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改口澄清 拜登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的缘由
本周,拜登(Joe Biden)政府就是否“联合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表态前后不一,引发了日本、英国、韩国等国出面表态,同美方立场划清界限。经过一番改口和调整后,拜登政府明确表示,美方并没有和盟友讨论抵制北京冬奥会。那么,拜登政府为何表态混乱,背后体现了什么样的地缘政治现实和决策顾虑?
首先要澄清一点,拜登政府尚未发表过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言论。有关抵制的声音大多来自西方人权机构、立法机构和民间,尤其是西方反华议员。他们大多藉新疆议题营造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舆论氛围。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先站出来旗帜鲜明地表态抵制北京冬奥会。
但是,在是否联合抵制北京冬奥会方面,美国国务院表态前有后差别,最后又不得不做出澄清。白宫也站出来紧急灭火。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赖斯(Ned Price)4月6日回答记者有关北京冬奥会的提问时提到,抵制北京冬奥会在议事日程之内,也是需要和盟友讨论的事宜。但在4月7日,普赖斯在记者会上又则表示,美方尚未和盟友及伙伴讨论抵制北京冬奥会。与此同时,普赖斯还通过邮件和Twitter等工具,向外界澄清美国立场,强调美国和盟友保持协调,但并不是讨论抵制北京冬奥会具体事宜。
普赖斯澄清的同一天,美国白宫新闻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明确表示,美方对2022年奥运会的立场并未改变,美方也从未和盟友及伙伴国讨论任何有关抵制奥运会的事宜,目前也没有这种讨论。美国奥委会也在4月7日明确表态,反对抵制北京冬奥会。
截至目前,白宫和国务院协调口径,保持统一,将立场调整为“和盟友协调就中国新疆人权等问题表达一致关切”。
对于拜登政府这番混乱表态和改口,4月7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美方的表态没有抵制北京冬奥会的想法。至于所谓的联手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说法,赵立坚强调,将体育运动政治化有违奥林匹克宪章精神,损害的是各国运动员的利益和国际奥林匹克事业,包括美国奥委会在内的国际社会不会接受。
分析拜登政府会拒绝抵制北京冬奥会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国际奥委会和中国奥委会、美国奥委会及日本奥委会明确反对将奥运会政治化。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国际社会都希望办好东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给国际舞台增加一些“正能量”。如果要抵制,美国就要权衡其中利弊。美国运动员可能无法参赛,美国企业也可能无法提供赞助。这样美国的损失很大。
其次,盟友反对抵制北京冬奥会。在人权价值观等问题上,盟友面子上和口头上可以配合美国,但真正涉及到己方利益时,尤其是自己国家荣誉和运动员利益时,反而不会附和美国立场。这一点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口误”后日韩政府迅速出面澄清就可以看出。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甚至进一步表态称,不会因为新疆人权问题抵制北京冬奥会。
在盟友反对抵制北京冬奥会的背景下,美国势单力薄,无法独自承受因抵制而引发的中美关系恶化。
再者,抵制理由不充分,所谓的新疆“种族屠杀”指控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如果要带头抵制北京冬奥会,就要有明确充分的缘由。“种族屠杀”的认定是右翼执政时做出的草率决策,缺乏足够证据支撑,美国自己心知肚明。虽然国务院的人权报告仍将新疆的情况形容为“种族屠杀”,但这大概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出于展现对华强硬、迎合国会的谨慎需求,因而不得不延续这一定位。
最后是北京的反抵制工作也有成效,突破口就是持续有节奏、有针对性地揭穿西方有关新疆的各种谎言和假新闻。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近来多次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回击西方有关新疆的不实指控。
4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德国总理默克尔通话时明确提到,“中德应该以2022年中德建交50周年和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增进两国科技、教育、文化和体育等领域交流”。中国外长王毅近来的外交重点之一就是向亚欧国家外交同僚发出邀请,参加北京冬奥会。预计接下来一段时期,中国将在推进国内外疫苗接种的同时,积极开展“冬奥会外交”,缓冲西方近一年多来针对中国的质疑和指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