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存在“饥荒”吗? 这已变成一个政治问题
“死亡正在敲门。”一个埃塞俄比亚北部提格雷(Tigray)的农夫在电话中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记者。埃塞俄比亚政府与提格雷地区武装势力的冲突已经持续了七个月,至今已有170万人口流离失所,联合国于本周四(6月10日)发布调查报告显示,35万人面临饥荒的威胁。当地反政府武装洗劫了民众的农作物和牲畜,农夫一家依赖着藏起来的少量作物过活,但连这些如今也已经耗尽。“你能在我们每个人的脸上看到饥饿。”
联合国人道事务秘书长洛科克(Mark Lowcock)在一次网络会议中对各国外交官、救援机构官员表示,这是2011年索马利(Somalia)的饥荒以来最严重的危机,更援引上世纪80年代同样在埃塞发生、造成约100万人死亡的灾难,形容此次“情况很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重”。
但路透社引述埃塞驻纽约高级官员称,埃塞政府并不认可该报告,质疑调查方法并指控调查机构缺乏透明度,且与相关部门咨询、讨论不足,以此为由拒绝承认饥荒的存在。
饥荒是怎么发生的?
据联合国报告,造成此次人道危机的原因有多方面:大规模的人口失所、许多地区自由出入受阻、以及武装组织对庄家的破坏、食物仓储的洗劫造成的严重食品生产损失——据联合国报告,2020年农作物收获量消失90%。
但除了武装冲突造成的许多客观因素外,埃塞政府人为阻止救援物资进入灾区。洛科克在一月时表示,“超过两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人能进入提格雷州。我们有450吨物资被困。”埃塞俄比亚政府让各类慈善机构、人道救援组织陷于复杂的书面许可申请流程,而无法将物资送出。
埃塞存在饥荒吗?
在这份报告中,联合国对于饥饿状况的评估没有用到“饥荒”一词,但35万人口所处的危机等级已经是最高的“大灾难”级别(Phase 5 Catastrophe)。根据国际组织与政府之间所达成的共识,由于“饥荒”一词所体现出的严重性,只有情况满足充分条件时才可宣告“饥荒”,如在一国20%的家庭面临极端食物短缺、每1万人中有超过2人死亡等。而目前报告数据尚不满足第一个条件。换句话说,35万人口仍不构成官方对“饥荒”的定义——大范围的饥饿和死亡。
但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报告是基于有限的数据所得出的结论,现实中仍有许多调查人员无法获取数据的地区无法被计算在内,可见实际情况很可能比调查结果更糟糕。事实上,人道事务秘书长洛科克本人已经不顾这些规定,对外使用“饥荒”一词。
另一方面,即便不考虑数据以外的人口,在一个人口只有1亿有余的国家,有35万民众正面临严重饥饿,以普通人的常识而言已是大范围的饥荒,需要政府与国际社会的即刻行动。
只不过,在常识之外,是否采用“饥荒”一词定义现状、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国际社会关注并采取行动,牵涉复杂的政治考量。在公开报告中避用“饥荒”一词,很大程度上是考虑到埃塞政府很可能对此表示抗议,甚至继续妨碍外界的人道援助。
饥荒的政治敏感性
报道非洲事务数十年、《埃塞俄比亚:一场异端的革命?》(Ethiopia: An Heretical Revolution)一书作者René Lefort撰文指出,埃塞俄比亚政府在人道主义组织和捐助机构之间行驶着“铁掌”(iron hand)般的权力,如果慈善机构不遵从官方规则,很可能面临驱逐令。
2007年,国际红十字会就曾因私下为英文媒体提供资讯,而被官方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指责对政府进行“污蔑”。此刻的提格雷情况更糟糕,去年底内战爆发后已在很长一段时间处于埃塞政府的网络断绝、消息封锁之下,可见埃塞政府根本不想外界知悉域内实情。
此次人道灾难足足酝酿了7个月,当中,包括联合国各个下属组织及政府任命的人权委员会在内,许多专家、内外权威组织均发出预警,这让埃塞政府难咎其责,大量证据都显示出政府在应对饥荒威胁时的专断与无能。
不过,考虑到埃塞的历史,此次灾难或许还有另一重可能。上世纪80年代埃塞爆发饥荒,当时的军事政府在提格雷州烧毁农田、限制物质援助进入该州,以此来击败当地主要势力提格雷人民解放阵线(TPLF)——如今,在当地战事未能如国家政府所愿迅速了结之际,对“饥荒”禁言、继而阻止援助进入也未必不是政府的策略之一。
不过,在大规模饥饿现象证据层出不穷、政府多次遭到警告却无动于衷的情况下,政府难免不背上击溃政敌而牺牲民众的罪名。
事态发展至今,由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艾哈迈德(Abiy Ahmed)所领导的埃塞政府早已声名狼藉,自其上任以来,与邻国协商和平的功绩使新一届政府获得国际社会的赞誉和新发展机遇的期盼。但从去年11月开战后到此时此刻,艾哈迈德一手持诺贝尔和平奖,另一手却挥师北上、使提格雷州再次陷入战争,艾哈迈德与新一届政府苦心为自己打造的形象与赢回的国际声誉一落千丈,但为制敌牺牲人命的罪名却是另一重无法被宽恕的重罪。无论何者,埃塞政府都必然要避开“饥荒”一词背后的沉重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