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从中印边境到克什米尔 莫迪继续遭遇两线作战
僵持了一个多月后,中印西段边境对峙到6月5日开始陷于沉寂。在加勒万河(Galwan River)河口到什约克河(Shyok River)河谷的前线上,中印两军沿什约克河为界,彼此后退一公里筑垒。
随着两军战机先后从班公湖、拉达克等地上空掠过,印军第14集团军司令也要在6月6日与中方同级高官商讨善后机宜,这场被中、印媒体大事渲染的风波似乎就过去了。
但当外界环顾在2019年8月后被莫迪(Narendra Modi)当局强制拆分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时,情况就大不一样。中印两军在边境大打出手时,印度军警也在印控克什米尔与“叛军”和游击队展开激战。这意味着印度在该地区的“两线作战”状态仍在继续,莫迪当局近一年的布局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按新德里方面的计划,自2019年10月31日后,在八万军警进驻后,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分裂为具备地区立法能力的“查谟和克什米尔”和不具备地区立法能力的“拉达克”两地。印度此举意在分割过于庞大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让原先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在中、巴之间双线作战的局面得以缓解。
新德里看来,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印、印巴矛盾虽存在,但两者都可以得到解决。
首先,就中印矛盾来说,中国在中印西部边境具有压倒性优势,印方仅占有巴里加斯一地的小部分地区。新德里与北京之间的关系就因此平稳且可以预料。
其次,就印巴矛盾来说,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对巴基斯坦的作战能力很有底气。印度在1999年顶住了巴基斯坦对卡吉尔地区的大规模渗透与特种作战,这场冲突的结局让策划行动的巴基斯坦谢里夫(Nawaz Sharif)当局在同年倒台。
到2000年,巴基斯坦三军情报局(ISI)在当地惨淡经营的“圣战者党”又遭印度“调查分析局”(RAW)策反,多名指挥官被发现是印度特工。这一系列失利大大削弱了巴基斯坦渗透克什米尔的能力。
但领土问题在中国的政治话语体系中不容敷衍。从南海到中印边界,中国“一点都不能少”。新德里借拆分印控克什米尔,将包含巴里加斯的拉达克一地也强行转化为印度领土,这种行为人为改变了边境现状。加之新德里还在2019年于边境争议地区加筑桥梁、战备公路等防御措施,这一系列行动让北京采取了应激对策,把工事推进到1962年控制线。
同理,印度在军管印控克什米尔地区之后,该国视联合国38、39号决议以及印巴1972年停战协议为无物的行为,让巴基斯坦方面不能轻易放下。
在印度于2019年10月后就开始在该国全境招募移民,试图强行改变当地人口比例,进而实现该地的“印度化”后,巴基斯坦方面也断然采取措施,援助并恢复重建了当地的“抵抗军阵线”、“独立阵线”等组织。进而从2020年3月开始破袭等行动。
不可否认,相对于中印的对峙,巴基斯坦重建的游击队等组织力量不足,加之印度军警、情报人员在克什米尔地区已经营多年,这使得巴方对印控克什米尔的渗透屡遭损失。
在5月6日至7日的战斗中,印方在得到线报后,偷袭了重建的“圣战者党”秘密指挥部,炸毁多所民宅,打死了该组织首脑奈古(Riyaz Naikoo)。到5月27日,印方又挫败了一起针对印度军警的爆炸袭击,并打死三名袭击者。但这一系列行动也证明了莫迪的后方并不安稳。
说到底,新德里在克什米尔的经略仅证明了莫迪当局只能在有把握的地方得分,不代表他能把印度国内面对的“2.5条战线”问题简化到只剩印巴对峙的程度。当北京暂时以“西线无战事”的态度应对新德里时,莫迪才有了在印控克什米尔问题上突破的可能。一旦新德里试图改变边境相对稳定的局势,莫迪得分的空间就丧失了,两线作战也将继续成为他不可回避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