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习近平的取态 默克尔是在拒绝拜登吗?

撰文: 纪澜
出版:更新:

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1月26日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的演讲中表示:“我非常希望避免(世界)形成对立阵营。比如说一边是美国、一边是中国,我们必须要支持其中一边,我觉得这对许多社会并不公平。这也不是我理解的事情应有的发展方向。”她还称:“中国领导人昨天发表了讲话,他和我都同意这一点。我们都注意到对多边主义存在需求。”

默克尔如此公开谈在中美选边站的问题可以看成是对拜登新政府的一种回应。按照拜登政府透露的信息,联合盟友是应对中国的一种策略。白宫发言人普萨基(Jen Psaki)1月25日在记者会上表示要用“耐心的方式”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这需要美国与盟友、民主党和共和党进行磋商。默克尔表明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这是不是对拜登政府的婉拒?

拜登上台前,默克尔力推欧盟与中国达成投资协定,在达沃斯演讲中,默克尔称对此协议“非常满意”:

+2

在拜登政府就职后,默克尔就曾略显悲观地称:“虽然与拜登总统达成政治协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但我们也不能指望在所有事情上都能达成政治协议。”

此前,德国总统施泰因麦尔(Frank-Walter Steinmeier)在祝贺拜登就任时也提醒,不能忘记导致特朗普(Donald Trump)当选的民粹主义。

2020年11月17日,法国和德国外交部长联合发表题为《鉴于动荡正在重塑世界,重新思考跨大西洋伙伴关系》的文章,提出“今天,欧洲不再只问自己美国能为他们做什么,最重要的是我们要问自己做什么来捍卫我们自己的安全,建立更加平衡的跨大西洋伙伴关系”。

欧洲对拜登的上台既期待也悲观,期待两国能修复特朗普造成的伤害,同时也深知在拜登时代,美欧关系回不到特朗普上台之前。全球格局正在变化,美欧之间诸如贸易、对俄罗斯北溪天然气项目等需要长时间的拉锯。

从特朗普与默克尔的肢体语言(捂脸、拒绝握手等)也可以窥见美欧关系的下滑:

+5

更何况,欧洲内部越来越认识到“自主”的重要性,它并不希望再像冷战时期一味地追随某一方,成为大国的附庸,成为大国较量的牺牲品。比如,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在此次达沃斯峰会期间再次呼吁欧盟要“战略自主”。更早的2018年11月,马克龙呼吁强化欧洲主权,提议法德联手让欧洲在全球扮演更强大和更有信心的角色。2020年2月,他在法国军事学院讲演时提出,面对未来可能在欧洲出现的常规甚至是核军备竞赛,欧洲应成为国防和可能的核领域中的自主角色。

全球格局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的欧盟不会对美国无条件地支持。但这也并不意味着欧盟会完全站队中国,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使得它对中国一直持有警惕的姿态,比如默克尔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到,欧盟与中国双方在人权等问题上存在“紧张关系”。

欧盟对美国的依赖不是一天就能消失的,德国防长卡伦鲍尔(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在美国投票日前一天发表“欧洲仍然需要美国”的署名文章,表示欧洲未来短期内仍然需要依附于美国的军事保护,应强化跨大西洋关系。意大利国防部长瓜里尼(Lorenzo Guerini)1月11日在《美国国防新闻周刊》(Defense News)发表署名文章表示,欧洲防务的未来必须有美国的参与。欧盟内部既有主张独立自主的一方,也有继续支持巩固与美国关系的一方。欧盟站队中美任何一方都可能遭遇阻力。

此次达沃斯论坛应该是默克尔作为德国总理最后一次出席,2021年9月大选后,她将退休。在执政的后几个月里,她对于全球局势、中美关系乃至欧洲内部的看法都可能随着她的任期结束而去。接下来,德国内部是否会有统一的中美政策还不得而知。但至少,默克尔在执政末期对欧盟在中美之间的定位是有见地的,也是有着长远眼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