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限制中资上市 连揽炒都做不到
美国近来似乎正酝酿对华金融战。当地时间上周六,路透社及彭博新闻网相继爆出美国正计划限制中资企业在美股上市,并限制美国政府退休基金投资中国企业。尽管美国国家贸易顾问纳瓦罗(Peter Navarro)30日澄清相关消息为“假新闻”,而俄罗斯卫星电视台(Sputnik)亦披露相关消息为白宫刻意流出,只为试探中国在贸易战中底线。
但在当地时间10月2日,CNBC随后便爆出白宫内部曾传阅相关文件,并会在本周举行政协协调会议跟进,反映消息非空穴来风。中美“脱钩”氛围日渐浓厚的当下,这样的传言固然无法忽视。流言传出当日,在纳斯达克上市的阿里巴巴便收跌5%,京东及拼多多亦下跌7%。考虑到华府过去多次对中国施以“突然袭击”,相关政策最终落实并非无可能。
由于大部分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华企均为科技型企业,美国鹰派的首要目的想必是切断中国科技企业“金流”,限制其发展;另一方面亦可推动中美经济进一步脱钩,实现其“以经逼政”议程,令中美走上全面对抗。
但良禽逐水草而居,国际资本市场亦是如此。对西方投资者来说,将资金由美国调动至伦敦、香港或新加坡并非难事;但寻找类似中国科技企业的投资标的,却并不容易。即使贸易战阴霾笼罩,中国仍是主流经济体中经济增速最快、最稳定的。而科技业更是增长龙头,第二季度高新技术产业9.0%增长率也比同期GDP的6.2%增幅高2.8个百分点。
这样的情况下,很难想象西方投资者会因为“怕麻烦”放弃投资中国科技产业。事实上,美国政府能左右的也只是部分退休基金;除非愿交出金融业头把交椅,否则很难逼迫华尔街聚集的民间资本离开美国。而失去中国概念股的美国股市,吸引力也会大降,连带削弱美元作为全球货币的权威,对美国百害而无一利。
若计划真的落实,对北京来说反而是利大于弊。中国自贸易战爆发以来以做好进一步开放市场,利用日本、欧洲和中东等国投资置换“脱钩”的美国资本。去年,国家外管局刚取消外国投资人汇出限制;今年9月,央行更进一步取消合格境外机投资者(QFII)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投资额度限制,旨在进一步吸纳外资。
目前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实质超过1.5万亿美元,占中国外汇存底一半;若相关企业转入沪深股市,必能缓解人民币下行压力;也可破除中美“脱钩”后,顺差骤然减少带来的汇率风险。即使外资对国内市场独立性信心仍存疑,也可把香港作为第二选择。
如此看来,一旦美方落实相关投资限制,恐怕只是自断手脚,连和中国揽炒的机会都不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