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被迫交“保护费”? 特朗普2.0第一个贸易协议的六个启示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5月8日,特朗普(Donald Trump)宣布达成他上任后开打全球关税战以来的第一个贸易协议。排头位的是跟美国有传统特殊盟友关系的英国。特朗普前一天已经预告他将会公布同英国之间的贸易协议,但到了8日他还是要搞气氛,在英国首相斯塔默(Keir Starmer)晚上正在观看阿仙奴对巴黎圣日耳门的球赛中间给他打电话,制造出两国领袖最后一刻“一对一”谈成协议的印象。

虽然特朗普和斯塔默都以“历史性”去形容这份英美贸易协议,但其实这份协议不只没有历史性,它算不得算上是一个传统意义的贸易协议也是个问题。从目前已有的资讯来看,这份所谓协议,很可能连双方签署的文本也没有,只得英美两官的官宣。

观乎协议内容,这也是一份无足轻重的协议

5月8日,特朗普在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副总统万斯等人陪同下宣布同英国达成贸易协议。(Reuters)

最容易达成的“贸易协议”

首先,根据美国官方的总计数字,美国对于英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有大约140亿的出超--不过根据英国政府的数字,英国却对美国有超过800亿美元的出超,主要差别似乎在于服务出口数字的统计方法--因此,在特朗普4月2日宣布“解放日”关税之时,英国只需要面对最低的全球10%关税,并没有10%以上的额外附加“对等关税”。

如果特朗普关税战的目标是要减少贸易逆差又或者吸引产业回流的话,英国可以说从来也不是他的针对对象。跟英国达成此刻的协议,可算是特朗普贸易谈判团队最简单的一个任务。

这份协议的主要内容,针对的并不是特朗普的“对等关税”,而是其对全球征收的商品类别关税,包括针对汽车的25%和钢铝的25%。

2025年2月27日,美国华盛顿,图为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访美的斯塔默。(Reuters)

小修小补 对英关税依然增加了数倍

在汽车方面,美国给英国每年10万架的配额,在配额以内的不需面对额外25%的汽车关税(实际税率为27.5%),只需要面对10%的基本关税。去年英国对美国的汽车出口量大约只有10.2万架,这可算是将英国免除在美国的全球汽车关税之外。

在钢铝方面,美国将把英国免除在其商品种类关税之外,劳斯莱斯的喷射引擎及其零部件也获得豁免。白宫的文件声言“这项协议创建了一个新的钢铁和铝贸易联盟”。问题是,英国对出的钢铁出口大约稍多于美国总进口额的1%,而英国的钢铁出口也只有不足10%输往美国。这种豁免可算是微不足道。

作为回报,根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的说法,英国承诺将会向波音购买总值100亿美元的飞机。而且,英方将去除针对美国牛肉进口的20%关税,实施1.3万公吨的免关税配额(美国亦对英国牛肉实施同等待遇),并对美国的乙醇进口提供14亿公升的免税配额--根据白宫的说法,这相当于7亿美元的乙醇出口和2.5亿的农产品出口。

特朗普将英美贸易协议形容为“完整而全面的”(full and comprehesive)。(Truth Social截图)

不过,英国并没有放松其食品标准管制,美国流行的氯洗鸡肉、激素牛肉依然被禁(按:得到无激素认证的美国牛肉只占其全国产量的不足0.3%,因此就算英国减掉了关税,美国出口牛肉到英国的能力依然有限)。

而且,英国也没有取消针对跨国科技企业的数码服务税(税率为来自英国收入的2%),亦没有说要向美国开放英国的医疗市场。

换言之,脱欧以来英美贸易谈判中的重大争议议题这次全都没有被碰触到。

唯二可以作为“未来展望”的,就是英美承诺会继续推进它们之间的数码货易谈判,而且在特朗普政府未来预计将向药品实施的“232条关税”中,英国将获得优惠待遇。

这份协议看起来是特朗普对英国减了一些税,虽然规模不大,但也是正面发展。然而,事实上,这份协议依然对大部份的英国商品保留了10%的基本关税,相较之下,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对英国的有效关税税率只得稍高于1%。

在椭圆形办公室声言英国是美国最好盟友的特朗普,即使已经达成了这份所谓的“贸易协议”,其实依然正在向英国打关税战。

2025年5月8日,美国华盛顿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后与英国驻美国大使文德森(Peter Mandelson)握手。(Reuters)

特朗普将这一份贸易协议公开宣传为他的“解放日”之后的第一份贸易协议,声言其他协议陆续有来。从这一份英美贸易协议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至少六个特点

第一是特朗普需要的不是实际上的大赢,而是可以包装成大赢的小胜。对于英国,特朗普当然希望能够以关税施压迫使英国撤销数码服务税、开放医疗市场又或者放宽食品标准等等,但在英国坚决不从之下,特朗普也愿意接受像降低农产品进口关税之类的小让步,甚至愿意大张旗鼓夸宣传这份贸易协议的重要性。

第二是特朗普需要的不只是赢,而是要在短时间内赢。目前,特朗普的全球“对等关税”90日豁免到7月8日就到期,由于市场预期可高达50%的“对等关税”(除中国之外)最终不会落实,他必需尽快找到不继续实施此等关税的下台阶,因此正同18个主要贸易伙伴急速推进贸易谈判--英国就是最容易给他下台阶的一个对象。

其他国家看到特朗普要的只是能够迅速达成的小胜,并不需要他们作出太大让步,也许将会更加积极的跟特朗普政府达成类似的小协议。

2025年5月8日,美国华盛顿特区白宫,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椭圆形办公室宣布与英国达成贸易协议时回答记者提问。(Reuters)

第三是特朗普政府的不认真和不专业。所谓的英美贸易协议似乎并未有正式的文本,其最详细的内容描述就只有英国政府公布的5页普通条款文件。同时,英美给予对方的特殊待遇也有可能违反世界贸易组织的“最惠国待遇”标准(即国家需要向其他国家提供一视同仁的贸易待遇)--这个标准有豁免,但只适用于国与国之间涵盖绝大部份商品的贸易协议。

而且,如果最容易达成的英美贸易协议是要用来给予其他国家作参考的话,其参考价值也非常低。加拿大、墨西哥、中国、欧盟、日本、韩国、越南等国家或地区与美国的贸易关系跟英美之间的有根本性的差异,并不能简单透过汽车、钢铝、农产品几个产业的退让而达成协议。

第四是特朗普的关税战背后并没有什么“大战略”。在特朗普将对华“对等关税”加至145%又同时豁免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之后,一时之间,不少分析都认为特朗普正想利用关税诱使其他国家接受孤立中国的贸易条件,全球关税战其实只是对华贸易战的幌子。不少报道都指出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有“围堵中国”的计划。而这可算是对于特朗普关税战唯一说得过去的解读。

2025年5月6日,美国华盛顿,图为贝森特在国会出席听证会式发表讲话。(Reuters)

但这份英美贸易协议,却完全没有任何从产业层面或供应链层面来企图孤立中国的内容,甚至没有双方有关这个方向的未来谈判的任何承诺。由此可见,特朗普的关税战其实并没有任何针对中国的大战略--也就是说,没有任何战略。

第五是特朗普确实是关税的信徒。虽然他正在努力寻求对大部份国家撤回“对等关税”的下台阶,但英美贸易协议却依然保留了10%的基本关税。特朗普上台之前,美国的有效平均关税税率只得大约2.4%,这个针对全球所有国家的关税已经是原来关税的四倍。如果对于跟美国几乎没有贸易赤字的英国也要保留这10%,其他国家的岂有不保留之理?

对特朗普而言,其他国家可以用特定贸易范畴的让步来换取特朗普收回其他种类的关税(例如针对汽车、钢铝的等等),以及在10%基本关税之上的“对等关税”,但数倍增加美国对外关税却是他贸易政策的不可动摇的根本。

第六是特朗普完全是用零和游戏的角度来看待贸易。在宣布英美贸易协议的当天,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面分享了他认为这份协议的最大成果(同一张图也在白宫展示):一是打开了可高达50亿美元的出口市场,二是增加了60亿美元的“外来收入”(按:虽然关税是由美国进口商支付的),三是把英国的对美关税由5.1%减至1.8%(按:这似乎是“另类”资讯,英国原本对美国经权重计算后的有效关税税率不足1%),四是美国的对英关税由3.4%升至10%。

在宣布英美贸易协议的当天,特朗普就在Truth Social上面分享了他认为这份英美贸易协议的最大成果。(Truth Social)

特朗普的逻辑非常简单:我加了你关税,你却被迫对我减关税,赢的岂不是我?问题是,贸易是对交易双方都有利的活动,关税只会增加交易成本、减低经济效率,对大家也没有好处,是双输之局。

但为何斯塔默愿意接受这样的一个英美贸易协议?

贸易协议的非经济因素

首先,斯塔默早就选择了“不报复”的路线,跟中国、欧盟、加拿大的做法都不一样。这份协议涵盖范围虽小,却确实稍微减低了一些美国对英关税(其平均关税税率大约由13%降至11%),可算是有胜于无。

更重要的是,这份贸易协议的“非经济因素”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在特朗普上任以来,斯塔默扭尽六壬希望拉住特朗普继续援助乌克兰。目前特朗普开始批评起普京来,而美国国会议员也正在推动针对俄罗斯的次级制裁,斯塔默当然是想保住他跟特朗普的友好关系。

2025年4月26日,梵蒂冈举行天主教教宗方济各葬礼。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法国总统马克龙和英国首相斯塔默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出席会议。(乌克兰总统新闻处/ Reuters)

而特朗普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Stephen Miran在去年11月发表的文章也讲得很清楚:美国的安全保护伞是跟关税政策挂钩的,受美国保护的国家就应该被动地接受较高的关税作为代价。这听起来很像是“保护费”,而事实上这也确实是保护费。

对于特朗普政府的难题是,美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并没有“保护费”的考虑。本周末即将在瑞士同美国展开会谈的中国当然没有。而大多数国家都属于北约的欧盟,在德国新政府上台后,也力求欧盟在防务层面上走向独立,很可能不会因为乌克兰问题而向美国低头。这一张牌对英国可能有效,对其他国家则效用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