布遵守“不首先使用”原则,《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认为,这因为印度当年相对小规模的军备,令它在现实上根本难以率先动用核武;另外就是这有助印度建立“负责任拥核国”的形象,借以缓解新德里政府在国际核秩序中遭受大国压力。

印度是亚洲其中一个拥核国。当年它宣布自己拥有核武能力时,在国际间惹起很大争议。(Getty Images)

冷战遗留下来的传统?

至于俄罗斯,由于前苏联与美国就着终止核军备竞赛和推动核裁军,莫斯科一度提出过“不首先使用”承诺。然而,1993年,苏联解体后一年,俄罗斯摒弃了此承诺。到了2000年,俄罗斯军方重申,保留应对大规模常规攻击而使用核武反击的权利。这即意味着,若然有国家使用非核传统武器攻击俄罗斯,俄方有可能会使用核武反击。

至于美国也是未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英国、法国这两个北约成员国,对核态度大多跟随美国。

至于未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巴基斯坦及朝鲜,其最新近的相关表态同样未有明确承诺“不首先使用”。

此处需要了解清楚的是,美国虽然未有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然而,在美国外交政策的语言下,美国为全球超过180个国家提供“消极安全保障”(negative security assurance)政策,这即代表华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对已加入《核不扩散条约》的非拥核国家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2018年,时任特朗普政府在其发表的《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 Posture Review,NPR)再度重申了这一要点。

换句话说,除了英、法、印这三个美国传统盟友外,中国和俄罗斯(已加入条约的拥核国),以及朝鲜及巴基斯坦(未有加入条约),均有较高机会与美国发生核武冲突。

各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有助促进全球核裁军进程。(Getty Images)

“终极武器”的意义

从这些国家对“使用核武的前题”可以看得出,不同国家对核武这个“终极武器”作用皆有不同理解。像中国、印度这些早在冷战时期已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的拥核国,它们对待核武是有一种“止戈为武”的态度,不打仗才能达致真正的打胜仗。

至于像美国、俄罗斯这种仍未承诺“不首先使用”的拥核国,仍在保存应对敌国实行不对等武力行为(即传统武器)的核反制力量,则是希望发挥以“武”作“威慑”的作用。这可能是美苏冷战高峰期以降所形成的“恐怖平冲”、“相互保证毁灭”的博奕思想遗产──令这些拥核国对核武作用的理解有高度警惕,迟迟未敢各自踏前一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原则。

总括而言,拜登政府倘若决定在未来一两年内宣布“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将是全球核裁军进程的一大步,也将更形贴近未来“无核世界”的理想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