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战|黄仁勋紧急访华 敏感时期这一行为说明一切
罕见的脱下皮衣换上西装,黄仁勋3个月内2次到访北京,全球科技圈都嗅到了山雨欲来的气息。4月17日,应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邀请,英伟达CEO黄仁勋抵达北京并举行会谈。黄仁勋称“中国是英伟达非常重要的市场”,并希望能够“继续与中国合作”。
众所周知,中美关税较量正进入胶着阶段,双边贸易来到“冰封期”。WTO总干事伊维拉(Ngozi Okonjo-Iweala )4月16日就说,中美实际上已贸易脱钩。黄仁勋这时候来华,时间微妙,难免被解读出各种意味来。
黄仁勋被特朗普“出尔反尔”
去年1月,黄仁勋时隔4年首次到访中国大陆。今年1月,他再度访华。但这两次都是春节前参加中国区年会、慰问员工。这很黄仁勋:跟马斯克、库克动辄跟中国高层碰面有别,黄仁勋总是习惯性回避跟“官方”直接接触。可黄仁勋此次却是受中国贸促会邀请而来,还被副总理会见。很不同寻常。
黄仁勋此次“紧急来华”,有个无法忽略的特殊背景是:在对华特供版AI芯片H20出口中国问题上,英伟达似乎遭遇了特朗普政府的“出尔反尔”。就在约1周前,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NPR)等多家媒体报道,在黄仁勋出席海湖庄园晚宴并承诺对美国AI数据中心进行价值5000亿美元的新投资后,特朗普政府改变了美国酝酿了数月之久的英伟达H20出口管制计划。这被普遍认为黄仁勋成功说服了特朗普。
但出乎意料的是,“特朗普允许英伟达特供版芯片继续卖中国”的风声很快被美国商务部发布的新芯片出口许可要求推翻,H20芯片赫然在列。非但如此,《纽约时报》还披露,特朗普政府正考虑对DeepSeek实施技术禁运,并调查英伟达是否违规向其提供关键技术。
黄仁勋对此显然始料未及。有媒体称,在4月9日接到官方通知后,英伟达并未立即将此事告知中国客户,还对中国客户称H20不会受影响。理由是,他们认为已搞掂特朗普政府。
据英伟达方面披露,受H20出口许可证要求影响,英伟达材料与运营成本、违约金损失达到55亿美元。专业人士则分析,英伟达中国市场实际受影响收入可能超过100亿美元。
为什么黄仁勋要一反常态地跟中国官方打交道呢?答案也许就在于,在英伟达处在中美科技战风暴眼的情况下,黄仁勋没法“抛开政治谈商业”。被推进地缘政治漩涡中的人,是没资格回避政治的。既然在回避政治中退进“死胡同”,那就在政治墙角里找出口。
黄仁勋积极寻出口找平衡
需要看到的是,黄仁勋仍努力地走钢丝——在中美之间努力寻找平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让英伟达芯片尽可能同时符合两国监管要求;其二,让自己尽可能少跟官方接触。
在美国摁下“芯片卡脖子”按钮后,英伟达曾几度采取补救办法:H100不让卖了,就想法子变通推出中国定制版H800,H800被禁了,又为中国量身定做了阉割了再阉割、整体性能只有母版H100性能约20%的H20(据测试,H20推理性能超过H100)。那H20之外还有备选方案吗?英伟达说有,说着就掏出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的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款旗舰AI芯片B20。
看得出来,黄仁勋是很难悖逆悬在头顶的BIS出口管制令,又不愿意丢掉中国这么个全球最大芯片消费国,所以愣是将“削足适履”的变通法则用了再用。
在处理政府关系上,黄仁勋也表现得十分谨慎。在特朗普“二进宫”就职典礼上,美国科技巨头掌舵人们“大团建”,都试图跟特朗普维护好关系,可其中却不见黄仁勋身影——彼时的他,正在中国出席英伟达中国区年会。《纽约时报》就感慨:“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忙于讨好新政府,英伟达却避开了华盛顿的聚光灯。”这种低调表现似乎意味着,英伟达不想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华尔街日报》也评论称,这表明,英伟达仍想要在中美之间寻找“平衡”。
黄仁勋此前访华,同样未以官方座上宾形式出现。这延续了他的“政治冷感”态度。但很明显,黄仁勋发现,继续回避政治已“此路不通”。
今年1月,彭博社曝出,特朗普团队正酝酿对华芯片制裁“终极杀招”,计划全面禁止英伟达的高端算力产品——包括H20在内。连砍三刀的“残血版”芯片H20都要被禁,意味着断供缓冲地带也要被堵死。这显然不是黄仁勋想要看到的局面。他为此在1月31日见了特朗普,又在4月上旬参加了特朗普的海湖庄园晚宴,想以加大投资为筹码换取H20“豁免”。可特朗普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态度,大概率让黄仁勋失望了。
在特朗普这找不到准信的黄仁勋,将找到确定性的希冀投向中国,以避免局面陷入恶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黄仁勋到访中国后就说“我们定期与政府领导人会面,讨论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技术。”意思再明显不过。
与其在回避政治中被“双打”,不如在政治犄角里找到某些确定性支撑。据官方报道,中国贸促会会长任鸿斌跟黄仁勋会谈时,没有避讳地问了黄仁勋对于美国政府针对英伟达对华出口的H20芯片实施无限期出口管制的看法。黄仁勋那句“中国是英伟达重要市场”绝非客套。在会谈中黄仁勋明确表态:“中国市场对英伟达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价值。”
英伟达兴许有1个理由放弃中国市场,那就是芯片法案紧箍咒越收越紧,但有100个理由不能放弃中国市场,这里面最关键的理由就是:中国芯片需求太大了。数据显示,中国市场贡献其22%营收,更重要的是,中国AI企业每年创造的场景化需求,正倒逼英伟达芯片架构持续进化。与其说这是商业妥协,不如说是战略卡位——当美国政府强收55亿美元“过路费”时,黄仁勋用北京行证明:失去中国市场,才是真正的灭顶之灾。
据外媒曝料,黄仁勋还会见了DeepSeek创始人梁文锋,讨论了如何为中国设计下一代芯片,以满足客户需求和中美双方的监管要求。要知道,今年初DeepSeek引发“矽谷地震”后,很多人说DeepSeek把英伟达的溢价打了下来,但黄仁勋则强调杰文斯悖论(DeepSeek会推高对推理芯片的需求)。黄仁勋会在中国产生怎样的化学效应,很值得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