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有限 比特币难有大作为

撰文: 陈放
出版:更新:

2020年12月31日,由广汽集团和蔚来资本合资的新能源汽车公司广汽蔚来在官方微博宣布成为“中国首家接受比特币支付购车款的汽车企业”。数小时后,广汽蔚来将宣传文案中的“比特币”改成“数字货币”。随后,广汽蔚来彻底删除了该条微博。

作为一条宣传文案,广汽蔚来的微博确实抢到了热点。在2020年最后一天,比特币的价格再创历史新高,突破29,000美元每枚,较年初增长了3倍左右。

然而,广汽蔚来的做法却有违规之嫌。根据中国央行等监管部门2013年发布的《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的定义,“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根据中国监管部门的要求,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不得以比特币为产品或服务定价,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买卖比特币,不得承保与比特币相关的保险业务或将比特币纳入保险责任范围,不得直接或间接为客户提供其他与比特币相关的服务。

比特币并不是“货币”,没有政府或机构为其进行信用背书。(视觉中国)

因此,如果在中国购买汽车,比特币不能也无法作为支付手段。

虽然,比特币被设计出来的初衷是作为“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 A Peer-to-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但是,作为交易工具,比特币对交易的即时处理能力较弱,且单位时间内处理规模较小,几乎无法用于日常支付。与目前各国发展的数字央行货币相比,比特币在处理交易和转账的效率上乏善可陈。

然而,比特币有一个优势,那就是能够进行匿名交易。区块链虽然会将比特币的所有交易都记录在每一个分布式网络的节点上,但是这些公开信息只包含某个地址的交易情况。在庞大的交易网络背后,每个交易者都可以拥有多个比特币钱包,而且每个比特币钱包可以生成多个地址。

匿名这一特性让洗钱、勒索等犯罪活动成为比特币的主要应用场景之一。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在《2020年互联网组织犯罪威胁评估报吿》(IOCTA)中表示,在网络犯罪的所有领域,加密货币都扮演着重要的支付角色。在加密货币诞生之初,超过20%的加密货币交易都与犯罪活动有关。

通过比特币交易的犯罪活动给警方侦破增添了难度。在2020年中国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网络敲诈案件中,犯罪分子通过电脑病毒勒索受害者,并要求以比特币支付所谓的“破解费”。由于比特币交易的匿名性,警方耗时3年才抓获该犯罪分子,期间该罪犯已经向400多家网站和计算机系统植入了敲诈勒索病毒。

尽管区块链技术跟踪研究机构Chainalysis发布的《2020年加密货币犯罪报吿》显示,2019年只有1.1%的加密货币交易与犯罪活动有关,但这主要是因为加密货币市场火热,投资性交易大幅上升。在投资之外,加密货币的主要应用场景仍以非法交易为主。此外,Chainalysis的数据显示,有关加密货币的诈骗活动正在大幅上升。2019年,加密货币诈骗涉及金额高达43亿美元,同比增长3倍左右。

比特币的技术特点决定了其无法作为高效的互联网支付工具,也决定了其容易被应用于犯罪活动中。这种特点令比特币很难被政府认可。即便是对加密货币态度较为积极的瑞士也不承认加密货币的货币属性,并且瑞士也没有对比特币表示出任何形式的“国家支持”。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更希望在监管范围内打造属于本国的央行数字货币,淡化加密货币的匿名特征,以防止其被用于犯罪活动。因此,即便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的比特币也很难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场景,最终只能继续被用于各种违法交易或灰色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