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威、解封、选举:美国注定将爆发“第二波疫情”?

撰文: 薛子遥
出版:更新:

5月底,美国示威伊始,便有卫生专家们担心抗议活动会导致新冠肺炎病例急剧增长。
两周后的今天,新冠肺炎潜伏期已过,美国也确实面临了新的病例激增。6月14日当日,美国新增确诊逾2.5万人,6月15日,新增确诊1.9万人。6月16日,新增确诊近2万人,且有亚利桑那、得克萨斯、佛罗里达、俄克拉荷马、内华达、俄勒冈6州皆创下单日最多确诊纪录;然而,纽约州的情况却明显好转,住院患者人数创新低。
这些资料究竟说明了什么?示威对疫情究竟有没有影响?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对即将到来的2020美国总统大选,又有何影响?

在大型抗议活动中,几乎不可能与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也不可能避免示威者之间的飞沫传染。有一些证据表明,这导致新冠肺炎注定会在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示威中传播。

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和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国民警卫队成员,在应对抗议活动后,其中有些成员的新冠检测呈阳性。考虑到抗议活动的高涨,美国抗疫工作人员在追踪密切接触者时,也会询问确诊患者有无参加过抗议活动。毕竟,历史上并不缺乏“病毒通过大型公众集会传播”的先例。

1918年9月28日,费城人在一战期间举行支持战争债券的游行。当时,20万人的聚会再次引发西班牙流感疫情,导致数千人在后续数周内死亡。

一架机体在费城的游行路线上行驶。(美国海军历史与遗产司令部)

麻木的社会 不再受关注的资料

美国疫情近来似乎有了些积极的消息。然而,过去14天以来,确实有愈来愈多人生病。

从媒体报道来看,美国疫情近来似乎有了些积极的消息。纽约州,作为美国疫情的始发地和震中,与新冠肺炎相关的住院和死亡人数已经降到新低。

然而,美国不同州的疫情却大不相同。根据covidexitstrategy.org网站的地方当局资料,过去14天以来,有26州的病例数出现上升。而且不仅仅是病例数上升,住院率和检测阳性率也在上升。这表明,病例数的增长并不只是因为检测次数增多,确实有愈来愈多人生病。

有些州的情况特别令人担忧。譬如亚利桑那州(Arizona)和密西西比州(Mississippi)的每百万居民中新增病例数最多,是新冠肺炎正在快速传播的重要迹象。还有六七个州的情况与亚利桑那州和密西西比州类似,它们主要集中在美国的“太阳地带”(sun belt),从南加州(California)经得克萨斯州(Texas)延伸到佛罗里达州(Florida)。

可是,不仅国际社会不再如过去数月那般关注美国疫情,便是美国人自己,也将注意力更多放在种族歧视、警队改革、美国大选、重启经济等问题上——人们对疫情数字已然有些麻木。

激增是否由于抗议活动造成的?

如今,有些确诊案例被追踪到抗议活动,但它们只占新病例的一小部分,卫生官员尚未将最近新冠肺炎的爆发与抗议活动联络起来。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抗议活动没有造成病例激增,只不过卫生官员需要措辞严谨,目前的证据还不足以证实示威是疫情加剧的直接原因。其他潜在原因包括弗洛伊德事件同一天发生的纪念日(Memorial Day)庆祝活动,监狱、食品包装厂和护老院近期的群体感染病例,以及社交疏离措施的放松。

最近几周,美国各州都在“解封”,企业在重新开业。专家们却一直警告说,过早开放经济会带来疫情的新一波。今天有专家担心,开放经济所带来的社会交往,比抗议活动要危险得多。

2020年6月15日,芝加哥千禧公园因疫情关闭后部分重新对外开放。(Getty)

重新开放是个好主意吗?

虽然有些州从未做到联邦建议的防疫准则,但大多数州都已经在5月取消封城令,并重新开放经济。

虽然美国不同州的疫情严重情况不一,有些州甚至从未做到联邦建议的防疫准则,但大多数州都已经在5月取消封城令,并重新开放经济。亚利桑那州于5月16日放宽封城令。其他疫情严重的州份,诸如得克萨斯州或阿肯色州(Arkansas),也从5月初就开始营业了。

即使是那些在重新开放过程中比较谨慎的州份,也很难限制社会交往。在数万违反抗疫规定的行为被报道后,纽约州长库莫(Andrew Cuomo)警告说,他可能会在违反防疫规定的地区重新落实抗疫管制措施。

那么,过早开放是最近激增的最重要原因吗?虽然早期资料似乎证实这一点,但相关性并非因果性。也有些州早就开放,但并没有出现病例的大量增加,譬如4月底已经重新开放营业的佐治亚州(Georgia)。

是什么原因导致美国确诊病例激增,这个问题专家们还需要进一步比较各州和各个城市的资料。

这个问题为什么很重要?

如果美国近期病例激增的原因取得专家共识,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新病例与各州重新开放有关,那么那些推动更严厉的社交疏离措施的呼吁很可能会占上风,美国经济也可能重新冻结。如果新病例与抗议活动有关,这可能会使社会运动提前停止,抗议者不会继续上街,政客们也会把注意力转向其他地方。

无论如何,这个问题将是即将到来的选举的核心。随着11月3日选举的日益临近,共和党和民主党都将集中精力为他们的参选人争取支持。然而,在很大的程度上,美国人认为的、导致病毒传播的因素,会限制政治家能采取的手段。

疫情下的选举会令政客头疼

但相较于政客们“到底何时才能举行集会”、“经济再不解封,迟早会影响选情”等考量,最忧虑的其实还是医务人员和防疫专家。

6月12日,美国著名免疫学家、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福西(Anthony Fauci)表明,抗议活动和政治集会都有传播病毒的风险。他提醒说,避免病毒的最好方法还是远离大型政治动员。

最近的一次采访中,塔尔萨(Tulsa)县的最高卫生官员甚至告诉记者,特朗普即将在塔尔萨会举行的集会是不安全的,并敦促总统推迟6月20日的集会。(特朗普至今仍决定维持这次集会。)

民主党的参选人拜登(Joe Biden)有嘲笑特朗普维持集会,不过他自己的团队也一直对当下他线上集会有限的效果感到忧虑。再者说,抗议活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拜登的民调支持度,如果是次社会运动因新冠肺炎风险而减少,拜登也很难维持他民调榜首的势头。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终极也需要尽快举行现实集会。

如果各州再次封城,本已严重的经济负担继续加重,也将带来另一种政治不确定性:特朗普究竟是会受到指责?还是像2016年美国经济遇挫一样,反而加强特朗普的选民基础?

如果各州再次封城,本已严重的经济负担继续加重,也将带来另一种政治不确定性。

其实,弗洛伊德示威只是一个开始。随着病例的上升和选举的临近,美国将不得不学会平衡政治和公共卫生。若不将一切精力放在防疫,优先解决这个问题,那么疫情只会一直存在,一直影响经济,随时再度爆发成更严重的棘手状况,各国也不会与美国复关。

不过,选举临近,政治人士是否会宁愿牺牲政治利益来捍卫公共卫生,这是另一个问题。当2020年大选只有不到四个半月的时间,当两党争执空前激烈,无论是拜登还是特朗普,又有谁能将疫情摆在政途之前呢?美国的“第二波疫情”,或许注定是难以避开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