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与贸易战孰重孰轻 中美对峙让越南学会韬光养晦

撰文: 唐晓东
出版:更新:

当地时间8月5日,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已经飞赴河内,要与越南签署一份“欧盟危机管理活动”的框架协定。这对仍津津乐道于中国、越南的“南海对峙”的一些媒体人士来说,无疑是个颇具干扰能力的选项。

但在更多观察家眼中,越南面前最大的问题或者挑战恐怕并不在周边安全问题上,来自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的贸易战威胁似乎变得越来越突出了。根据美国政府8月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美国贸易逆差小幅缩小,进出口双双下滑。虽然由于中美贸易战的持续,中国暂时不再是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可加拿大、墨西哥乃至越南仍旧占据贸易优位。

随着特朗普已经在8月1日发布消息,称要从9月1日起对剩余3,000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关税,一时间,悬在越南头顶的威胁就显得越来越突出。

也就在7月29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已经发表了强硬立场,要求越南“必须采取行动”,减少美越之间“不可持续的贸易逆差”。考虑到越南对美顺差在2018年已达400亿美元,在2019年前五个月更达到了创纪录的216亿美元。这让河内有必要在风波中继续展现其韬光养晦的技巧。

南海的风波不过如此

对很多身处河内的西方观察家和媒体业者来说,越南在2019年7、8月间似乎已经和中国在南海万安滩一线再次“瞠目相见”。从BBC越南频道到Facebook上的广大越南语自媒体,某种“南海战事急”的风头就酝酿了起来。

但稍有知觉的观察家们大都能发现一点关键细节,不同于海外媒体的“紧密关切”,河内方面对此有意压低了声调。虽然越南外交部先后在7月19日和25日有过表态,但当河内强调一切问题都要在和平基础下展开时,越方的平心静气就让西方观察家们有点不开心。BBC越南频道就接连发表了几篇评论员文章,强调当下是越南“展开南海国际仲裁”的合适时机。

必须承认,南海岛礁对越南仍是利益攸关的话题,中越在南沙万安滩的对峙从2019年7月初持续至今,双方仍没有要撤离的迹象。在7月31日的东盟外长会上,越南外长也抱怨了中国石油勘探船在越南近海的过激行动。但总的来说,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态度已经不像他在2014年面对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时那样激烈。

必须承认,越南在南沙诸岛上仍有想法。也就在2019年4月,根据美国披露的卫星资料显示,越南在其控制的南威岛、毕生礁、舶兰礁、奈罗礁等四个岛礁进行了设施扩建。这些扩建工程持续时间较长,工程量小,其低调行动尚未遭到类似中国的反制。目前,越南已在南威岛上建成了一处立足点,越方已将该岛上的机场跑道扩建到了1,000米上下,可以起降中小型军用飞机。

随着中国把永暑礁改造成为永暑岛,并在南海中部的永暑、渚碧和美济三岛均配置了导弹、战机、军舰等设施,越南在南海所希望的可能就只剩下“维持现状”。(新华社)

不过,越南在南海上的小范围造岛行动较之中方在南沙中部的大规模造岛仍显得小巫见大巫。中国还在南海永暑、渚碧和美济三岛一线配置了“鹰击-12B”型反舰导弹与“红旗-9B”型地对空导弹,以及战机、军舰等作战装备。考虑到南威岛的实际地理位置就在永暑岛西南侧,而中越之间的军力对比又差距过大,这就让越南有必要面对现实,进而尝试“维持现状”。

河内眼下的一盘大棋

事实上,在2017年之后,中越之间不时出现的海上摩擦已对两国间政经大局无碍。考虑到在2018年期间,中越两国双向贸易额即已超过1,000亿美元,这一数额远超过中、印计划在2019年达成的目标。因此,当中印已经以大局为重时,河内方面面对北京采取韬光养晦就显得很有必要。

而就2017年至今的局面来看,越南当局也从这种“维持现状”的态势中发现了新的利益点。资料显示,到2018年年底,中国已在越南开展2,149个项目,协议资金为134亿美元。在“中美贸易战”不断促使以中国为首的各国企业前往越南南部地区兴业之际,河内方面也以“越南自2016年已超过马来西亚成为中国在东盟中的第一大伙伴,是中国第八大贸易伙伴,是中国在世界上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九大进口市场”等指标鹤立鸡群。

不可否认,越南的棉纱等部分产业已经从2018年8月开始在中美贸易战影响下受到冲击,这当中不仅有贸易战引发的关税问题,也有贸易战伴生的汇率战。

由于在2018年度,人民币汇率一度下跌9%,印度卢比下跌12%,越南盾只下跌2.2%,这使越南纱和印度纱相比,失去了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而今,随着人民币汇率在8月5日前后突然下跌,越南的类似产业难免会遭遇类似冲击。此外,当中国迫于美国关税影响,改出口为满足内需时,依赖中国原材料的越南成衣等企业甚至会面临停产危险。

目前,来自美国的贸易战威胁也让很多企业选择进一步避险。于是,到2019年下半年时,很多此前进入越南办厂的企业也突然调转风头。譬如为耐克等公司代工的台湾儒鸿鞋厂就决定“在未来三年内不会在越南扩张或者增加工厂”,由于鸿儒鞋厂的一半产能都集中在越南,该企业的态度就颇具代表性。

岘港APEC之后,胡志明市、河内等大城市涌入了大批越南人寻梦,当地人的思维在大城市国际化的思潮影响下逐步呈现激烈冲突,这对于缺少经验的越共也是一大冲击。(VCG)

越南在贸易战风头正劲时,就有必要积极自救。这一方面有越南高层与欧盟各国的对接,譬如越南已在6月30日和欧盟签署了《欧盟与越南自由贸易协定》(EVFTA)和《欧盟与越南投资保护协定》(EVIPA)等重要文件,确认了越南产品未来打入欧盟市场的可能。欧盟在8月5日签署的“欧盟危机管理活动”的框架协定也成了这一关系的延伸。

但总的来说,越南与中国市场的对接仍是更重要的一环。当下,越南电商产业发展迅速,该国目前有3,000万人投身这一交易额超过80亿美元的产业,当中国的“一带一路”相关建设有望改善越南交通状况,降低其物流成本时,河内方面对于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国建设企业的倚重就变得可以理解。

此外,进入社会转型期的越南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健的国际环境用于应对复杂的国内外政治环境。越南总理阮春福已称“在国际局势复杂难料的背景下,越中应联手合作,对敌对势力分裂两党、两国关系的阴谋保持高度警惕”。这意味着在越共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或许尚不至于见小利而忘命,继续“韬光养晦”,维持现状将成为河内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