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7月9日“关税倒数”:谈的是投降条款,不是贸易协议?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不知不觉之间,经过一轮中东大战惊魂之后,特朗普(Donald Trump)全球“对等关税”的90天豁免“谈判间”7月9日就会结束。白宫官员曾言特朗普会在90日内谈成90个贸易协议,直到近日也在坚持会在限期前谈成10个协议左右,待7月4日美国独立日假期之后公布--然而,事实是唯一同美国达成到所谓“贸易协议”的就只有有对美商品贸易“入超”的英国……

“唯一”协议

早在5月谈成的美英贸易协议,严格来说并非全面的贸易协议,英国的数码服务税、医疗市场、食品标准等关键争议点都没有触及。本来只需面对特朗普全球10%最低关税的英国,基本上只是因为地缘政治、巴结特朗普之类的“投降条款”。

美英协议的部份条款在6月30日开始落实。其中一条就是让英国车不必面对特朗普的全球25%汽车关税,按每年10万架的配额以10%的基本关税进入美国市场。这很明显是英国接受特朗普“无中生有”关税的单方面让步,但为了换取特朗普调低一点关税,英国却要向美国开放牛肉和乙醇市场--由于英国没有放宽针对激素牛肉的限制,前者影响有限,但后者却将冲击英国本土的生物乙醇产业。

2025年6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加拿大出席七国集团峰会期间,与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签署贸易协议。两人其后一齐见记者,过程中却出现连串“乌龙”场面。特朗普向媒体展示协议时,不慎将文件散落一地,害斯塔默要急忙蹲下帮他“执手尾”;他其后又误将英国(UK)讲成欧盟(EU)。(Reuters)

而且,英国钢铝产品豁免于特朗普25%全球钢铝关税的条款还未实施。如果7月9日还没有落实细节的话,特朗普就有可能把英国钢铝的25%关税提升至全球6月4日起已经要面对的50%层级。

在公布英美贸易协议之后,特朗普从来也没有掩饰他把协议视为“投降条款”的事实。当时,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内,以及特朗普自己的社交平台Truth Social上,都摆出了一张简明的协议成果列表,当中特朗普的一大“政绩”就是把英国的对美关税由5.1%减至1.8%,而美国的对英关税则由3.4%增至10%。这不是贸易协议的“双赢”,而是“美国赢、英国输”。

在宣布英美贸易协议的当天,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面分享了他认为这份英美贸易协议的最大成果。(Truth Social)

停滞不前的贸易谈判

另一边厢,英国“投降”之后,大家却看到以稀土出口管制和超过100%超高关税反击特朗普关税战的中国,最终却能迫得特朗普让步,把关税互相减免下来,又收回一些美国高科技商品的对华出口管制来换取中国批准稀土出口。特朗普似乎是“吃硬不吃软”。

此后,特朗普同其他国家的贸易谈判就一直停滞不前。近日,从美国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到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再到白宫国家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塞特(Kevin Hassett)都在努力宣称很快就有好几个重要贸协议会在7月9日限期之前达成的讯息。然而,特朗普自己却开始谈起“没有协议”的情况。

图为2025年7月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佛州发表讲话。(Reuters)

在周日(6月29日)播出的福克斯新闻台节目上,特朗普声称:“我们达成了(一些)协议,但我宁愿只是给他们寄一封信,一封非常公平的信,说:‘恭喜你们,我们将允许你们在美国进行贸易,你们需要支付25%的关税,或者20%、40%或50%。’”

对于会否押后7月9日的对等关税重新实施限制,特朗普表示,他不认为他需要这样做,但他可以这样做。他又重申,“我将会寄出那些信,这将是贸易协议的终点。”

特朗普甚至举出了一直被视为最容易同美国达成协议的国家之一日本为例:“亲爱的日本先生,事情就是这样。你们的汽车将被征收25%的关税。”

到6月30日,特朗普又在Truth Social上发文针对日本,指日本“被宠坏了”(spoiled)。“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稻米,然而他们却有严重的稻米短缺。换句话说,我们只会寄给他们一封信。”

6月30日,特朗普又在Truth Social上发文日本“被宠坏了”(spoiled)。“他们不愿意接受我们的稻米,然而他们却有严重的稻米短缺。换句话说,我们只会寄给他们一封信。”(Truth Social)

7月1日,特朗普继续针对日本发挥:“我们已经和日本打过交道了。我不确定我们会达成协议,我很怀疑。”他又说可能会征收日本30%或35%的关税--根据特朗普4月2日宣布的对等关税,日本的税率本来只订于24%(当中包括10%全球最低关税)。

对此,即将要面对参议院选举的自民党政府此前已表明不会为了取得关税减免而牺牲农民利益。

日本首席关税谈判代表、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上周末访美,只短暂会见了卢特尼克,没有见着贝森特、也没有会见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Jamieson Greer)就回国了。

2025年4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华盛顿特区白宫与日本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会晤。(Truth Social@@realDonaldTrump)

同一时间,另一个因为地缘政治原因被视为容易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的国家印度,也在谈判的最后一里路遇阻。双方谈判由上周原订的两天延长至第六天。印度始终不愿向美国农产品开放市场(特别是可能牵涉宗教问题的乳类制品),亦要求美国撤销包括10%全球最低关税在内的对印26%对等关税--但从英美贸易协议的例子来看,10%似乎是特朗普不愿放弃的底线。

不过,特朗普对于美印协议出奇地乐观,在7月1日表示他认为“我们会和印度达成协议”,印度将会容许美国进入其市场竞争,因此关税将会大大减低。

同样正在赶最后一里路的欧盟,据报也正在强硬其对美立场,要求美国减免10%的最低关税,而且还要扣减其他类别的关税,包括现已由25%提升至50%的钢铝关税,以及25%的汽车、汽车零部件关税等。

7月2日、3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塞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将在华盛顿与美国官员进行贸易谈判。(Reuters)

此前,特朗普曾威胁要把原本针对欧盟的20%对等关税提升至50%,不过最后决定暂缓执行。

欧盟国家对于是否要强硬报复美国立场不一,但都在寻求类别关税的减免。除了已实施的钢铝和汽车关税之外,美国还在对铜、木材、药品、半导体、关键金属等商品进行国家安全调查,未来可能会对这些产品开征新的全球类别关税。欧盟也许是可以接受10%的最低关税的,但前提必需是美国减免已实施的类别关税,而且要在未来其他类别关税的实施上给予欧盟确定性。

然而,特朗普似乎是想保留这些未来关税作为进一步施压他国的工具。贝森特日前便称美国目前只集中在对等关税的问题上,其他国家安全的类别关税实施需时,容后再谈。

接受特朗普的10%基本关税本身,已是其他国家对于美国的一种单方面退让。退让之后如果连基本的关税确定性也换不回来,那当然是“多谈无谓”。

2025年6月27日,美国华盛顿,图为贝森特在国会大厦门口回答传媒问题。(Reuters)

投降的是谁?

很明显,特朗普想要的只是其他国家的投降。日前,特朗普突然以中断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威胁,要求加拿大撤销即将落实的数码服务税(按:主要针对美国科技巨头)。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其后以大局为重让步,换来的却是白宫的贬低。白宫发言人莱维特(Karoline Leavitt)6月30日表示:“这件事很简单:加拿大总理卡尼向特朗普总统和美国屈服了。”

如今,美国同其他国家正在密集进行的贸易谈判,其实并不是传统意义上互惠互利的贸易协议,而是这些国家会愿意接受多少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投降条款”。

问题是,在7月9日来临之前,我们其实也不能确定“投降”的会是谁。如果在全球各国一起企硬,加上美国正在通过一份大举加重国债负担的财政法案,4月刚宣布对等关税时已“退缩”过一次的特朗普,如今又敢不敢跟美股、美元、美债的投资者再对着干?

2025年6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抵达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卡纳纳斯基斯(Kananaskis)参加七国集团(G7)领导人峰会时,受到加拿大总理卡尼(Mark Carney)的迎接。(Reuters)

英美贸易协议的案例,一方面是英国对美国的单方面退让,另一方面也是特朗普暂缓关税战的下台阶--协议只大体保留了10%的基本关税,却没有解决英美贸易一直存在的核心争议。

或许,到7月9日,特朗普政府为了不再激化贸易战,将会与其他国家达成像英美协议那样肤浅的共识,又或者具体细节留待日后继续谈的初步协议,因而换取到押后、削减或撤回对等关税实施的下台阶。当然,其他国家如果要暂时接受10%最低关税,是对特朗普的退让,但特朗普什么重要贸易条件也谈不回来,其实也将是特朗普自己的变相认输。

贸易从来都不该是不是你输就是我赢的零和游戏,偏偏在特朗普眼中,贸易就是一场零和游戏,别国卖东西给美国就是别国占了美国便宜。用这种逻辑去进行谈判,最终结果也只能是一个双输之局,差别只在于大家输的是多还是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