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围攻默克尔到讨伐马克龙 北约乱象频出的背后
2019年北约峰会12月3日至4日在英国举行,围绕此次峰会一大看点是各国领导人对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的口诛笔伐。
马克龙抛出“北约脑死亡”的论调,批评美国带错节奏、北约内部缺乏战略协调。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炮轰马克龙称,后者有关“北约脑死亡”的言论真的“非常恶劣”,这是对北约其他成员国的“不尊重”。“依我看,法国失业率很高,经济又不景气”,“没有比法国更需要北约的国家了”。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认为马克龙言过其实,没必要作出这种“空泛的评论”。被马克龙认为对“北约脑死亡”有责任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Recep Tayyip Erdoğan)更直接喊话马克龙,“你该去检查一下,自己是不是脑死亡……要不要把土耳其赶出北约,是你说了算吗?”而马克龙强硬拒绝就“脑死亡”说法道歉。
除此之外,特朗普大念要求其他北约成员国增加军费的“紧箍咒”,土耳其要求北约以官方文本形式把叙利亚库尔德武装“人民保护部队”列为恐怖组织,北约其他成员国在峰会期间继续施压土耳其放弃购买俄制S-400型防空导弹系统,马克龙质疑土耳其10月初进入叙利亚北部打击库尔德武装是单边行动,默克尔则认为土耳其对北约意义重大,应该留在北约。
可以说,美欧之间、德法之间、法土之间此起彼伏的争吵,令北约内部矛盾日益公开化。
这当然不是北约峰会第一次乱象百出。2017年2018年,北约峰会的焦点话题是军费开支以及特朗普攻击默克尔。
2018年7月的北约峰会上,特朗普称德国已经被俄罗斯控制了,德国成为了俄罗斯的俘虏,他还谴责德国总理默克尔有钱买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却无法为北约支付足够的军费,表示北约国家应该大幅加码,将这一承诺翻倍,至GDP的4%,“(各国的防务开支)必须立即达到其GDP的2%,别等到2025年。”
2017年5月首次参加北约峰会的特朗普说,“目前,28个成员国中有23个国家未能支付其应该支付的份额。这对美国人民及其纳税人是不公平的。”会议间隙他一把推开黑山共和国总理,站到前台,并再度批评德国对美贸易顺差。
2017年前北约峰会的主流基调是讨论乌东、扩容等传统政策问题,2017年特朗普上台之后陆续引爆了北约的军费权力分配和方向问题。军费矛盾实际上是美国和其他北约成员国的分歧,这是最大成员国同其他成员的矛盾。今年北约峰会马克龙“北约脑死亡”的论调引发轩然大波本质是对北约存在的意义、北约的方向不认同。
北约成员国之间的争吵不断,但是争吵的重点在变。北约面临的问题已经不是简单的内部政策分歧,也不是成员国之间权利和义务的争端,而是北约要不要存在下去,有没有存在下去必要性的问题。
北约是一个军事安全联盟,70年前为与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国成员相抗衡应运而生,它存在的前提是有一致的敌人,冷战是北约的黄金鼎盛时期。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后,北约已经失去了强大的敌对目标,但鉴于俄罗斯的军事势力仍然强大,北约持续以俄罗斯为目标存在,但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北约很难再找到一个一致的敌对目标。
最明显的变化是美国和欧洲在俄罗斯是否是敌手的战略判断上发生分歧,法德认为应该改善同俄罗斯的关系,美国仍然将俄罗斯定义为战略目标。众所周知,参与者越多,统一共识就越难。而讽刺的是,一个很难统一目标的北约却在不断扩员。这从客观上加剧了北约国家之间统一共识的难度。更何况,反恐议题对各国的重要性不一而足,很难替代战略安全问题成为北约的粘合剂。
作为冷战时代的产物,北约面临如何在当代正常运转的难题。马克龙明确提出北约脑死亡,默克尔多次提出组建欧盟共同军队,所指已经非常清晰,那就是北约已经不能满足欧盟的军事战略安全需要。
中美矛盾已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矛盾,伴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发酵,欧盟近来已经主动调整了同中国和美国的外交距离。正如默克尔所说欧洲不要对中国采取孤立、隔离的态度,孤立和隔离这种“冷战”时代的做法,不适用于处理今天的对华关系。马克龙也多次在重要的外交场合称,“我们正经历西方霸权的终结”,“新兴国家的政治想象力,远超过今天的欧洲人”,“中国用自己行动改变了世界”,高度重视与中国合作。马克龙提出法国并不“强调自己的阵营归属”,美国是战略与军事上的盟友,欧洲国家也是合作的盟友,但“直白地讲,我们朋友的敌人就不一定非是我们的敌人,或者禁止与他们讲话”,“这就是法国力量的所在”,是最符合我们利益的“自主战略”。
一言以蔽之,当以法国、德国为首的欧盟重新对世界格局做出了判断,重新调整了自身的战略布局,原先绑架欧盟军事安全战略的北约自然不合时宜。当美国将矛头对准中国,而其他北约成员国并不愿意跟随美国的步伐时,裂痕只会越来越大。这也正说明,中美之间的竞争非冷战式的对抗,美国拉起一个应对中国的军事战略同盟的能力正在受到质疑。北约最重要的目标或许不是俄罗斯,但也很难继续转移到中国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