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万卡:白宫的另一条路线

撰文: 徐秋梦
出版:更新:

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成为了近期舆论热议的话题人物之一,而在这背后所牵扯的利益纠纷并不简单。因为她身段和话语权的提升,说明特朗普已经开始对其周围的鹰派幕僚加以制衡。

7月11日,白宫前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汤米·维埃尔(Tommy Vietor)和美国前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演讲撰稿人本·罗德斯(Ben Rhodes)对伊万卡的“Pod Save The World”播客进行攻击,并将她与美国热门电视剧《纸牌屋》中企图成为总统的反派克莱尔·安德伍德(Claire Underwood)进行了比较。

两位政客对伊万卡的愤怒源于她近期高调的表现。此前6月伊万卡和丈夫库什纳(Jared Kushner)陪同特朗普(Donald Trump)出席日本大阪二十国集团(G20)峰会,会议期间,伊万卡参与了特朗普同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重要会晤,发表了关于女性权益的演讲,在特朗普与世界各国领导人们合影时牢牢占据画面中央。

此前伊万卡和库什纳作为“第一女儿”高调陪同特朗普出席各大会议之时便受到了较大的关注,此后她宣布关闭自己的服装品牌进入白宫担任总统顾问,更是引起了舆论的质疑。

美国舆论对此一直其“耿耿于怀”,认为特朗普将裙带关系带入了白宫。此次伊万卡高调亮相G20峰会,外界更是对此批判不断,认为伊万卡在峰会上的表现让美国难堪。《华盛顿邮报》称,伊万卡在G20峰会突出表现显示了伊万卡和库什纳对特朗普的影响,以及反对派人士在白宫的缺失。

在分析人士看来,特朗普重视伊万卡和库什纳不仅体现出了反对派在白宫的缺失,其背后反映出的是白宫内部存在两条明争暗斗的利益链条。

回顾特朗普两年任期的执政团队曾经存在三种“派系”。首先强硬派,包括班农(Steve Bannon)、纳瓦罗(Peter Navarro)、博尔顿(John Robert Bolton)等。其次军人派,包括迈克尔·弗林(Mike Flynn)、马蒂斯(Jim Mattis)、麦克马斯特(H. R. McMaster)等。最后还有伊万卡和库什纳这样的“家属派”。

特朗普在这两年间解雇、公开批判过不少官员,军人将领们基本离开了特朗普团队,强硬派虽然保留了部分班底,但也在白宫逐渐失去存在感和话语权。最明显的例子便是纳瓦罗及博尔顿在国际事务上的参与度下降。

库什纳和伊万卡在G20峰会上“无处不在”。(AP)

此前在2018年中美谈判初期,博尔顿和纳瓦罗仍有一定的话语权,但自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担任美方主要牵头人一职后,博尔顿和蓬佩奥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明显已经被边缘化,库德洛更是缺席此次大阪G20之行。由此看来,强硬派的势头已经在特朗普政府开始下跌。

与强硬派不同,伊万卡和库什纳的地位依旧稳固,并不断上升。至今为止,特朗普从未公开批评或是否定伊万卡和库什纳,库什纳在中东问题上甚至有着超过国务卿的话语权。可以说,夫妇俩目前在白宫更是拥有者独一无二的话语权。

而伊万卡夫妇权力提升的背后映射出的是特朗普家族权力的延伸,并对其他幕僚加以制衡的路线。

在当上总统初期,强硬派的政策也许可以为特朗普赚取公众眼球。但随着特朗普需要在任期内作出成绩之时,推行“过硬”的政策或不太现实。再加上,无论是军人派还是强硬派的成员,他们进入白宫任职的目的均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政治利益。所以在倡议政策之时,个人的政治利益总会是他们优先考量。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所支持的许多强硬或极端政策,例如与中国在贸易战上硬碰硬,以及强硬处理朝核问题等,都有可能会损害特朗普短长期的政治利益。

为此,重视家族利益,并对家人充满信任的特朗普开始采用了另一条路线——伊万卡路线。

伊万卡夫妇进入白宫,并不像强硬派、军人派那般,为实现个人政治抱负或利益而在白宫任职,他们为的是借助进入白宫之机,为特朗普家族积累政治威望,稳固家族的政治根基。

在伊万卡路线中,特朗普和伊万卡夫妇会以特朗普个人利益优先,以特朗普家族利益优先。以此对抗和制衡鹰派幕僚们自私自利不顾特朗普自己及家族威望的极端路线。

伊万卡路线还以库什纳、伊万卡为中心,为白宫增添中和剂,推崇以务实的手法处理对华关系,甚至接受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以此让特朗普避免在贸易问题上和中国硬碰硬,也有助于特朗普全面缓和和朝鲜的关系,甚至走向正常化。

伊万卡路线更是特朗普手中一张灵活的牌,是为特朗普家族的“后特朗普时代”铺路,并将他成为总统的政治荣耀和利益得以延续的可能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