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疆制裁到新冠溯源 欧盟对华战略自主缘何如此艰难?
“欧盟与美国有很多共同点,但在中国问题上,欧盟与华府没有相同之处,这点是绝对清楚的”——在3月25日的美欧领导人视频峰会上,面对美国总统拜登(Joe Biden)发出的“构建抗中联合阵线”的热切邀约,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如既往地表达了欧盟“对华战略自主”的决心。部分出于突显这一决心的重要性,默克尔还在随后强调了欧盟在中国问题上打造共同身份的重要性。
然而,默克尔“战略主权”宣示的余音未落,最近欧盟内部在新冠溯源报告问题上的撕裂就给了其当头一棒。在布鲁塞尔方面发表柔和理性的积极声明之际,作为其内部成员的波罗的海三国、捷克和斯洛文尼亚就不露声色地与联盟官方拉开距离,而加入了华府的揭批“世卫偏袒中国之黑幕”的大合唱之中。
这一“政策撕裂”无意中再度对映出欧盟内部长期存在的“东西认同鸿沟”,或曰“新老欧洲对立”的疮疤。在上述事件中,这一疮疤的存在给予了华府进行长臂干预的极大空间。
事实上,利用欧盟内部的东西裂痕行分而治之之策是华府屡试不爽的制欧“阳谋”。此前,华府执政精英已先后在华为5G和北溪二号更然气管道项目上运用东西分治之策取得了预期的战略效果:华为被排挤出绝大多数中东欧国家5G互联网建设计划,北溪2号项目也在种种“巧合”夹持之下陷入停摆。
如果说在新冠溯源问题上的撕裂反映出长期困扰欧盟的“东西裂痕”仍然顽固存在的话,在新疆制裁问题上的动作则揭示出欧盟现有政治格局的波谲云诡。这样的政治格局正好为拜登当局提供了一个在传统的东西裂痕之外,再合适不过的干预抓手。
作为欧盟轴心之一的德国今年将迎来换届大选,由于长年的领袖默克尔已确定不再连任,德国的各路政治势力都在蠢蠢欲动。
其中近年来在白左阵营中异军突起的绿党更是野心勃勃地谋求在改选之后进一步扩充联邦议席,从而在新内阁中与第一大党基民盟平起平坐。与政治上亲传统产业资本的中右翼不同,依靠环保主义起家的绿党与产业资本财阀存在根深蒂固的隔阂。
因此,缺乏强势资本撑腰的绿党只能凭借在“激进绿左”理念上剑走偏锋的表演来获取所需的政治资源,而这恰好与拜登当局力推的“价值观联盟”方略不谋而合。
于是乎,德国绿党与华府之间就形成了某种心照不宣的“诡异联盟”。更为不利的是,由于德国在欧盟的核心地位,其他成员国的绿党乃至部分“浪漫”自由派已开始竞相效仿地与华府组建“行动联盟”,在全欧范围内展开跨境联动。
近日欧盟就新疆人权问题做出的制裁即是上述联盟的最新成果:中国反制名单上的欧洲议会议员多数都有深厚的绿党或自由民主派(ALDE)背景。
上述的“全欧联动”让欧盟的主流执政精英倍感压力,迫使后者只能勉为其难地为内部“异议者”站台呼号。而这种违心之举甚至直接危及到了近年来关涉欧盟核心利益的重要协议——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命运。
中方反制决定出台的当天,欧洲议会国际贸易委员会副主席居拉(Winkler Gyula)公开表示,鉴于欧盟与中国关系今天的最新发展,尤其是(中方)令人无法接受的制裁,欧洲议会决定取消原定于该周举行的有关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审议会。
同时,作为中方首要制裁物件的德国籍欧洲议会议员彼蒂科菲尔(Reinhard Bütikofer)更是放言称:“没有我们欧洲议会的批准,欧中之间就不会签署什么协议”。
显然,由长期的东西裂痕与近期的“换届争斗”共同造成的内部纷争不已的格局严重阻碍了欧盟谋求对外战略自主——尤其是对华战略自主的目标追求。更为不利的是,在袖默克尔确定退场的当下,上述局面将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处于无解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