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危机|俄罗斯战术性撤军 俄美欧三方暗战
4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Sergei Shoigu)下令此前在俄乌边境高调进行实操演练的俄军从即日起分批撤回原驻地,并表示整体撤军行动将于5月1日完成。
我相信当前阶段的军事演练目标已经达到,我们的军队展示出了足够的保家卫国能力。基于此,我决定结束目前的演练
虽然在外交辞令上毫无妥协之义,但在乌东局势日益紧张且面临愈发严重的擦枪走火风险的当下,莫斯科方面的撤军举动多少还是起到了为局势降温之效。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决定出台的第一时间就对此表示欢迎,称该决定有效降低了冲突爆发风险。
随后,美国国务院与北约总部也陆续跟进,均对俄罗斯方面的“降温之举”表示谨慎赞赏,同时也表示将密切监督事态的后续进展,并敦促俄罗斯遵守明斯科协议的相关承诺,尽快从俄乌边境全面撤军。
但从俄罗斯军方的最新部署来看,莫斯科方面显然不打算热切呼应西方阵营“全面撤军”的号召。
而这场围绕东乌地区的紧张局势,也凸显了俄美欧的三方暗战。
俄罗斯“选择性”撤军
俄防长绍伊古在发出撤军指令的同时,要求西部军区将重型武器保留在距离俄乌边境仅160公里之遥的新沙赫京斯克军事基地(罗斯托夫州),以备计划于今年9月的“西方2021”的俄白联合军演之用。
除保持“西向威慑”之外,由俄南部军区承担的“南向威慑”方案也在有条不紊的推进之中。4月22日,即绍伊古发布撤军声明的当天,南部军区在克里米亚半岛举行了旨在操练滩涂登陆作战,包括防化部队、机械化步兵团、空降兵团以及部分黑海舰队小型舰船分队在内的多兵种联合军演,参演总兵力在万人以上。
不难看出,在战术性的撤军降温背后,莫斯科方面丝毫没有放松对基辅当局及其背后蠢蠢欲动的北约进行强力军事威慑的既定方针。显然,对俄罗斯来说,“不战而屈人之兵”仍然是其对乌战略的第一要义。
对于俄罗斯方面的撤军决定,本就不愿就东乌与俄罗斯大打出手的美国自然乐见其成,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华府就此放松了对俄罗斯的警惕与围猎。
美国旨在削弱俄欧关系
在华府战略智囊看来,俄罗斯当前颇显强悍的军事威慑实力,更多是为了其对外能源战略的收益,而对欧能源输出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如果能利用乌克兰问题,尽可能削弱俄欧经贸关系,就能在相当程度上限缩俄罗斯的军事威慑能力。
因此,从特朗普(Donald Trump)时代到拜登(Joe Biden)时代,华府也坚持不懈地对事关俄欧经贸联系的重磅工程“北溪2号”极力阻挠。而当俄罗斯反复加码对乌军事威慑,欧盟则口头惠美,实则以类似德国4月22日采购3,000万剂卫星V疫苗的方式与俄罗斯互通款曲,华府的“俄欧经贸纽带杀手锏”也在迅速收紧。
就在俄国防部做出战术性撤军决议的当天(4月22日),美国前驻波兰大使弗雷德(Daniel Fried )公开称“是时候彻底摧毁北溪2号项目”。弗雷德在表态中力撑波兰率先施压德国,尽力组织柏林方面可能为欧洲带来的“俄罗斯能源垄断威胁”。
欧盟寻求持中之策
在俄美围绕东乌问题进行的“间接冷战”之下,欧盟如履薄冰。一方面,鉴于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框架,欧盟仍然在一些关键敏感议题上与华府维持合作态势。另一方面,由于地缘位置的邻接性,与俄罗斯良性合作对欧盟的核心利益至关重要——这一点从默克尔当局不顾华府重压,坚持推进北溪2号项目的诸般举措,便可得充分映证。
因此,在这种两难处境之下,在东乌问题上维持对华府口惠而实不至,同时与普京当局保持密切沟通磋商,就成了欧盟性价比最高的“持中之策”。
综合来看,乌克兰危机中的俄美欧三方呈现出某种微妙的竞合关系,大体上能维持斗而不破,各取所需的三赢状态。至于处于强权角力场的乌克兰,则从始至终都没有决定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