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中国大胜 中美还有必要打一仗吗?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日前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空战在中国舆论场引发强烈反响,不少声音认为巴基斯坦列装的中国战机能够击落6架印度列装的法国和俄罗斯战机,证明了中国军事实力,证明了中国军工制造水平已经全面超过了法国和俄罗斯。不少言论甚至认为这件事情震惊世界、震动全球。

中国已经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美国过去十年的渲染中,中国俨然已经是最主要的威胁。中美对抗是世界主轴,正在被塑造为主流叙事。

但是,印巴空战,中国战机表现超越法国和俄罗斯战机,就让中国舆论场沸腾,说明中国的整体民意情绪,并没有十足的自信。中国人并没有完全从内心深处接受中国是一个比肩美国的大国。中美G2也好C2(按:即“两国协调”)也罢,在中国内部并没有完全的广泛的接受度。

印巴冲突:2025年5月7日,一名女孩在印控克什米尔乌里地区跨境砲击中受伤被送院治疗。(Reuters)

除了美国之外,英法德等欧洲国家,本质上还是实力不容小觑的国家,中国人的平均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都不足以和这些国家相媲美。中国的民族自信心需要进一步提振。

中国和印度曾在1962年在边界进行大规模战争,战败的印度一直将中国视为主要威胁。从印度敢于列装一堆法国和俄罗斯战机来应对中国看,中国崛起也并没有被印度真正接受,印度认为通过购买法国俄罗斯的军事产品就能够应对中国。俄罗斯一直以军事强国自居,法国作为核武大国和联合国五常之一,也是向各国兜售军事武器的大户。但一次印巴空战就让印度、俄罗斯和法国失算了。

中国崛起首先受到震动的是美国,但是受到震动程度最大的,事实上是仅次于美国的其他大国,这些国家如何看待中国,是否承认中国的实力地位,是中美博弈过程中很重要的影响因素。问题在中美,解决问题的途径不一定是中美。

印巴冲突:2025年5月7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首府穆扎法拉巴德,比拉尔清真寺遭到印度空袭后部分受损。(Reuters)

大国实力的释放需要过程,大国崛起被接受同样需要过程。此次印巴空战,是展示中国军事实力的一个窗口。越来越多的类似事件发生后,各国对中国实力如何会有一个客观的评价。不需要中国和俄罗斯打一仗,也不需要中法在战场短兵相接,更不需要中印再打一次全面战争,胜负就足够见分晓。

真正的实力,是不动声色的影响力。

从这个视角看,中美是否必有一战?中国首先要有实力,其次要有恰如其分的彰显实力的节奏,最后才能够不动声色地避免中美打一仗。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中美制造的战机军舰不会到最后一刻才直面彼此。其他地区的小规模热战,也可能有助于释放中美对抗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