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得好
2020年诺贝尔和平奖于10月9日颁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既在各界预期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诺贝尔和平奖由符合资格的人*去信提名,由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决定。委员会成员由挪威国会委任,虽无明文规定,但历来皆为挪威人,每届任期6年。通过肯定个人或组织成就的方式,委员会强调其所认为重要的议题,颇受挪威社会的价值观及其国内政治势力倾向之影响,是以向来不乏争议。不过今年的决定,却绝对值得褒赞。
注:有资格提名诺贝尔和平奖的人包括一国现任国会议员、内阁成员、在任元首;海牙国际刑事法院及常设仲裁法院成员;国际法研究院成员;历史、社会科学、法律、哲学、神学及宗教学科的大学教授和研究所总监;历届和平奖得主;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现任和前任成员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大半年,明确确诊的病例已逾3750万例,百余万人殒命,取得客观防疫成绩的国家屈指可数,疫苗的研发和量产尚需时日,其“有效期”也尤未可知,参照历史经验,疫情估计还将反复数年。受此影响,各国经济皆受到严重影响。只是未必所有人都能明白那低迷的经济数据和高企的失业数字究竟意义为何。这也是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
目前,全球有1.35亿人处于重度粮食不安全状况。所谓“重度粮食不安全”,讲得更直白些便是随时面临饿死的风险。乐施会7月发表名为《饥饿病毒》(The Hunger Virus)的报告,预估至今年底,全球平均每天有1.2万人因疫情相关因素而饿死,比遭病毒夺命的人数更多,其中非洲和印度为重灾区。
其实,疫情对农耕的影响尚不算严重,但纵使原产地有收成,却也因物流中断和边境管制而滞销,乃至只得丢弃过剩的粮食,而那些迫切需要粮食供给的地区却又无法确保供应,国家无论贫富都同受其害。在此之余,饥饿又与贫穷问题挂钩,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原本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前往城镇务工,田地荒废的存在本就存在,而今“疫情失业”复令得人们收入骤减,无能力购买持续涨价的食物。雪上加霜的是,今年多地蝗灾、旱涝等情况异常严重,进一步加剧粮食生产、运输、分配等挑战——可是值此最需要多边组织发挥协调规划角色的时刻,WFP等组织却原本就因资金短缺而仅能维持基本运转,入境更难应付疫情下的突发状况,人道救援物资的付运工作也大受影响。
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安德森(Berit Reiss-Andersen)上周五颁奖时表示,希望借此令全球关注正苦于饥饿的人,意识到随时可至的饥荒威胁,吁各界向运转困难的WFP捐款,“在全球处于危机的时刻,世界更需要多边主义”——如同过往,依旧“政治正确”意味甚浓。不过就今年情况而言,却是亟需人们听到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