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同时向全球开火,这一次特朗普到底要什么?

撰文: 郑真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什么对加征关税情有独钟,普遍的说法是他希望通过加征关税引导制造业回流。简而言之,美国需要重新成为制造业大国,重新成为工业大国,如今的产业空心化过于严重,大国的地位没有相应的工业内核作为支撑存在隐患。美国需要调整经济结构补经济短板。

以美国的经济需要出发解决问题,这无可厚非,但特朗普的关税战,并不只是为了引导制造业回流那么简单。

长期以来,美国以低关税吸引各国出口产品到美国,美国得到物美价廉的商品,各国获得美元,这一过程巩固了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货币霸权是美国除了军事霸权之外最重要的霸权。低关税政策为什么突然间就变得不合时宜了,为什么美国突然生出了对于制造业的危机感?

2025年4月15日,英国媒体分析认为,特朗普内阁就贸易政策现时有两派阵营: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左)和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中)属强硬派在“扮丑人”,而财政部长斯贝森特(Scott Bessent,右)因其丰富的金融经验和对关税的怀疑态度而负责“扮好人”。(Getty,Reuters)

中国已经是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是名副其实的工业强国。如果没有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强悍地位,如果没有新兴国家的工作化进程,就不会有美国如此强烈的危机感。美国的焦虑感与其说是来自于自身,不如说是来自于全球化状态下的纵向对比。

当制造业在美国的盟友欧盟日韩等国蓬勃发展时美国并没有感受到威胁。美国曾经轻而易举逼迫日本签下广场协议。换句话说,美国从来不认为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贸易不平衡问题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只要美国愿意解决,美国同盟友之间的贸易逆差问题可以捆绑军事保护伞得以解决。真正有问题的有挑战性的是中国的不屈服,中国的不可控制性让美国驾驭新兴国家越来越力不从心。

特朗普第二任期以来曾经说过中美合作可以解决世界上所有问题,他也曾经提议举行中美俄领导人峰会。看似新的世界格局已经到来,看似特朗普承认了中国的影响力和应有地位。事实上,特朗普第二任期和第一任时候一样,从来没有放弃打压中国,也没有忘记中国崛起带来的焦虑感。

2025年4月9日,美国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总统特朗普准备签署行政命令之际,财长贝森特(Scott Bessent)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Howard Lutnick)站在他身后。(Getty)

原本人们以为暂停关税90天,美国同其他国家的关税谈判是在解决美国和各国的问题,实际上,美国关注的不只是美国和其他的国家双边贸易。

根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准备向其他国家施压,要求他们限制与中国的贸易。数十个国家正在与美国谈判寻求关税减免,作为交换,美国希望这些国家不要再购买中国商品,采取措施限制中国的制造业实力。特朗普的高级经济顾问正在考虑,要求来谈判的贸易代表对与中国关系密切的国家征收二级关税。这些措施可能包括,禁止中国货物经由这些国家运输、阻止中国企业在其领土设立工厂以规避美国关税、不购买中国的工业品等等。

尽管在媒体的报道中上述事态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的谋划,但特朗普4月15日在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的西班牙语节目中称,他们正在考虑让各国在美国和中国之间做出选择。这似乎证实了特朗普政府借关税谈判制定打压中国政策的可能性。

轰轰烈烈的围堵中国打压中国运动在特朗普第二任期没有戛然而止,特朗普从来没有忘记中国。特朗普第二任期之所以没有单独发起中美贸易战而是实行全球对等关税,不是因为中国不重要了,而是因为这是一次收割其他国家与打压中国同时进行的行动。这是中美贸易战的升级版,增加了中国应对的难度。所有国家同时面临关税问题,那么各国同美国的谈判,很容易陷入囚徒困境。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试图通过自身变革来增强竞争力。但是如果打压中国就能掩盖或者消除美国面临的危机感,特朗普非常乐意去做。(Reuters)

真正的问题从来都是中美。如果没有中国,其他国家同美国的问题很好解决,如果没有美国,其他国家同中国的问题也很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就在于,有中国,其他国家同美国的问题不会顺利解决。有美国在,中国取信于其他国家也不会那么容易。

这一次全球对等关税,是美国主动发起的进攻,是中美在贸易领域的一次总摊牌,是一次美国实力的检验,也是一次中国抗压能力的检验。美债美股美元的稳定性是特朗普的软肋。美国拥有的庞大市场是特朗普的筹码。美国会有所损失,也会有所收获。其他国家是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加入经济围堵中国的行动,还是在中国的支持下打赢对美关税战,尚没有定论。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不能想当然认为特朗普上台后的改革,是为了解决美国自身的问题。当自己的问题解决不了的时候,那就是别人有问题。打压中国和美国内部变革并不冲突。如果能够通过打压外部挑战来化解或者延缓内部问题的紧迫性,不失为一种选择。美国式霸道从未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