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讯息攻势”:欧盟的中国忧虑

撰文: 薛子遥
出版:更新:

欧盟委员会6月10日发布报告,指责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在新冠疫情期间散布虚假及误导性信息。是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在高级报告里第一次正式斥责中国是虚假信息的来源。疫情为什么重新引发欧盟对中国的地缘政治猜忌?是什么让欧盟担心中国,以至于公开斥责其第二大贸易伙伴?

欧盟委员会发布的16页报告里“中国”这个词只出现一次:“外国角色和某些第三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已经在欧盟、其周边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开展有针对性的影响行动和虚假信息活动,试图破坏民主讨论(democratic debate),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并在新冠疫情背景下改善自身形象。”

某些第三方国家,特别是中国和俄罗斯,在欧盟开展有针对性的影响行动和虚假信息活动。
欧盟委员会

虽然只有这一处与中国相关,却也足以吸引各国媒体和外交人员的注意,并且招致中国驻欧盟使团的回应,称“欧方有关文件选择性提及中国,却对那些蓄意反华和违背科学的真正的虚假信息不闻不问。欧方应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科学理性处理相关问题”。

欧盟指责俄罗斯在欧洲范围内散布假信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随着2014年东乌危机开始,欧盟对外事务部(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在2015年3月成立其“东方战略司令部工作组”(East Stratcom Task Force)的原因便是“为了应对俄罗斯正在进行的虚假信息活动”。但迄今为止,欧盟都未曾直接指责中国散布假信息的行为。

那么,是什么在疫情期间令欧盟提高对中国行为的担忧?

最担心的是公民健康还是政治?

根据欧盟外长博雷利(Josep Borrell)6月10日发布报告时的表态,欧盟最近的这份报告似乎是为要应对疫情期间假消息对公共健康的负面影响:“在新冠疫情时期,虚假信息会致命。我们有责任保护公民,让他们了解虚假信息,并揭露对这种做法负责的行为者”

问题是,报告对中国“散布虚假及误导性信息”的指责,和欧洲人的健康没有直接关系。报告提到中国时,引述一项“东方战略司令部工作组”建立的“欧盟反对虚假信息”网站的相关报告,而报告的摘要则指“中国试图转移责任、利用疫情来宣传自己的政府制度以及提升自己在海外的形象”,并没有提到任何“会致命”的假消息。

因此,要了解欧盟针对中国的担忧,可能更要注意的是欧盟委员会副主席朱罗娃(Věra Jourová)当天的发言。她表示,疫情期间的虚假信息(disinformation)不仅损害公民的健康,也“损害我们民主制度的健康”,“我坚信,要实现地缘政治的欧盟,先要坚定地说出我们所面临的问题”。

很明显,欧盟真正担心的不全是公民的健康。但什么叫“民主制度的健康”?这种担忧又仅仅是“地缘政治”而已吗?

欧盟担心的究竟是什么?

说到疫情,回望欧洲疫情最严重的三月份,当欧盟正在挣扎着给震中意大利提供亟需的帮助时,中国政府则迅速向意大利派遣设备和专家。同时,中国官媒也刊登对意援助的图片,并将意大利官员的感激之情广为传播。

然而,根据欧盟报告引用的智库调查媒体的分析,国家媒体的po文并是自发的庆祝活动。通过对意大利媒体《福尔米凯》(Formiche)一项研究的引述,欧盟该份报告指出,在这些庆祝意大利和中国的友谊的推特po文中,有些po文并非由人创造。“3月11日至23日期间发布的带有#forzaCinaeItalia(中国和意大利加油)标签的帖子中,有近一半(46,3%)来自机械人,带有#grazieCina(感谢中国)标签的帖子中,有超过三分之一(37,1%)来自机械人。”

一些po文还通过同时使用#shame(耻辱)等标签,试图强调“欧盟的不作为”。

一些po文还通过同时使用#Lagarde(欧洲央行行长)、#EU、#Europe和#shame(耻辱)等标签,试图强调“欧盟的不作为”。这些po文中也包括一些真假难辨、乃至极具误导性的内容,譬如一段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华春莹参与分享的、展示罗马市奏起中国国歌、意大利人高喊“Grazie Cina”的视频。

欧盟担心的就是这种“影响行动”,它担心自己的形象被败坏。在4月份的另一份报告中,欧盟担心,这些舆论可能会让公众舆论对欧盟产生反感。意大利的一项民调发现,1月至3月间,认为中国是友好国家的受访者比例从10%上升到52%,而对欧盟机构表示信任的受访者从42%下降到27%。

对此,朱罗娃说:“我们希望在新冠疫情危机期间,把关于欧盟对欧洲的支持的故事传播出去。现在是我们要挺身而出的时候了,不要让别人占据这个空间。”很大程度上,中国就像俄罗斯一样,正愈发影响到欧洲国家的民意,乃至加剧欧盟的内部分裂。

多元化与单一化的冲突

不过需要问的是,欧盟更深层次的担心究竟是什么呢?究竟是中国的舆论攻势?还是这类舆论所会造成的后果,也即欧盟自身的进一步分裂?再进一步讲,造成这一系列“分裂”和“不信任”的,究竟是什么?是中国的舆论?还是因为欧盟未能及时援助意大利?意大利人也不可能都是没有判断能力的小孩。作为一个整体,意大利人对中国的态度转圜,究竟是因为中国的舆论攻势?还是因为中国及时的援助?

而在疫情期间,这些亲中国的、抱怨欧盟的观点在Facebook、Twitter、Tik Tok等平台广泛传播,更令欧盟官僚感到忧虑。

或许可以说,相对于意大利受访者对中国印象的好转,欧盟更担心的反而是受访者们对欧盟机构的不信任。

欧盟之所以面临这种难题,是情有可原的。在欧盟的27个成员国中,各异的发展阶段、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现况,致使各国本身在面对政治、经济等问题时有不同的诉求——“内部的分裂”对欧盟而言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而当欧盟思索该如何面对中国时,中国又是一个极为不同的国家。相对于欧盟内部多元而时有分歧的现况,中国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较为单一的国家。纵然国民乃至中共党内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有各异的看法,但相较于欧盟,中国是高度统一的。

而在疫情期间,这些亲中国的、抱怨欧盟的观点在Facebook、Twitter、Tik Tok等平台广泛传播,更令欧盟官僚感到忧虑。用欧盟对外事务部报告的措辞形容,“中国影响工具箱正在扩张”。

欧盟担心的,是在自己的问题尚待解决时,便需要面对一个已然“扣门”的中国,加剧其“内部的分裂”问题——而且,这个中国还和欧盟有本质上的不同。

无法逃避的异类

与世界诸多国家一样,欧盟认为媒体应该尽量独立于政府。认为媒体应该是完全自发于民间的。当欧盟成立东方战略司令部工作组时,工作组成员解释说,它的目标包括加强媒体环境,支持自由和独立的媒体,尤其是支持体领域的多元化。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在今日之中国,政府在媒体领域有强大的执宰权,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关乎文化、社会乃至一定程度上经济的话题,或许可以在各论坛、微信、微博等平台由民间自发讨论,但涉及政策及政治的讨论,则受到广泛管制。在中国的环境下,主流媒体皆受中央及各地宣传部门协管,其角色除了传递讯息以外,不是起到监督权,不是提供不同的声音,而是通过宣传政府认为正确的声音,巩固统治,维系社会稳定,并且与此同时凝聚共识,加强国民对国家发展方向的认同感。

这种社会维度和媒体维度的不同,令中国被视作一个“异类”。这已经不是某一条消息的真假问题,而是两个社会对媒体角色认知的对立。只要这种差异仍然存在,这种“虚假信息”的冲突就会继续发生。

而在未来一段时间里,随着中国官方和人民刻意或自发地在Facebook、Twitter、Youtube、Tik Tok等平台上进一步发声,这种因差异而产生的冲突,不仅是会继续发生,更可能愈演愈烈。中国这个“异类”已然在“扣门”,如何应对,将会是世界尤其是西方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