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回头施压普京 俄罗斯会让步吗?|俄乌战争
在教宗方济各4月26日的丧礼上,特朗普(Donald Trump)和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在圣伯多禄大教堂中以两张简陋椅子前倾对座,谈了15分钟,没有助手、翻译人员在场,是为两人2月底白宫骂战之后的首场会面。两人对座画面一时之间给人一种历史性时刻之感,泽连斯基自己也称这场会面有“变成历史性的潜力”--如果最终可以达成结果的话。
根据在场画面,自命为欧洲代表的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本来也似乎想加入会面,场中一度摆有三张椅子,但最终并无加入(见下片)。各界对此有不同解读。不过,特朗普和泽连斯基也是电视业界出身的人物,深明视觉宣传之道。如果两人中间加了一个扮演中间人的马克龙,当然会失去了特、泽二人私下谈的那种张力。
特朗普的“口头施压”
4月29日,特朗普上任将满百日之期,这也是特朗普兑现100天达成俄乌停火承诺的日子。当然,世事没有那么完美,要击中刚刚好第100天确实困难。但在这上任百日的前后也有不少具象征性意义的日子,例如本年东正教和罗马教会刚好也重叠在4月20日的复活节正日,又或者是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击败纳粹德军80周年的胜利日等。
外界一度预期复活节正日是达成停火的日子,当时普京更宣布了俄乌双方都指责对方违反的30小时停火,如今复活节过去,胜利日又登上日程了--普京4月28日就宣布5月8至10日三日停火。
特朗普自己、美国国务卿鲁比奥(Marco Rubio)等人最近也多次表明预计未来一两周就会有结果,如果不能达成俄乌停火的话,美国将会退出谈判。特朗普声称俄罗斯和乌克兰已经非常接近一个协议。鲁比奥4月27日则指,本周非常重要,美国将会决定还应否继续谈下去。
最近几天,本来还在骂泽连斯基损害和谈的特朗普开始将他“口头施压”的对象转向普京。4月24日,俄罗斯向基辅发动了大半年来造成最多伤亡的导弹和无人机袭击,造成12死、90人伤,泽连斯基也因此提前结束南非行程回国。特朗普随后就在Truth Social上表示他对攻击“不满”(not happy),指攻击毫无必要,呼吁普京停手(“Vladimir, STOP!”)。
4月26日,见完泽连斯基在返回美国的旅途中,特朗普又在Truth Social上发文,先是将俄乌战争形容为“拜登的战争”,而他自己则是在收拾奥巴马(Barack Obama,按:俄罗斯在其任内夺得克里米亚)和拜登(Joe Biden)留给他的烂摊子。
不过,他话锋一转又开始批评普京:“普京在过去几天内没有理由向平民区、城市和城镇发射导弹。这让我认为他可能不想停止战争,只是在敷衍我(tapping me along),因而必须以不同方式应对,通过‘银行’或‘次级制裁’?太多人正在死亡!”
4月27日,在从新泽西州返回白宫的旅程中,特朗普又说对俄罗斯发射导弹攻击乌克兰感到“非常失望”。记者问他是否信任普京,他则说“我在两周左右内再告诉你”。
相较之下,曾经被特朗普大骂是“独裁者”、“手上没有牌”的泽连斯基,如今在特朗普口中则变成“想要为他的国家做好事”、“很努力工作”、“做得很好”的人物。他又说他跟泽连斯基的梵帝冈对话是一场“美好的会面”,“我看他更冷静了。我认为他明白局势,我认为他想要达成协议。”
虽然特朗普现在看起来是施压完泽连斯基,回过头来施压普京,但俄罗斯会否让步还是一个未知之数。
停火方案:美国 vs 欧洲乌克兰
路透社4月25日就公布了美国向欧洲提出的俄乌和平提案,以及欧洲和乌克兰向美国提出的另一版本提案。两者似乎都不是俄罗斯目前愿意照单全收的和平方案。
美国的版本是4月17日由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Steve Witkoff)在巴黎交到欧洲代表手上的,其中内容此前已得到美国新闻网站Axios和英国《电讯报》(The Telegraph)报道。
美国要求俄乌达成永久停火,并即时就停火技术性执行细节展开谈判,乌克兰将会得到有力的安全保障,由欧洲或愿意的非欧洲国家作为保证者(按:方案没有提美国角色),不会加入北约,可加入欧盟。
美国将在法律上承认俄罗斯对克里米亚的控制,实际上承认俄罗斯对卢甘斯克州(Luhansk)的控制,以及其对于扎波罗热(Zaporizhzhia)、顿涅茨克(Donetsk)和赫尔松(Kherson)俄罗斯控制区的控制。
美国将从俄罗斯手上拿来扎波罗热核电厂的控制权,主权名义上归乌克兰,由美国营运,向俄罗斯和乌克兰供电,2023年被炸毁的卡霍夫卡水坝(Kakhovka Dam)也由美国控制。
乌克兰重获哈尔科夫州(Kharkiv),即俄军撤出该州边境地区。乌克兰将获得第聂伯河(Dnieper River)的无碍通行权,并从俄罗斯手上夺回在该河东岸出口处、行政上原属尼克拉耶夫州(Mykolaiv)的金本沙嘴(Kinburn Spit)。
美国将同乌克兰落实经济合作和矿物协议(按:还未正式签署)。乌克兰将会得到财政补偿和重建(按:没有提由谁补偿)。2014年以来的对俄制裁将会被解除。美国将同俄罗斯进行能源和其他工业领域的合作。
欧洲的版本则是4月23日由欧、乌官员交到美国代表手上的。其对于俄乌停火的条件,看起来跟美国提案差不多,但事实上却有极大分歧。
首先,美国的方案几乎是停火协议跟和平协议一起完成,因此才会有承认俄罗斯克里米亚控制权之类的主张。但欧洲方案则表明首先要有海陆空全面无条件停火,包括领土问题在内的其他问题要等到停火达成之后再谈,以实控线为基础--这一方面否定了美国的“先承认主权”路线,另一方面也否定了俄罗斯对于乌东、乌南四州“全境”的主权声称(按:此四州根据俄罗斯宪法已属于俄罗斯,未俄军并未取得全境实控权)。
其次,欧洲对于美国和俄罗斯也有额外的要求。第一,美国要同其他国家一起参与监督停火落实(按:正如4月18日结束的能源基建停火和复活节30小时停火一样,没有监督机制,双方都能随便违反)。第二,俄罗斯要释放所有被非法带走的乌克兰儿童,跟乌克兰交换所有的战俘(按:而非一换一的交换;俄国手上的乌克兰战俘人数高于乌克兰手上的俄罗斯战俘人数),并释放所有平民囚犯。
对于乌克兰安全保证的问题,欧洲表明在大家对乌克兰加入北约有分歧的时候,美国也要参与提供像北约第五条一般的安全保证。而由于俄罗斯自2022年开战之初的伊斯兰堡谈判期间已要求乌克兰严格裁军、“去军事化”,欧洲则明确提出乌克兰军队不会面对任何限制,而在乌克兰的友善外国军队的存在、武器和行动都不会受到限制(按:这意味着美国卖给欧洲国家的武器可以用在乌克兰)。
至于经济问题,欧洲明确要求动用俄罗斯被冻结在海外的资金来补偿乌克兰,而2014年后的对俄制裁要等到持久和平达成之后才会逐步撤销。
很明显,美国版本的停火协议是俄罗斯能更容易接受的。此前英媒报道,普京在4月11日跟威特科夫见面时提出了愿意放弃夺取“入俄四州”全境而达成“就地停火”。而美国的方案就是类似的简单就地停火,当中并没有认真处理监督停火的问题,也对乌克兰应否“去军事化”等争议“留白”处理便算。
但从俄罗斯官员的表态来看,这算连美国版本也很难得到俄罗斯建制接受。
普京“口惠而实不至”?
在4月27日播出的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访问中,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表明“俄罗斯不会谈判它的领土”。虽然主持人的问题是关于克里米亚的,但如今乌克兰的卢甘斯克、顿涅茨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州在俄罗斯宪法的领土地位与克里米亚无异。此前一天,俄罗斯外交部的发言人也表明,正如俄军最近把乌军赶出的俄罗斯边境州库尔斯克(Kursk)一样,上述四州“必将被解放”。
而对于由美国从俄罗斯手上接管扎波罗热核电厂的提案,拉夫罗夫称他不认为“任何改变是可以想像的”。
拉夫罗夫的态度更表达出俄罗斯政府高层内部对于美俄缓和关系的担忧。拉夫罗夫4月中就曾表明,他担心“狡猾的美国人会突然解除制裁,以他们的服务和技术涌入我们的市场,而这些在过去已为我们带来过许多挑战。”这种态度代表了西方企业撒出后的俄罗斯既得利益者,以及希望俄罗斯能够达成其“战略自主”的一派的意见。从这些人的角度来看,对乌作战、同西方持续交恶是好事,并不是坏事。
普京跟特朗普的特使威特科夫四次见面(最后一次是在25日),双方善言不绝。对于特朗普普京更是讨好之事做尽--例如找专人画了一幅特朗普去年遇刺无碍站起来高举拳头的油画送给特朗普之类--又经常表达愿同无条件乌方谈判、以30小时复活节停火表达和平意愿等等,但在实际行动上却几乎什么都没有做过,30天能源基建停火来了又去(4月18日结束),几乎没有什么实质影响,黑海停火更是给俄罗斯用作要求西方先解除部份制裁的理由,连名义上的实施也没有。
普京未必是最坚定的主战派,但他的作为已表示出他的求和之愿远远没有像特朗普那么热切。
普京也知道一点:如今特朗普及其MAGA派不可能再给乌克兰通过拨款,而随着美国援助用尽,美国在俄乌战争的话事权也愈来愈低。在欧洲坚决维护乌克兰主权独立、领土完整之际,同美国谈成任何结果,恐怕也无改战场实况。
特朗普如今回过头来施压普京,威胁制裁芸芸,其实对俄罗斯影响有限--特别是,特朗普另一边厢正向全世界打关税战,几乎所有国家都得罪了。
唯一可能让普京作出美国甚至是欧洲要求的让步的,是俄罗斯国内的经济表现。过去两年,俄罗斯经济增长率超过4%,主要原因是战时经济的结构性转营促进了经济活动。但如今经济转营已完成,今年的实时经济活动已回到“零增长”的状态。
同时,特朗普的全球关税战大大推低了能源价格,俄罗斯自己的乐观估计也指本年石油和天然气收入比去年大减15%,而能源收入去年占俄罗斯政府收入大约三成。
俄罗斯央行正以21%的高息来压抑通胀,一直没有重大成效,只是近来卢布因为“和平愿望”而上升才减少了一点通胀压力。
即使俄罗斯的军队和军工业依然能够长久支撑在乌克兰的战争,其国内经济和民生情况也可能难以持续。
然而,由于结束战争状态本身也会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另一种的衡击,经济考虑可能是普京妥协的原因之一,但却不构成他向美国或欧洲让步的充份条件。
折腾了两个多月,在特朗普上任百日的日子来临之际,俄乌停火其实还是处于“闻其声而不见其实”的处境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