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雄心大会】碳减排已经成为新的风口

撰文: 周萱
出版:更新:

在《巴黎气候协定》五周年之时,全球75国首脑于12月12日参与了线上“气候雄心峰会”,多国都积极表明了对抗气候变化的决心,其中总碳排放量最大的中国加码减排目标和提高清洁能源比例成为焦点。紧随其后的美国,也有候任总统拜登自行于会外隔空喊话,再次承诺上任头天重返协定以及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除了中美外,日本和韩国也均在疫中宣布了雄心勃勃的碳中和新目标和投资计划,决心要打造“绿色新政”。欧盟也上调了减排目标,并将7,500亿欧元的欧盟复苏基金中三分之一用于发行绿色债券,帮助各成员国朝低碳经济转型。这些国家似乎将趁著全球因疫情而碳排大减的大背景,当做向低碳经济转型、拉动疫后经济复苏的起点。

各国产业政策布局

整体来看,各国聚焦最多的莫过于光伏及风力发电,以及电动车市场。就前者而言,中国无论是在总装机量(约占全球三分之一)上,还是在每年新增装机量上,都位居世界第一。这离不开政府过去大力补贴电价,国内市场近十年呈爆发性增长之余,也逐渐掌握了产业链全套设备及技术。目前,光伏及风电发电成本已与传统煤电价格越发接近,出口市场的地位也越发稳固,中国的价格补贴政策因而从2018年起陆续退坡,转而注重配套政策的支持。

环保分子和科学家多年来疾呼各国政府更激进地减排,此次疫情似乎成了各国争抢降低碳排放目标的转折点。(美联社)

中国电动车市场则鼓励大量本地和外国资本争相涌入,使中国在2015年至2019年一直是世界电动车第一大市场。目前中国的电动车补贴政策也从去年起进入了退坡阶段,并提高了对受补贴汽车的技术要求和价格限制,进一步淘汰竞争力较弱的企业、促进头部企业竞争。

相比之下,欧盟的产业政策更加激进,尤其是决心拿下电动车市场这块大蛋糕。欧盟近年来纷纷制定计划,打算在2030年至2040年间完全淘汰燃油车,各国不仅配套数百欧元的购车补贴,还对今年起新售的燃油车实行严格的碳排放超额罚款,逼得老牌车企转型。欧盟复苏基金方案还拨出200亿欧元用于集体采购电动车,并成立400亿至600亿欧元基金用于电动车研发,以及在全欧建设100万个充电站。其结果可谓立竿见影,欧洲电动车需求在今年疫中异军突起,预计全年销售额达到120万台,超过中国成为第一大电动车市场。

美国则在经历了看重化石燃料的特朗普四年执政后,拜登迫切希望“拨乱反正”,计划拿出2万亿美元用于气候与相关基建政策,以及投入3,000亿美元用于电动车等新兴技术研发。不过,拜登的国会立法掣肘十分明显,最后大概率只能看行政令效果几何,这有可能阻碍美国在清洁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愿景。

12月11日,德国柏林的街头有两辆电动车正在路边充电。(Getty)

日韩近来也动作不断,韩国在今年年中宣布计划投入630亿美元用于“绿色新政”,并明确提出要将电动车销量从2019年的9.1万辆提升至2025年的113万辆。日本则似乎另辟蹊径,注重于氢能发电而非水电或光电,车企也主打的是混合动力汽车而非纯电动车。

绿色市场潜力无限

整体而言,各国领导层目前的想法已与此前《巴黎气候协定》签订时大不相同,此前大多数国家虽然意识到遏制气候变暖的重要性,但普遍认为科学家订下的宏大减排目标过于不切实际,相较于减少碳排放,不少发展中国家依旧只得依赖高碳排放水平的传统产业,即便意识到环境治理的必要,也无法承担骤然转型的高昂代价。另外,在美国2017年出走协定之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减排动力都就此松懈,包括印度、巴西和沙特等碳排大国。

但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绿色经济蕴藏的巨大商机,并深知这就是下一个风口,掌握相关新兴技术和产业链,便是在未来继续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关键。因此,它们毫不迟疑地调高节能减排计划和清洁能源比例目标,出台或计划出台相关产业政策,希望在未来在清洁技术市场中占据制高点。

中国新疆库布气沙漠中的光伏发电基地。(新华社)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Justin Trudeau)在日前宣布加强版气候计划时,其新闻通稿里就明确指出,到了2022年至23年,全球清洁技术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5万亿美元至6.4万亿美元,需要通过更有力的气候政策抓住这一机会。特鲁多无疑揭示了有能力做绿色转型的国家之意向。

不过,正如上文所述,无论是风电及光电技术,还是电动车,都需要大量投资技术研发和相关基础建设,才能占据主导地位,这往往需要政府数十年如一日的大力价格补贴、配套政策倾斜,尤其是对于在相关领域起步较晚的发展中国家而言。但许多财力稍弱的国家并没有足够实力参与这场竞争,例如政府从2015年开始补贴电动车的印度,虽然充分意识到这一产业的潜力、认为这是减缓空气污染的有力途径,但由于补贴资金紧绌和基础建设不足,电动车推广成果甚微,这意味着富国和穷国之间未来的绿色技术鸿沟无疑会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