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支援国际抗疫就是帮自己 中国无须在意负面舆论

撰文: 萧予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还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国际合作抗疫的现实需求愈来愈迫切。4月14日,东盟-中日韩领导人特别峰会以视频会议的方式举行,会议结束后各国发表了《东盟与中日韩抗击疫情领导人联合声明》,释放了积极的合作信号。
中国外交学院战略与和平中心主任苏浩教授在接受《香港01》采访时分析指出,这次会议具有十分特别的历史意义,在全球化遭遇挫折的时候,以区域性合作为基础的合作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无论是抗击疫情,还是未来的经济发展。

以下为访谈实录,此为下篇。
采访:《香港01》特约记者、《世界观》总编辑,李翔

上篇:【专家有话说】中国经济负增长 供应链外移会否带来第二波冲击

01:对于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防疫物资援助一事,其实存在不同声音,有人认为这体现了大国担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但也有舆论,尤其是西方舆论将之解读为中国利用疫情输出影响力,以此谋求在国际舞台上的主动权,你如何看待这种分歧?

苏浩:从1997年10+3机制建立到现在,东亚区域合作已经进行了20多年。之所以这么长时间了,机制内部还存在一些磕磕绊绊,的确也是因为东盟国家对中国或日本主导的担忧,它们有疑虑,担心被中国控制。这种疑虑可以理解,甚至它们寻求域外国家来平衡中国,都可以理解。

疫情出现后,东南亚国家也担忧中国利用机会强化对东南亚的影响力。从客观现实来看,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以及东北亚国家都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生命的共同体。区域内的人和社会紧密联系、不可分割,这次疫情也让人们看到,共同建设的必要性,中国可以在其中发挥更积极且正面的作用。

这次疫情中,中国向相关国家通过捐助和商业的方式提供了很多医疗物资,甚至向菲律宾、缅甸和柬埔寨等国派遣医疗队帮助它们对抗疫情,从中都可以看到中国援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些行为都能帮助更多区域内国家理解与中国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看到彼此之间相互依存的现实。

李克强出席本次峰会,提出要开展强化10+3产业链供应链合作的联合研究,加固薄弱环节,增强抗压能力。(新华社)

域外国家如美国挑唆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掀起“中国威胁论”来制造担忧,其实是舆论层面的事,并不一定就是域内国家实际存在的担忧。

对于中国而言还是需要理解东盟国家的承受力,本次峰会中,中国遵守平等、互惠的合作基础,倡导以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搭建合作平台,这些都体现了对东盟国家的尊重。

2020新的世界秩序可能会出现重大的转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我认为,东南亚国家可能更需要和东北亚国家协调,来强化东亚区域的认同,这一点很明显。东南亚看到中日韩正在强化合作,担心自身地位弱化,所以寻求强化东亚整体的合作。

现在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1997年东南亚的危机,彼时美国撤出造成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起到了整合作用,才形成了10+3合作机制,这是20多年前的经验,在这次疫情中,中国的作用又再度体现。美国的自私让他不能再在世界上发挥领导作用,很显然,疫情当中美国完全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东南亚国家也看出了,美国靠不住。东亚才是一个整体,需要进行更多合作。

01:从中国的角度,如何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周边的落地?面对不同的舆论声浪,中国应该如何应对?

苏浩:应对疫情的时候,中国也遇到了舆论战的问题。客观来看,中国理应从得到援助的国家中收获正面评价。应该思考,中国周边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与东盟国家、东北亚国家是一个真正的区域共同体,无论是在生命、社会、经济、政治还是安全问题上,彼此都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周边国家的发展对中国也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包含了中国的经济利益。

创建与周边国家友好相处的环境,对中国的发展至关重要,实际上对中国而言,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中国过去就提出 “睦邻、富邻、安邻”的政策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外交方针,都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让周边安全,让周边发展,本身就是中国的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