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制裁|日本与美国保持距离的理由
到3月26日,因美国颁布《防止强迫维吾尔劳动法》等法令引发的“新疆人权”、“新疆棉花”的风潮还在继续。
在中、欧、英、美各方彼此制裁官员、政要、学者及实体机构,多国企业卷入其中之际。日本的角色引发了外界的注意,它就是曾向美国和英国提供了“秘密”涉疆情报,又高强度参与美、欧宣传,但最终未跟随参与制裁。日本与美、英等国保持距离的一面也由此呈现。
拒绝对立的理由
不同于美国、英国、欧盟各方的态度,以及对北京抛出制裁的强硬手段。日本方面的表态是温和且简短的。其核心始终立足于“关切”这一点上。这也是日本方面在2021年以来,在1月29日和3月23日两次外务省记者会等场合上,日本外相茂木敏充、日本官房长加藤胜信等人面对“新疆人权”问题时的明确立场。
虽然茂木敏充在3月23日的记者会上也强调今后要与美国在应对中国时采取“one voice”,即同一立场的态度。但加藤胜信已在同日的记者会上指出,日方将会继续与中方沟通,鼓励北京采取负责任行动作出改善,且东京方面亦认为“并不具备就人权事务向第三方国家实施制裁的法律基础”,亦规避谈及参加美、欧制裁。除此之外,东京方面在新疆问题上就没有其他的内容了。
东京对新疆问题以及对中国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东京一侧近来在外交领域的表现令北京相当不快。日本防相岸信夫、外相茂木敏充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与国防部长奥斯汀(Llyod Austin) 在3月16日的协议刺激了中方。该协议批评“中国破坏国际秩序”,指责“新疆人权”等问题,并就“战略、政策紧密调整、务使一致”的协议。加之双方还确认在钓鱼岛举行“夺岛联合军演”,这使北京大发雷霆,称其“引狼入室”。
另一方面,日本政府、外务省为首的各机构也坚持立场,否认美国释放的“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等言论。在3月23日,日本驻华大使垂秀夫还带队前往武汉,为日本汽车、钢铁、食品、医疗等行业寻求合作,并强调“将根据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继续致力于构筑稳定的日中关系”。
在分析人士看来,日本的态度是可以理解的:中国是日本的邻国,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更是日本目前最大的出口目的国。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21年2月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日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175.38亿美元,同比增长0.8%。其中,中国自日本进口174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8%。这意味着日本仅在贸易一项,即从中国获利322.1亿美元。汽车巨头丰田公司、电子设备具体佳能公司、安川电机公司、村田制作所和电子零部件生产商TDK公司均在2020年从中国获得丰厚利润。面对经济利益,日本并不想与中国对立。
在压力之下
但是,日本外交在美国干预下也缺少相对独立性,其在“美日同盟”内长期处于弱势地位。这导致东京既然仍在美国伞下,他就要尽到身为“盟友”的义务。这使东京即便不情愿,他也必须跟随美国立场。
当下,拜登政权强调价值观外交,试图借新疆人权问题,利用道德手段干预中国经济。华盛顿方面还选择了“中国挑战美日同盟”,给“国际社会”带来政治、经济、军事、技术挑战的现状等说辞。简言之,即要维护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秩序,维护日本在此前国际秩序中的地位与角色。
这一点更能展示日本在拜登体系下扮演的角色,华盛顿可能仍希望东京继续其六十多年一贯的从属地位。在压力之下,日本被迫卷入其中,身为“盟友”的东京难以独善其身。随着日本首相菅义伟即将访美,讨论美日建立“不依赖特定国家”的稀土、医疗用品“供应链”,东京就难免要在其“盟友”之间摆摆样子。
这样一来,日本在美国与中国之间的位置就由此决定了。这使得东京会跟随西方喊口号,进而规避“制裁中国”等问题,不立即拿出具体行动。进而避免因卷入风潮带来更多更大的损失。考虑到日本没有就“人权问题”发动制裁的法律条文;日本官方也“难以掌握中国国内事实”,东京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可能还会继续维持当下规避制裁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