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对华贸易定时炸弹会在2020年引爆吗?

撰文: 茅岳霖
出版:更新:

到2019年12月下旬,当外界仍在密切关注于印度全境因《公民身份修正案》(CAA)而引发的大规模骚乱时,中、印两国的经贸人士也在面对另一系列风波的冲击。这当中有近忧,如印度外贸部门对中国玩具等进出口大项施加的突然措施;也有远虑,如印度当局对中国电商企业可能施加的50%的“惩罚税”。

至此,在远虑近忧叠加之下,新德里方面在对华贸易领域埋下的定时炸弹就有可能在2020年内呈现起爆的态势。在中、日各方仍在说服印度在未来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时,印方的举措就值得注意。

新德里的350项清单

也就在12月上旬,印度对外贸易总局突然发布了《第33/2015-2020号通知》。根据该通知,印度标准局(BIS)在2017年10月时的2017年版《印度贸易分类(统一制度)》中的“玩具进口政策”的修改意见再次生变。

按新规则,中国出口印度的玩具固然不用再次送交“印度国家测试和校验实验室认可委员会”(NABL)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检测,只需提供相关文件。但新规同样规定,运抵印度的每一批次的货品都将由NABL认可的实验室按印度标准进行强制随机抽检,印度海关将根据检测情况履行质检要求。

由于印方更改新规前并没有给中国企业给予提示及过渡期,这将导致中方企业在清关时很有可能因此遭遇货物被销毁或扣押等危险,进而让印度合作伙伴遭遇损失。

为此,部分中国企业在获知风声后已经停止向印度出运相关产品货物。考虑到印度绝大多数进口玩具来自中国,最高峰时,全印度市场上95%的进口玩具均来自中国企业,印方此举就成了一种专门限制中国商品的特别手段。

莫迪上台之后,印度虽然短时间地兴起了一阵购买印度制造国货的风潮,但印度人还是热衷于去Club Factory等中国电商平台买平价中国货。(视觉中国)

其实,玩具只是印度当局在12月初采取的激烈措施中的一个显见的受害者。

在12月3日时,还有情报显示,印度将对350种被视为“非必需品”的商品增加进口费用。在《印度时报》从新德里官方消息人士处披露的初步清单中,玩具、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产品均在其中,这些也大多是中国输入印度的大宗商品。当时还有情报披露,称印度还将为这些产品增加一项“质量检查”,以此限制其输入。

而今,玩具类商品的命运就证明了此前的传言非虚。而这一局面也和印度此前为加入RCEP而要求中、日东盟各方必须接受的反倾销触发机制(即某一类商品如突然大幅进入印度市场并构成倾销,印度有权对来自该国的商品采取临时提高关税措施)等要求形成了对照。

一根迟早会落地的大棒

当然,新德里方面对“350种商品”的加税等行动终究仍在于传言阶段。目前印方仍仅对玩具类商品采取措施。当中、印经贸人士面对前景人心惶惶时,来自电商领域的另一大威胁就接踵而至。

手机与网络的普及让印度民众迅速改变了消费习惯,来自中国步步高集团的四个品牌的手机占据了印度手机市场的40%以上的份额,也让印度人对中国商品越发感到亲切。(视觉中国)

事实上,中国电商企业早就该预感到新德里的大棒迟早会打到自己身上。

在2019年2月时,印度当局曾发布新规则,禁止外商在印度直营销售商品,此举一度将美国亚马逊公司及沃尔玛公司罚出场外。此后,“印度贸易商协会”又多次抗议亚马逊及沃尔玛的市场折扣过大,造成了“不正当竞争”。

当美国巨头陷于印度的泥淖时,中国电商企业就以中国平台招徕印度客商加盟的方式,暂时躲过了新德里经济团体的围攻。目前,印度境内最为流行的中国网购平台为Club Factory及Shien等,这些平台主要经营均价在1,000印度卢比(约合111港元)以下的男女成衣、小家电等商品。

对各国巨头来说,印度市场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漩涡,譬如途中小贩出售的可口可乐饮料所依托的可口可乐公司直到1993年才最终进入印度,该公司还在2006年和2017年两度遭遇抵制。印度民众至今仍相信可口可乐的各种饮料有农药残余。(视觉中国)

由于印度法律规定,消费者从海外网购价格低于5,000印度卢比(约合550港元)的商品可以用“礼品”名义免税清关,这一便利使很多印度普通消费者可以在4到8天内迅速取得来自中国的价廉物美的工业品,也让印度本地零售业者开始眼红,并向当局举报中国电商平台的“逃税”。

很快,印度当局开始把目光聚集在中国资本注资的电商平台上,在2019年7月时,印度政府就借故查封了Shein公司的一处货仓,扣押了数百个快递包裹。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更有传闻显示印度要对中国电商平台出售的产品加征50%的惩罚税。

不可否认,印度当局也很快发现所谓的“征税”方案存在操作障碍。首先,新德里无法决定对各类商品征收混合税或单独加税;其次,印方的这一行动也不能违背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但这种“无法可依”的局面反而让印度方面会采取更极端的手段;印度海关法规定,如卖家货物未能在30天内成功清关,则货品会被当地海关没收拍卖。这导致了许多卖家因此财货两空。

中国商务部和印度商工部其实早就在很多具体事务上有了明显的业务对接,这不仅仅是为了帮助两国敲定RCEP谈判的具体细节,中印之间在贸易上的很多细节也需要继续判研。(新华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印度对于中国商品乃至电商平台的戒心与其对RCEP的提防是一脉相承的。

从2016年开始,《印度时报》等已担心在自贸协定框架内,价廉物美的中国产品会大举抢占印度产商品的生存空间。这一现状也已从2017年开始被印度国内右翼团体利用,强调“任何一个关税领域的改动都可能削弱印度本国工厂和农业生产”。考虑到中国的手机、钢材、工业产品以及玩具等产品已的确在印度市场占据压倒性空间。印度在未来恐怕还会在相关领域展现他对任何外来“威胁”越来越大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