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立陶宛|认清“东升西降”的国际态势 台湾外交须落在实处

撰文: 荀文若
出版:更新:

近日美国副国务卿舍曼(Wendy Sherman)与中国副外长谢锋在天津会晤,而一般预计中美领导人的双边峰会,最快也要在10月的G20峰会举行。
从当前到10月,肯定还会有很多不同的力道在作用。这将引领着中美对话的接合,决定后疫时代的国际秩序,对台湾的影响也将十分关键。

正当外界聚焦习近平与拜登(Joe Biden)是否能在10月举行的G20大会上来场“习拜会”之际,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于当地时间7月20日宣布,台湾将在立陶宛设置“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立陶宛当局稍晚亦回应,将于今年秋天于台湾设立代表处。一来一往间台湾似乎有机会“走向国际”。

表面上看来,北京与美国都没有介入太多,但若深究其中,其实一切仍脱离不了两岸关系与中美博弈的纠葛、也与疫后全球格局摆荡有关。特别是美国于其中的战略试探、以及为何会“挑选”立陶宛,或许能借此观察中美台三方未来的互动模式。

台湾将在立陶宛设立“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Facebook@mofa.gov.tw)

台立互设代表处中的两岸因素

苏联解体后不久,1991年9月立陶宛旋即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迄今恰好即将届30年。期间双方关系不愠不火,基本上没有太多火花,特别是立陶宛身居波罗的海三小国的一员,意识形态与政治制度都较崇尚西方式的自由与民主,冷战期间本就与苏联不睦,苏联解体后与俄罗斯的关系亦不佳,与北京也只是泛泛之交。

虽然立陶宛曾加入北京所倡导的“一带一路”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17+1),但双方不论是政治往来或经贸交流,都没有太显著的提升。相对于绝大多数“17+1”成员,波罗的海三小国与中国的经贸依存度并不高,就连台湾与立陶宛的经贸数据,都与中国大陆差距不大。

近年来,中立之间的龃龉约略自2019年开启。该年,立陶宛发布了《2019年国家威胁评估报告》,首次将中国列为安全威胁;立国政府并表态支持台湾以观察员角色参加世卫大会,引发北京不悦;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全球,台湾向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欧洲国家捐赠口罩,时任立陶宛外长林克维丘斯(Linas Linkevicius)更表示已亲自和WHO秘书长谭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要求让台湾加入世卫。

到了2020年11月,立陶宛新执政联盟表态支持“从白俄罗斯到台湾,为自由而战的人们”;进入2021年后,立陶宛不但率先退出“17+1”机制,立陶宛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还说中立双方的合作几乎没给立陶宛带来好处。到了6月,立陶宛宣布将捐赠2万剂AZ疫苗给台湾,蓝斯柏吉斯说“爱好自由的人们应相互关照”,并在台湾带起一股立陶宛旋风。

立陶宛外交部长蓝斯柏吉斯(右)挺台立场坚定。(Twitter@Lithuania MFA)

一系列的发展,北京不可能没有在其中施力,但对立陶宛来说,如同前述所言,一来与中国大陆的经贸互动本就不深,二来其国家意识形态也与北京大相径庭,这或许都是影响立陶宛转而与台北打交道的因素。

至于对蔡英文政府来说,与立陶宛互设代表处的意义当然不在话下,比起台湾现有的绝大多数邦交国、甚至全世界只有台湾承认的索马里兰,立陶宛好歹是欧盟成员国、更曾担任过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能够与立陶宛产生连结、设立代表处总是一件好事;同时,若能经由这次的成功案例,为台湾打开“新式外交”或“蔡式外交”的机会之窗,相信会是蔡英文政府接下来的重点。

更重要的是,经由立陶宛的案例,蔡英文政府暂时可以走出今年初在圭亚那(台湾称盖亚那)遭逢滑铁卢的阴霾,并有可能作为向其他欧陆国家“兜售”的经验,然而这必然会挑战北京的忍耐红线。

中美博弈下的台湾外交

另一方面,在两岸关系小架构之上,中美博弈依然是台立关系背后的“影武者”。当台湾宣布将在立陶宛设立代表处后,美国在台协会(AIT)随即肯定这项举措,AIT表示所有国家都应享有与台湾缔结更紧密关系与拓展合作的自由,AIT更强调台湾是先进的民主政体、主要的经济体,也是世界上一股良善的力量。

台外交部拉丁美洲及加勒比海司司长俞大㵢对于北京介入台湾在圭亚那设代表处,表达强烈谴责跟遗憾。 (屈彦辰/多维新闻)

此外,美国国务院东亚局7月20日时也在Twitter上发文赞赏驻立陶宛台湾代表处的成立,并表示欢迎台湾扩展国际伙伴关系及因应共同挑战的努力。针对美国政府高度赞赏台立互动,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表示,北京坚决反对美国的错误言行,并要求美国在台湾问题上谨言慎行,“停止助台拓展国际空间”。

事实上,台海双边的较量虽然有着从国共内战以降,以及1971年台湾退出联合国,再加上2000年后两岸关系历经紧张、友好、严峻的背景,但在中美博弈范围与程度日益扩散与严重后,台湾的对外关系也成为美国官方的焦点。也因此,2018年台湾与萨尔瓦多断交后,美国国务院曾经大动作召回美国驻多米尼加、萨尔瓦多与巴拿马的大使,欲借此警示该区域转向与北京友好的国家。

后续当2021年初台湾宣布将在圭亚那设立代表处后,美国也立即表态支持,但随后的发展显然不尽如美国的意,圭方在北京的压力下,发夹弯般撤销与台湾的合作,这也是中美互弈下美国的再次落败,更明白显示北京的影响力已大方进驻美国的“后花园”。

对拜登政府来说,虽然强调与中国的关系不是追求冲突而是“激烈的竞争”,但若是无法协助台湾拓展国际生存空间,相信其他国家也都看在眼里,也将更明确美国霸权地位不再的现实。基此,立陶宛就成了美国的实验室,一来中立关系不佳,再加上立陶宛要与俄罗斯抗衡亦需要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支持,顺手推动台立关系也不过是水到渠成。

近期,不仅AIT经常针对台海议题发表言论,美国军机也接连降落台湾。(中央社)

对北京而言,立陶宛的做法绝对让其感到不是滋味,毕竟中国与立陶宛的正式外交关系仍存在,立陶宛却在美国支持下大方邀请台湾登门作客;有了立陶宛开先例,难保台美不会继续寻找下个目标;又或者是美国正利用此机会向北京展现其影响力,并提示北京,中美若要维持合理的竞争模式下,中国还是得尊重美国。

也因此,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历经波折,仍于7月25日至7月26日访问中国天津,与外交部主管中美关系的副部长谢锋会谈;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也会见舍曼,一系列的动作中美都还是在斗智较劲,台湾与立陶宛、又或者是将来台湾可能与尚未浮上台面的其他国家合作,其实都仍是包裹在中美“大气候”下的“子气候”。一旦新型中美关系被双方认可,台湾的空间势必又会被限缩,因为自始至终台湾、或是蔡英文政府,就只是美国操弄区域的棋子罢了。

新时代全球化下的结构洗牌

特朗普(Donald Trump)就任美国总统后第二年,因国内政治遇阻而在2018年展开与中国的经贸战,双方更演变为全方位的无硝烟式争斗;即便特朗普未能连任,抗中几乎也已成了美国政界与民间的新共识,只是新旧政府的手段不同,拜登舍弃特朗普式的单打独斗,走回过往的“结盟”道路,不断在区域间、历次峰会中试图施压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与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3月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国安顾问沙利文的对话气氛充满张力。(多维新闻)

然而,中国已非40年前那个要“韬光养晦”的东亚大国,“有所作为”更是如今的北京亟欲展现给各国看的。对中共来说,有所作为并不是要与美国争霸,而是做好自己的事、向各国展现不一样的发展道路。但是,作为一个独霸世界许久的国家来说,美国自然会试图通过全方位的拦截、扼杀中国与其并驾齐驱的机会。

可惜,对美国来说,中国已经发展到了美国“只手难遮天”的境界。当习近平说“中国已经可以平视世界了”,当杨洁篪与王毅在美国领土对着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美国国安顾问沙利文(Jake Sullivan)力斥“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时,东升西降的态势已很明显,而这势必也将左右未来新的国际结构重组与革新。

对台湾来说,在当前如此艰难的国际情势下,能与立陶宛建立表面上的关系仍是一件好事,但能否进入更实质的互动,才是接下来蔡英文政府的真正考验。台湾即使只剩下表面上的15个邦交国,但在全球各地仍设有许多代表处,这是台湾与他国维持实质关系的方式,近年来却也因两岸关系不佳而有所影响,例如迪拜、厄瓜多、尼日利亚等地驻处被迫改名或迁馆。面对两岸关系持续不佳与全球新格局的成形,台湾必须更小心翼翼,以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