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物流大洗牌 铁路货运独占鳌头|专家有话说
被疫情笼罩的2020及2021年,作为世界经济一大驱动力的西太平洋地区遭遇多重挑战,各国封锁措施中断了空运和海运、贸易双边货物流量不平衡造成中欧之间严重的“返程空箱”情况......
结束了2021年博鳌亚洲论坛的讨论,跨欧亚运输国际协调理事会(International Coordinating Council on Trans-Eurasian Transportation)秘书长贝索诺夫(Gennady Bessonov)接受《香港01》采访,解读博鳌论坛所聚焦的“亚洲视角”为何、各国如何应对受疫情冲击的全球贸易所留下来的挑战、企业又应该如何调整策略。
01:作为世界主要的经济增长中心,西太平洋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该地区从疫情恢复的速度也快于其他区域。您是否同意该地区的经济重要性将进一步提高?
贝索诺夫:确实。作为全球经济的驱动力之一,西太平洋地区在全球供应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的危机中,该地区或许变得更加重要。
COVID-19疫情不仅改变了许多人的生活,而且改变了全球和区域市场的状况。由于各国之间边境关闭和封锁政策的实施,全球总体的生产能力大大减少。
这严重打击了全球物流以及原材料和成品的供应链。疫情破坏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往常的联系,使物流公司的业务发生了重大变化,需求变化、停产和限制措施造成了货物流量不平衡。
尽管海上运输仍然占据了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份额,疫情期间铁路运输比重有所增长,尤其是连接中国-欧洲的快运货物列车运输的增长。
COVID-19的传播中断了空中和海上运输,从而给增加铁路运输的市场份额带来机遇。
经此一疫,铁路被证明是最稳定、最可靠的运输方式。念及世界各地港口的疫情限制,及随之而来的海事和航空物流失衡,铁道运输则确保了稳定的交货时间和充足的货运班次。
在检疫期内,西太平洋地区中国际运输中的主要货物为防疫医疗物资。
东西贸易走廊上的运输量则主要来自中欧之间。而2020年中欧之间的物流服务比2019年增长61.6%,其中2021年第一季度比2020年第一季度增长了两倍。
因此,西太平洋地区对国际产业和供应链维持平稳运行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还确保了其他国家医疗物资的供给。
西太平洋地区的铁路公司在安全,基础设施,轨道车辆和维护等领域加速推行数码技术的运用,对铁路运输和物流业务的数码化进行大胆投资,竭尽全力在数码化进程上取得突破,以求转变和发展。
01:您认为阻碍西太平洋地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什么?
贝索诺夫:在全球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宏观经济危机和世界贸易的新格局导致了供应链、运输服务市场结构、地理和货物运输量的变化。
隔离措施的推行造成世界许多地区和经济部门停滞不前,导致经济联系、价值链被切断。
在实行隔离政策期间,各国政府对货运列车没有施加任何限制。货运列车被认为是为人们运送必需品的主要手段,例如食物,煤炭以及医疗和卫生物资(例如药品、个人防护设备等)。然而,在此期间,货运列车的总班次却下降了。
在此背景下,集装箱总量则显著增加。同时,货物流量的不平衡也在加剧。2020年,中欧集装箱“返程空箱”的情况加剧,从欧洲到中国的返程集装箱装载率仅为46%。
为了确保集装箱的运输平衡,货运基地的可持续性的扩张是必要的,这要通过吸引欧洲集装箱运输流量、支持欧洲制造商采用货运列车来运送货物来实现。疫情已经迫使铁路公司适应新的物流环境。
为了符合隔离期间保护劳工的要求,大多数员工开始远程工作、在线召开生产会议和活动。
由于其他物流途径被迫中断,铁路运输的负荷增加,并造成物流速度的调整,但总体而言,在困难的情况下,人们发现铁路运输是一种高效、快速且安全的货物运输方式。
事实证明,铁路运输是一种于发货人而言有效的应急方案。
疫情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仍然难以估量。但是,其破坏性影响将在国际贸易中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一点是越来越清楚的。企业应该重新审视在COVID-19后的世界中可以推动增长并提供竞争优势的市场和贸易关系。其考量的重点应该放在能引致(疫后)未来成功的策略上,而不是疫情上。
随着经济各个领域之间的联系变得不平衡,国家之间实施的经济制裁也影响了第三方的经济。因此,政治在很大程度上定义了连通性格局,并对经济造成不良影响,且与所有这些在做生意并创造附加值的市场参与者相背离。
在我看来,疫情后的恢复阶段需要对政治和经济进行分割。如果我们想更快地恢复,则应优先考虑B2B连结和基于经济因素的货运自我构造。
过境运输链的起源和目的地位于世界各个地区,彼此之间的合作尚不充分。考虑到运输的优化反过来会影响贸易趋势,这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利器。
01:今年的博鳌论坛的主要议题之一是“全球治理中的亚洲视角”。亚洲视角到底是什么?它可以如何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帮助?
贝索诺夫:亚洲视角将亚洲视角应用于世界和比较政治。它以当代为关注焦点,探讨影响着亚洲的跨国性、区域性以及国际性议题。亚洲视角欢迎跨学科研究,并致力于促进学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思想交流。
这可能对全世界的决策者有很大帮助,因为它涉及了解并建立亚洲新多边发展中的成就与失败;在亚太地区的区域交流趋势和国际关系;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的亚洲战略传播;“第三国”商业合作的案例研究;日本,韩国和中国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