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风港政策|美国庇护便利不应只给港人
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8月5日签署备忘录,对部分因为签证到期或其他原因而滞留美国的香港人提供“延期强制离境”(Deferred Enforced Departure)庇护,有效期为18个月。而且,根据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的说法,该庇护到期后也有可能继续延长。
从现实来看,这种“避风港”政策无疑为滞留美国的港人提供了便利。如果没有这种庇护,在美滞留的港人就面临被美国国土安全部移民局强制驱离的风险。得以拥有多一种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生活地点的权利,亦是港人之幸。
不过,若非因为背后的物件是中国,美国也不会如此重视香港。
香港抗议示威活动中的“美国存在”:
在美国,提供庇护的方式有多种。此次对港人的延期离境举措算是一种,主要惠及在美港人,也有可能惠及将来抵美的港人,除了被判重罪者、受制于引渡条件者、国土安全部长判定不符合美国利益者、不利于美国外交利益、危害美国公共安全、待引渡的港人等以外;7月14日向可能受塔利班威胁的阿富汗人提供的“特殊移民签证”(SIV)项目也是一种。7月30日,已经有首批200名阿富汗人抵达美国。
可是,相较于享受美国关照的香港,如今能够享受拜登政府签证庇护的阿富汗人,则仅是那些帮助过驻阿美军的翻译、司机和其他助理人员及他们的家人。符合条件的申请者人数达6万,白宫最终能够批准或执行多少,尚不确定。且申请者必须离开阿富汗、抵达第三方国家,然后再经过1年的安全审核期,才有可能被撤离至美国。
至于那些与美军共同协力奋战,抗击塔利班的阿富汗军人,那些因为美国的到来而继续遭受20年战争,最终又重回塔利班治下的阿富汗平民,却并未受到这样的“关照”。
白宫“避风港”政策的出发点,首先必然是政治和意识形态考量,也即继续藉香港议题攻击中国。这既是美国政治出于凝聚两党的考量,国会一直在考虑出台法案,促使拜登政府在香港议题上更为活跃;也是拜登政府对中国加码舆论攻势,试图扭曲诋毁中国国际形象的一部分。
面对中国,美国在经济、外交等方面的优势逐渐消磨,金融手段伤敌八百自损一千,而军事手段又不可妄施,是以新疆、西藏、台湾、香港这“四大神主牌”才会是美国政府一再借力的遏华手段,既有助于拜登以价值观外交团结盟友,又可通过美国的话语权影响他国民众,为各民选国家的亲华政策创造困难。
是以,即便是美国,在“为世界坚守民主与自由”的时候,也是有所限,有所选的。美国也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也罢,在为港人提供多一种选项的时候,为何不对阿富汗人提供多一种选项?为何不对缅甸的抗议者提供多一种选项?古巴呢?委内瑞拉呢?海地呢?沙特呢?埃塞俄比亚的提格雷呢?
又或者说,既然在美国政客眼中,中国14亿人民的自由与民主都受到压迫,而且人权境况比港人更惨,既是出于对中国人的善意,既是为了避免中国人“免于中共专制之苦”,那又何不向中国14亿民众都提供庇护?让中国人都能多一个选择?
终了,还是那个道理,能够拥有选择自己所憧憬之生活方式的权利,是人们莫大的幸福。而如今美、英、加、澳等国相继推出类似政策,固然出于针对中国的初衷,但对港人而言无疑是件好事。
可是,也还是同样的道理,港人之所以能够受到美国,乃至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关注与优待,最主要原因也是因为,港人有幸生在中国,身为中国人,生在一个可以让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不知所措、如临大敌的中国,而非生在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