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的生死为什么牵动人心
4月27日,朝鲜劳动党机关报《劳动新闻》发表报道,称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恩于26日在东部沿海城市元山向当地工人致谢;同日,美军军媒《星条旗报》(Stars and Stripes)等也称,根据卫星判读结果,金正恩的专列的确在21日至23日间前往元山,在双方情报互相提供佐证之后,有关这位领导人健康问题延续一周的传言基本告一段落。
但对惴惴不安地关注着亚洲动向的欧美观察家们来说。在2020年,新冠疫情、疫情次生的经济危机与局部地区的秩序失序带来的风险,正比任何时期都要强烈。在华盛顿已无力在疫情期间干预伊朗,只能以演习相胁之际,美国亦难以在情报晦暗不明,且亚太军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介入半岛局势。金正恩健康问题引发的权力真空等连锁反应,也让西方的大人物们不能放松警惕。
流言与现实的距离
当下流传的很多有关平壤的流言可能都有些时间了。譬如在4月21日后传播的金正恩“病危”与嗣后的“法国专家1月前往朝鲜”、“北京301医院专家前往平壤”以及“金正恩在长白山点名胞妹金与正接班”等传闻本身是脱北者之间从2019年10月到2020年2月间循环流传的。
早在2月21日,这些传闻就被韩国“脱北”权威人士,1979年叛逃至韩方的“安灿一博士”发布在其官方视频频道,并被韩国三家主流大报之一的《中央日报》所转载。由于这一系列情报极为夸张,以至于Daily NK Japan的总编也啧啧称奇,一面强调“安灿一证据不足”,一面也称因为《中央日报》转载,不妨姑妄听之。
纳粹德国的煽动大师戈培尔(Joseph Goebbels)说过,宣传的基本原则就是不断重复有效论点。这点在脱北者的宣传上尤为突出。于是,同样的一套词在两个月后的继续传播居然又有了一点可信度。当美国有线电视网(CNN)正好在4月21日也传出金正恩“危亡”(grave danger)的消息时,这一结局或许只能令人哑然失笑。
到23日后,美国“北纬38度”、日本《每日新闻》以及英国《简氏防务周刊》的驻日通讯员等就先后指出,金正恩仍健在,朝鲜的情报更需进一步研判。
说到底,以脱北者为情报源的日、韩小众媒体往往会提供荒诞不经的故事。譬如有情报称金正恩曾在2019年4月亲自督办一起假酒致残致死大案,并指令行刑队对三名案犯扫射了六十多枪云云。
因此,外界对于日韩几家以“脱北”情报著称的媒体,即韩国的《自由韩国邮报》(LKP)、韩国的“朝鲜新闻室”以及日韩的“Daily NK”与“Daily NK Japan”,往往报以看热闹的态度。
旁观者们的狂欢
必须承认,截至4月27日,至今没有一家媒体能够深入平壤,打探到金正恩及其侧近的最新状况。包括路透社、彭博社在内的多家媒体也基本强调信息未经证实。虽然有关金正恩的风头到27日总算已经过去,但舆论和网民之间的癫狂与如醉如痴仍然是值得一提的。
从这点看去,外界似乎又可以从此次金正恩疑似病危的一处传播主阵地,即中文互联网的局面看出一些端倪。虽然中文互联网的情报总要慢韩、日一步,但它激发出的能量和传播性又胜于前者。以至于《每日邮报》等西方媒体在4月25日看到微博上的疑似“内部消息”时,竟如获至宝。而此番传播过程中的很多现象,也在中文互联网上得到了强化,进而加剧了这场狂欢。
当然,有关金正恩生死的狂欢是一场全球范围的运动,中文互联网的环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这场持续时间超过一周,将全球网民卷入其中的运动中,更有些细节值得把握。
首先,朝鲜封闭的政治环境给了外界充分想象的空间。而朝鲜背后可能的中国等大国因素更足以吸引外界胃口。当韩国社交媒体还在猜测“金正恩亡父的同父异母弟弟”金平日已被亲华派扶正,而金与正已被控制时,中文社交媒体已经把“中国代理人”的帽子戴到了近日四处巡访的朝鲜总理金才龙的头上。而这些细节都能反馈到西方舆论中。
其次,当亚洲尤其是中国开始复工、复学时,仍处在隔离、禁足阶段的西方世界面对金正恩的传闻,对他的生与死产生了Meme式的网络传播。相对于中国、韩国、日本等地仍具政治色彩的讨论,从印度到美国,在“金正恩已死”的标签下,社交媒体从4月25日起开始了一轮潮水般的攻势。尽管这种传播行为本身是泛泛且粗浅的,其讨论深度也远不及东亚地区,但这种全球性的迷因传播已经让这位朝鲜领导人人气大增。
再次,金正恩本身颇具图腾意味的角色使之自带流量,这使得为点击、流量挣扎的传统媒体不得不放下矜持,转而为热点服务,在疫情期间,这一趋势更被加剧了。这正如美国媒体对特朗普(Donald Trump)的纠结感情一样,很多对朝鲜一无所知的西方媒体便一拥而上,宁可先发稿,再更正,也不能在热点新闻期间开天窗。
很显然,在新冠疫情催生经济危机,以及全球伊朗、叙利亚、利比亚、阿富汗等地局部失序之际,朝鲜一旦失序,无疑会催生地缘政治的裂缝。在瘟疫、经济危机和局部失序三者共同作用下,平壤首脑的生与死,就有了更深层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