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二号人物”访台湾 中美幕后角力的小插曲
捷克的“二号政治人物”参议院议长维斯特奇尔(Miloš Vystrčil)率领近90人的庞大访问团于8月30日上午抵达台湾,开始对台湾进行为期5天的访问。根据台湾媒体中央社的报道,维斯特奇尔将出席一系列政经、文化和商业交流,包括在台湾立法会发表演讲和会晤台湾总统蔡英文。
这也是捷克自1989年转型为民主国家以来,向台湾派出的最高层级的代表团。台湾政府将其视为对欧外交上的重大突破。
分析台捷此次外交互动的背景,可见这是台湾在疫情当下通过舆论公关积极争取的结果,也是捷克内部反共力量的一次政治高峰时刻,更是在中美角力之下,美国于幕后推动的又一个小插曲。这种访问本身并不会撼动地缘政治现状,但无疑吸引国际舆论的关注。
从台湾角度看,这是其外交上的突破。从接待规格、行程的安排,到访问主题的设置,都能看出蔡英文政府对捷克政客到访极为重视。借助疫情防控舆论公关,台湾外交工作加速伸向欧洲。
2019年,时任捷克参议院议长柯佳洛(Jaroslav Kubera)曾计划2020年初访问台湾,但他今年1月突发心脏病猝死,随后其遗属更公开指责捷克总统府与中国驻捷克大使馆恐吓威逼其取消访台。台湾方面也藉“疫情公关”积极争取,确认维斯特奇尔继任参议院议长后的访问计划。
从捷克代表团角度来看,这是他们借机展现和中国意识形态差异的一个绝佳时机,率团的维斯特奇尔也是一位有野心抱负的政客。在全球外交因为疫情而陷入部分瘫痪的背景下,他无视国内执政当局和中国的反对,高调访问台湾,就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政治姿态。这是任何一个政客都愿意享受的高光时刻。
捷克总统泽曼(Milos Zema)是维斯特奇尔的最大反对者,他明确反对维斯特奇尔此次台湾之行,认为此举是在系统性地破坏国家利益。分析认为,维斯特奇尔访问台湾,除了是民选政客对“民主自由”的坚持,也反映出参议院议长和总统之间的权力斗争。
这也是捷克内部反共势力推动的结果。譬如,此次随团人员亦包括布拉格市长贺吉普(Zdenek Hrib)。贺吉普2018年1月担任布拉格市长后便反对“一中政策”,并且解除了布拉格与北京之间的友好城市关系,改为与台北缔结友好。中国外交部长王毅8月31日所说的“捷克反华势力”庶几包括贺吉普在内。
最后,这和美国在幕后的推动是分不开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MikePompeo)曾于8月中旬访问捷克,并受维斯特奇尔之邀请,在捷参议院发表演讲,批评中国阻碍捷克与台湾交流。蓬佩奥所说的“阻碍”是指中国通过外交部、驻捷克大使馆所表达的外交关切和抗议。中国认为美国及捷克的部分政客违背“一国政策”,并对此予以批评。蓬佩奥、维斯特奇尔、贺吉普等人和台湾政府则将中国该表态形容为“阻碍”和“中国威胁”。
维斯特奇尔自己说,此次台湾之行是要凸显“自由、民主和人权价值”。这和8月份美国卫生部长阿扎(Alex Azar)访问台湾的逻辑基本一致。从意识形态角度看,这符合蓬佩奥及其国务院发起的对华“意识形态战争”。而且,维斯特奇尔访台期间,也计划出席美国在台协会(AIT,美国驻台外交机构)主办的供应链合作论坛,讨论全球供应链方面的合作,以及智能物联网和绿色经济等话题。
由此可以看出,捷克议长访问台湾也离不开中美博弈这一大背景。有声音说,中国反制的空间小,原因是捷克与中国在政治和经贸层面的合作有限。但同理,捷克和台湾探索经贸合作的空间就更小。维斯特奇尔此行为捷克“振兴经济”的诉求令人难以恭维。
从另一个和中国关系出现过龃龉的国家就能看出中欧关系的现实。这个国家就是挪威。
挪威曾经在人权和西藏等议题上侵犯中国红线,导致两国关系跌至冰点。过去5年间,挪威主动修复了两国关系,回归了和中国开展经贸合作的轨道。中国外长王毅8月27日访问挪威,也是时隔15年来中国外长到访挪威。所以,欧洲国家即便因制度、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其国内的选举政治因素,而与中国爆发间歇性分歧,但始终不会放弃与中国的合作。
这对于捷克尤为如此。作为一个不积极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不关心气候变化等跨国议题、在联合国没有主要议程的国家,意识形态差异不会成为阻碍中捷关系发展的障碍。因此当下因维斯特奇尔访台而爆发的中捷矛盾,并不代表捷克对华对台立场,在为维斯特奇尔、贺吉普等政治人士带来名誉及政治收益,为捷克带来潜在的政治经贸损失后,中捷关系依旧会回归亲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