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盟疫情.缅甸|新冠虚实未明 危及渐稳政局
过去一年新冠疫情重灾区以欧美拉三地为主轴,本年4月印度疫情突然再爆却让各界目光转向疫情相对温和的亚洲。如今本港疫情几平,但最早压服大型传染的中国大陆却有广东地区接连再遇本土确诊,而常被欧美媒体引为成功案例的台湾更遇上全球大流行以来的最深重疫情,与近日发现新变种的另一“模范生”越南遥相呼应。
东盟多国抗疫成绩向属中游之列,罕见全球关注,如今多国疫情再见明显升势,疫苗接种远远未足,加上邻近地区变种病毒威胁,使各界开始关注这个人口繁杂、部份国家政局未稳的地区。其抗疫前景对与之有紧密联系的整个东亚地区更是影响菲浅。本刊为此特作专文五篇,解述多国细况,以具体呈现此近邻邦盟之疫境。(本文为第五篇。)
当马来西亚进入第二次全国封锁、东盟多国疫情再升之际,经历了四个月政变与内乱的缅甸,虽然近日确诊数字同样稍有升涨,却仍在一百之数徘徊,在东盟十国排行第七,仅稍高于疫情早已缓和下来、疫苗接种甚广的新加坡。难怪缅甸的新闻焦点不在疫情,却以政变后续为主,但政变的后续却离不开疫情。
黎明前的亮点?
经历政变大乱局之后,数字上的新冠疫情一直是缅甸情势的一个“黎明前的亮点”。自2月8日以来,缅甸单日新增确诊人数一直大体维持在百人以下,至6月1日才首次升穿100,其疫苗首剂接种比例亦由当时的0.7%缓缓升至3.26%——数字依然极低,但考虑到当地的不稳局面,已算不错,与区内多数国家差距不大。
然而,这些数字可能不足以反映疫情事实。在2月初政变爆发之后,全缅医护大举罢工,至今未止,甚至出现军人被迫进驻医院提供最基本医疗服务的状况。仰光有新冠隔离中心就表示其所有专业医疗人员都加入了抗命运动。
这从缅甸全国的新冠检测数字可见:政变之前,其每日检测数长期徘徊在一两万之间,而在政变之后,检测数大跌十倍,低至一千左右,其3至4月的数字更未有公布,到5月数字重新公布之际,检测数量依然未见升势。
检测数字之低,可能才是确诊数字低的原因。这一个数字上的亮点,也许只属错觉。
印度疫情流入之危
有见于政变期间不少缅人进入印度避难,此后印度疫情大爆且出现本地变种,缅印边境就成为缅甸疫情的风向标。
在离印度仅6公里、人口约一万的小镇席卡(Cikha),新冠病人从5月中开始出现。根据当地医护的说法,至5月底当地共有24宗确诊,当中7人病情严重需要住院,此比例之高似乎显示出疫情已被低估。虽然席卡所属的钦邦亦已实施居家令,但当地原有11名医护人员只剩下3位继续工作,当中更没有一位是医生,而且当地每日只得两个小时电力供应,氧气、药物皆不足。
如果席卡的状况真能代表缅印边境的疫情真象的话,恐怕病毒(有可能是印度变种)最终难免会传入缅甸其他地方,在医疗体系半瘫痪的情况下掀起另一波疫情大爆发。
同时,这也在边防不严的缅泰边境引起关注。目前全泰国有近300万缅甸人,单在边境上难民营中就有近十万人,双方跨境交流频繁。虽然正遇疫情再次上行的泰国已加紧边防,但在缅东民族地方武装力量(“民地武”)与军方冲突加剧之际,加上缅甸的跨境毒品贸易在乱局中似有上升之势,缅甸疫情若在国内广传也料将对近邻造成严重威胁。
虽然疫情渐有上行之迹象,且因数据短缺而走向未明,但缅甸的政经局面却似乎已稳定下来,为军方进一步搞清楚疫情走向、推进控疫打下基础。
昂山不足惧?
与2月政变初期情况不同,即使快闪式示威在缅甸各地仍时有发生、边缘山区的民地武”及反政变份子依然与军方冲突不断,缅甸的政局无庸置疑已经平稳下来:在经济层面上,3月曾一度跌至27.5的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直稳步回升至5月的39.7(50以下仍处于收缩状态);全国的学校也在6月1日复课,虽然公营学校尚有过半老师因反政变罢课、学生出席率低,但也可算是生活逐渐回复正常的象征。
5月24日,政变前的国务资政昂山素季首次被容许亲身上庭露面,更在此前向其全国民主联盟(NLD,下称“全民盟”)发送讯息,指“政党为人民所而创、人民在则党继续在”,以回应军方政府解散全民盟的威胁。
早在5月21日,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Min Aung Hlaing)首次接受海外媒体(香港凤凰卫视)访问,声言会举行多党选举,又表明昂山素季在政治成就上“已完成她一切可以做的”。经过数月动荡之后,军方面对现年75岁的昂山素季似乎已找回了信心,相信其时代已过,因此可对其拘禁稍作放松。
外企未见撤退
虽然欧美国家对缅甸实行了严厉的制裁,可是缅甸的外来直接投资总额有九成来自亚洲国家,其实际影响有限。虽然诸如日本麒麟啤酒等企业决定退出其缅甸业务,但大部份亚洲国家企业依然以不同形式保留投资——例如韩国土地住宅公社就以缅甸政府建设部理论上不属军队为由,继续其在仰光附近的工业园地项目;同属韩国的浦项钢铁国际(POSCO International)则以取消其缅甸离岸天然气项目将影响缅甸平民生活为由,坚持继续与作为军方收入支柱的国营油气企业合作。
一些西方巨企,面对公关压力,也只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作出一些轻微让步,例如法国能源巨企道达尔(Total)和美国能源巨企雪佛龙(Chevron)5月底只决定不再向一家缅甸输油气管道公司派发股息,却继续当地的天然气开采和相关税负。
在外企不离的预设下,缅甸经济的跌稳似乎已稳定下来。若真如此,军方就更加不必惧怕全民盟的反对力量。
管治隐忧仍在
不过,军方形势渐稳之下,其经济管治仍有一定隐忧。一方面,缅甸的营商环境依然艰难:银行服务、互联网、人员安全依然是营商的三大难题。虽然因早前因广泛罢工而中止服务的银行已大体恢复营运,但钞票供应依然极度短缺,人们依然需要在天亮前到自动柜员机(ATM)等待提款,一家供应缅甸印钞原料的德国公司亦已停止供应。
试问没有货币,又如何进行交易?除了仰光复业的餐厅和商舖生意清淡之外,一项4月的十大外国商会调查亦显示有高达77%企业表示其所需的银行相关服务受阻。
早前军方为打击反政变示威组织的“断网行动”,如今虽有缓减,部份网络服务的存取已获开通,但这是否能缓减4月时高达七成外企表示网络受阻的状况,仍属未知之数。
同时,与快闪示威并进的是部份反政变人士的升级武力,例如为阻学校重开,缅甸多间学校都遭到炸弹袭击。和平未能恢复,有错杀良民往迹的军方继续雄据街头,外企员工出入安全依然成疑——例如3月底就有韩企仰光员工在公司专车上被军人射杀。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数字,疫情之下全缅83%家庭在2020年收入已减少一半,全国近半人口或将陷入贫穷线下。由此可见,如果军方未能在短期内去除营商难题、挽救缅甸经济,民情可能会再次失控。
“民地武”四起
另一方面,民地武与军方的冲突已遍布缅甸山区全域。反政变的全国民族团结政府(NUG)表明“人民已没有选择”,其在上周更公布了首批人民防卫部队完成训练的影片。根据冲突数据组织ACLED,全缅有至少58个新成立的武装组织,当中12个处于活跃状态。
就在本周,缅泰边境的克耶邦(Kayah)就有数万人在军方与克耶族(Karen)民地武的激烈冲突中被迫逃离家园;卡伦一方声更称杀死军方80人。据估计,截至5月底,有10万至12万人已因冲突被迫逃离家园,而即使军方多次宣布单方面停火,除了克耶邦外,克钦(Kachin)、钦(Chin)、掸(Shan)、克伦(Karen)等地的民地武战事亦已重新爆发。
在军方的武力优势之下,只要能将民地武力量保持在边缘山区,在惯于长期内战的缅甸,反政变的力量也许难以影响缅甸主体恢复和平稳定。当然,若军方失守则另作别论。
此刻军方对缅甸的控制已较稳定,而反政变势力除非得到亚洲诸国支持,否则也难成气候,只要经济能够恢复,缅甸形势大概能万事俱安,而军方也可重推选举,将政权交回人民代表之手。
于此,虚实未明的疫情却成为了少人关注的重大隐忧,一爆发起来不止会造成人命损失,更或会冲散军方连月极力恢复的相对和平局面。恢复缅甸医疗体系的运作,此刻对缅军政府而言,似乎比与民地武的战斗更为重要,也是其恢复经济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