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从中越撞船 透视疫情中的南海对峙新常态

撰文: 茅岳霖
出版:更新:

近日,随着越南外交部、越南主流媒体开始在南海撞船事件上降低声调。至此,这场发生在4月上旬的中越南海风波的各种酝酿也暂告一段落。

的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和越南外交部发言人黎氏秋姮两人之间的外交口水仗还在继续,但比起双方高层之间的常规动作,分析人士更应该注意到这场风波背后的南海新常态。在新冠病毒的疫情有可能延续一到两年之际,这种新常态无疑有重要参考意义。

疫情期间的南海攻防转换

发生在4月3日的这次激烈冲突可能是个别现象,但相对于这场看似孤立的事件,外界再结合一下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的中越南海攻防,似乎就可以看出更多端倪。

根据北京大学“南海战略态势感知”等智库资料显示,随着疫情在2020年1月下旬开始恶化,中方仅根据船舶自动信息识别系统,就发现至少有34艘越南渔船侵入中国海南内水、领海和专属经济区,其中大部分越南船只深入12海里内范围,约有30艘越南渔船还出现在海南的东南海域,逼近三亚、陵水等中国海、空军事基地。

+1

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在中方忙于抗疫之际,越方“海上民兵”继续以各种名义大举驶入北部湾、西沙群岛乃至海南近海,到2月,更有212艘越南渔船进入海南东南及广东南部水域,其中有73艘深入中国领海。

到2020年3月,越方船只在该水域的活动频率和范围都大幅下降,只有150艘渔船进入上述海域,40艘渔船深入中国领海,但越方在2020年3月渔汛之后以9,152艘渔船覆盖南海水域的局面也由此显得突出。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才催生了4月2日至3日间的“撞船”事件。

根据中、越海警、政府通告显示,至少3艘越南渔船和一艘中国海警船在4月2日凌晨与西沙永兴岛附近发生对峙。中方拦截了越方船只并形成对峙。在对峙期间,越方渔船频繁做出危险动作,最后使用钢壳渔船冲撞了中国公务船。

虽然越方船只最终因为吨位不足,在撞船之后沉没,中国公务船在救起越方船员后,将另两艘越南渔船拿捕。但必须承认,这种危险动作是有杀伤力的:也就在一天前,即4月1日,中国渔船就曾在舟山之外的东海上以冲撞手段击伤了迫近中国水域的日本军舰。这意味着越南在南海上正在开始姿态的转变,越南“海上民兵”采取的攻防转换过程是值得注意的。

中国在南海上采取的“海上民兵”战术给了越南深刻的印象,越方也开始让渔船船队扮演类似角色。(路透社)

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的确,环顾近几年来的南海对峙态势,外界可以逐渐发现,渐成规模的“海上民兵”间的小规模冲突已经成为偶有摩擦的南海正常秩序的一部分。尤其是撞船这种在使用武器前的极端行为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

以2014年越南渔船在南海981平台作业期间,在西沙附近水域冲撞中方船只并沉没为起点,在2015年5月、2016年11月以及2018年3月,越方曾不止一次传出消息,称己方渔船遭中国撞沉或遭中国公务船驱离,其事发区域均在西沙周边水域。这种低烈度对抗的状态也正在成为近年来域内国家之间的常态。为此,越南方面还专门拿出专款,帮助渔民更换钢制外壳的渔船。

不可否认,中越双方对于这种“海上民兵”的摩擦,长期采取低调处理的态势:双方一方面维持小规模的冲突,但另一方面也不会让南海上的对峙上升到影响两国关系的层面。尤其是越南一侧更为突出,这与越南深知南海问题难以得到“外援”有关。

譬如在2019年的万安滩风波后,越南曾在2019年7月到9月间积极活动,寻求美国、印度、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其他印度太平洋国家声援,借以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秩序;越南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范平明曾将问题转交给东盟。但只有印度、日本给出了“高度重视南海局势”等常规表态,以及来自美国的“谴责”。

更换了钢壳船身的越南渔船船队面对菲律宾等国渔民颇为占优,但在面对中国海警时仍然没有相抗能力。(路透社)

此外,越南也在2019年的万安滩事件期间,进一步确认了美国作为域外势力对南海事务的介入程度其实相当有限。此次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美军不得不停止绝大多数行动的现状,更放大了这一点。

美军舰机长期以来一直维持在南海的“自由航行”,但美军在南海的行动与其“中国应该停止欺凌行为,不要从事这种挑衅和破坏稳定的活动”的口气早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在2019年8月7日、27日和9月3日,越方只看到了南沙的中国考察船队愈发逼近越南12海里领海,以及美军军舰在中方船只进港补给后才行动。

而今,美军已成为此次新冠疫情的灾区之一,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内部已发生群体感染,检出37名患者,这导致美防长埃斯珀(Mark Esper)和副部长诺奎斯特(David Norquist)一度接受隔离。驻欧美军也在3月7日后检出患者。随着美国四艘航母均发现新冠患者,美军也指令驻外美军需停止活动60天,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原先的域外干预方,即西方国家也正忙于国内疫情,难以抽身继续干预亚太局势,展现军事存在与威慑能力。

于是,考虑到此次疫情有可能蔓延一至两年,这使得本次突发事件展示的对峙进程极有可能在未来一两年的南海大环境中呈现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