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选】选举人团制度:“真普选”何时才能实现?
在民主、共和两党的政治撕裂之下,“美国宪法”一词对两派民众而言,仍然带有神圣不可侵犯的意味。可是,美国宪法保留超过两百年的总统选举人团制度,却屡次为美国民主带来一个看似奇怪的现象:一个总统候选人可以赢得最多的选民支持,却输掉了总统选举。
2016年当选总统的特朗普,就是赢得“选举人票”、输掉“普选票”的例子。2000年当选的前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亦一样。其中主因是美国总统立非由选民直选产生。
选举人团有利共和党
根据目前制度,美国总统由全国50个州与哥伦比亚特区一共538名选举人选出(各州选举人人数跟从各州国会议员人数)。除了分别有3及5名选举人的缅因州(Maine)和内布拉斯加州(Nebraska)有按比例分票外,所有选区的选举人票都以“胜者全取”为标准。
例如特朗普2016年在威斯康星州(Wisconsin)、密歇根州(Michigan)与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的普选得票比例上只高于对手希拉里不足一个百分点,三州总计只比希拉里高7.7万票(三州总投票数近1,300万),可是三州总共46张选举人票却尽归特朗普。即使希拉里的全国普选票比特朗普高约300万(即约两个百分点),最终也只得因此惨败收场。
在各州选举人皆按选民普选票选出之后,美国只出现过4次总统当选人输掉全国普选票的情况。在同属共和党小布什与特朗普之外,此等案例就要追溯到1876年和1888年的选举,可见此现象在历史上极其罕见。
当下的问题在于,民主党人集中在东西岸大城市,共和党人却在市郊乡间地区遍布各州,因此选举人制度就形成了对共和党有优势的制度——根据《经济学人》的大选模型在8月11日的推断,特朗普只有3%的或然率可得到最多普选票,然而其胜出大选的或然率却仍有11%,由此可知共和党的优势。
“真普选”失诸交臂
有不少美国人认为,“多数选民支持的总统人选却不能当选总统”是一件“不民主”的事。根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本年3月的一项民调,有58%美国成年受访者表示支持修改宪法,让获得最多普选票的候选人赢出总统选举,反对者则只得40%。然而,民主和共和两党选民因其在这套游戏规则中的劣势和优势,也出现了派系意见分歧:2012年有69%民主党受访者和54%共和党受访者支持修宪,如今前者比例升至81%,但后者却跌至32%。
自行宪以来,美国离改制落实普选总统最接近的案例,出自1969至1970年的共和党前总统尼克逊(Richard Nixon)任内。
在1968年的大选中,尼克逊在普选票上以0.6个百分点之差击败被另一位原民主党候选人“鎅票”的民主党对手韩福瑞(Hubert Humphrey),其选举人票却高于后者超过20个百分点,让全国哗然。
对此,曾在1960年总统选举中以11万票之差“大败”于民主党前总统肯尼迪(John F. Kennedy)的尼克逊似乎也过意不去,决定支持民主党的修宪政策,图将美国总统选举改为两轮制的全民普选。然而,修宪法案以339票赞成、70票反对的绝大多数通过众议院后,却通过不了当时参议院三分之二的中止讨论门槛,最终败于拉布威胁之下。
参议员的反对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选举人团制度的支持者一直强调美国是个“联邦”而不是一个邦,因此人数较少的州份的意愿,不能完全被大州民意压过——而参议院每州两个议员、不顾人口比例的定额制度也正正是这种联邦思想下的产物,可以想像当时的参议员面对普选总统的方案也许会有些唇亡齿寒的感觉。
只顾摇摆州的两党建制
选举人团的弊端却不只于它有可能抑压了美国多数民众的民意。由于选举人团在48州与哥伦比亚特区的“胜者全取”制度,总统候选人每次选举几乎都只将注意力和资源投放在他们认定的摇摆州之上,对绝大多数他们几乎稳胜的州置之不理。
例如在2016年的选举中,佛罗里达州(Florida)、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北卡罗莱纳州(North Carolina)等6个州份就占了当年特朗普与希拉里竞选活动次数的三分之二;而选举活动次数最多的12个州则占了活动总数的94%。一项对2012年大选的研究也显示,电视竞选广告开支最大的10个州已占了全国总电视广告开支的96.2%。
同时,正如英国国会选举的单议席单票简单多数制一般,选举人团在各州的“胜者全取”制度也造成美国两党制的稳定局面,即使是原为政圈外人的特朗普,或者一直在极左翼政界边缘的独立参议员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参加总统选举的时候,也不得不在共和与民主两党之间选边站。这就大大减少了第三方政治势力兴起的可能。
不必修宪的“修宪”?
要修改美国宪法,修正案先要通过参众两院的三分之二多数,并获得超过四分之三的州议会同意(即至少38个州),或者由至少三分之二的州提出召开修宪大会再由四分之三的州通过。这种条件在今天两党分化的形势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除非某一党能够独力控制国会两院,加上至少38个州的州议会。
有见及此,美国多个较倾向民主党的州份近十数年开始组织一个称为“全国普选票州际协定”(National Popular Vote Interstate Compact)的合作框架,目的是要让参与的各州透过州立法方式,将该州的选举人票全部投给全国普选票的得胜者——以其中一个参与州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为例,如果此协定本年得以实施的话,即使该州多数选民支持拜登,如果特朗普最终在全国赢得普选票的话,加州的55张选举人票也要投给特朗普。
当然,这个协定本年尚未能得以实施,因为其实施条件是参与各州的选举人票总数要超过270张的半数门槛——当参与州跨过此门槛后,由于他们掌握了过半数选举人,美国即使没有经过修宪的程序,也会在实际上变成一个一人一票普选总统的国家。
目前,已加入全国普选票州际协定的州份已有196张选举人票,占总数36.4%,而正在试图通过州议会和州长同意加入的州份也另有64张选举人票。这其实离270票的门槛只差10票。也许在未来十年、二十年内即能达成。
有人认为这种“名义上没有修改宪法、实际上却改变了总统选举制度”的操作违反美国宪法。不过,美国最高法院本年在有关投票人是否应有自由投票意志的判决中,已再度重申各州拥有规定选举人如何投票的权力——美国宪法第二条第一项已订明“各州应依照各州州议会所定程序选派选举人若干名”,将按“自定程序”指派选举人的权力交给各州州议会。这条款很可能就会成为“全国普选票州际协定”的合宪理据。
有趣的是,这一条为美国总统选举带来选举人团间选制度的宪法规定,最终或许也会成为选举人团制度被废、为美国带来一人一票、票价均等“真普选”的宪法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