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特朗普隔空喊话 中美协议难产的症结不仅是关税
对中美贸易谈判,目前各方最关心的问题是中美第一阶段协议是否能够签署,是否能够在12月15日之前签署,中美之间分歧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此前10月1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时说,“我们基本上已经达成了协议,但还要以书面形式完成,这可能需要三周、四周或五周的时间。你知道,我们会在智利相聚,也许到那时就会完成,或是大约是那个时候。 ”特朗普还表示,第一阶段签署后,“第二阶段几乎将立即开始。”
但现如今,问题已不是原定于11月16日至17日在智利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峰会遭到取消,而是七周过去,中美并没有如期在相对应的时间内达成共识。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12月2日表示,美国政府是否保留对华关税,取决于“(北京方面)现在和将来的行为”。罗斯表示,如果美中两国不能达成贸易协议,美国将提高对中国商品的关税。“12月15日是合理的最后期限”,“如果从现在到那时什么都没有发生,总统已明确表示,他将加征关税。”
在观察人士看来,中美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诚意毋庸置疑,特朗普需要稳定的中美关系来稳定农业州的选情。从特朗普在香港等问题上的摇摆表态看,特朗普个人没有意识形态考量,他对于站在民主道德高地问责中国不感兴趣。中美地缘政治竞争这种话题是特朗普的工具,有利于选举他就用,对自己不利坚决不用;对华强硬这张牌有用,但更重要的是选情,这种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
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中美加征关税已经开始影响出口和消费,叫停贸易战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大局的视角看,北京也希望有关于贸易谈判的利好消息,以稳定各方对中美关系的预期。
而笔者对于中美双方在12月15日之前签署协议并不乐观,尽管美国商务部长罗斯说“12月15日是合理的最后期限”。但这更像是施压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最后签署协议期限。美方曾释放信号说第一阶段协议可由双方贸易代表签署。中美之间如果有足够多的共识,习特完全可以显示灵活性签署协议,并不拘泥于某个特定的时间点。
对于中美之间的分歧,目前主流舆论有两种说法,一是关税分歧,中国方面主张分阶段等比率取消关税,中国官方率先宣布中美达成了相关共识,但美国方面并没有予以确认;二是采购额度分歧,美国要求体现具体数字,中方不愿意做出具体采购额的承诺。
刘鹤5月访美时曾公开提出中方的三大核心关切。一是取消全部加征关税。关税是双方贸易争端的起点,如果要达成协议,加征的关税必须全部取消。二是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三是改善文本平衡性,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尊严,协议文本必须平衡,目前仍有一些关键问题需要讨论。
在关税问题上,中方能够采取的让步措施是同意分阶段同比率取消关税,但美方是否能同意分阶段同比率取消关税还是未知数。在采购数额上,相信这并不是一个无法实现和逾越的门槛,只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在关税问题上,中方能够采取的让步措施是同意分阶段同比率取消关税,但美方是否能同意分阶段同比率取消关税还是未知数。在采购数额上,相信这并不是一个无法实现和逾越的门槛,只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另外一个核心的分歧实际上是美国签署第一阶段协议的姿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22日在中国北京会见了出席2019年“彭博新经济论坛”(Bloomberg New Economy Forum)的美国知名人士,首次就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谈判表达了看法。
习近平强调,“中国希望在互相尊重和平等的基础上与美国推进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对此,特朗普11月22日回应称不喜欢习近平所说的“平等”一词,认为即将达成的贸易协议“不能平等”, 特朗普强调,他对习近平说了,这不能是一份平等的协议,因为美国的起点是地板,中国的起点是天花板。“我们必须有一个更好的协议。”
一直以来,美国皆希望将中美贸易协议包装成“美国胜了,中国败了”,在第一阶段协议上,美国的诉求仍是如此。可是大选在即,特朗普有民意诉求,北京也有自己的民意,在中国人的自尊心、自信心日益增长的今天,北京当局绝不会接受一个失败的协议。
到目前为止,中方三大核心关切在第一阶段协议上并没有得到完全实现。中美第一阶段协议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贸协议,这其中任何一点细微的政治博弈和考量都足以促成协议签署,也足以将协议毁在旦夕。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