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犯条例】美国政坛频撑场 “反建制”的特朗普何以异常克制?
美国近来对中国香港的局势展现了特别的“关切”。特朗普作为一个反建制的总统,体现出了和建制派殊途同归的一面。实际上,这也是“美国优先”的本质。
因修订《逃犯条例》而产生的风波仍在继续,6月12日香港民众围堵了立法会,局势进一步升级,甚至到了170多名泛民特首选举委员会选委公开联署声明,要求林郑月娥下台的地步。
而这前后,美国官方从未停止其关切和助威。
美国与香港人“团结一致”
用美国务院发言人奥塔古斯(Morgan Ortagus)在6月10日的讲话来说,美国“严重关切”这一修例风波。
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Nancy Pelosi)在6月11日发表声明,支持香港示威者的反修例活动。她表示众议院和参议员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政府以及所有谴责这“危险的”《逃犯条例》修订的人团结一致。
共和党参议员鲁比奥(Marco Rubio)、克鲁兹(Ted Cruz)、参议院亚太小组主席加德纳(Cory Gardner)、众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恩格尔(Eliot Engel)也纷纷声援香港抗议民众,并借此炮轰“一国两制”和北京政府。
其实,美国是最早在修例问题上为香港民主派发声的一方。早在2月底,驻港总领事唐伟康(Kurt Tong)便在接受访问时谈及修例,认为会影响美国与香港之间的双边协议。
3月上旬,唐伟康称修例“魔鬼在细节”,美商会亦表达“忧虑”,而后官员、国会议员、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等相继发言或发表声明。
5月,在华盛顿,前香港立法会议员李柱铭和罗冠聪不仅会晤了蓬佩奥(Mike Pompeo),而且也会晤了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
内地《环球时报》等媒体将香港如今的紧张局面,全然归咎于美国的“煽动”,这是绝对不符合事实的。不过美国政界各派人士积极的支持与表态,在这场风波中也有着推波助澜的效果。 毕竟,如果美国按照5月的文件,拟对香港的特别待遇进行重新评估,并直言修例将危及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那么美国的角色就尤为突显。
异常克制的特朗普
美国国务院、国会此次在香港的反修例上如此积极响应,甚至出言警告,这既是因为美国自视为西方民主制度旗手,有必要对“专制威权的代表”中国做点什么,同时也更是恰如《福布斯》杂志刊文所述,美国需要在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利用香港事务进一步向北京施压。这甚至可能成为中美今后谈判的筹码。
然而值此时,平日里口无遮拦的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却额外低调:6月12日他在白宫会见媒体,谈及香港就修订《逃犯条例》所引起的争议时他表示,相信香港政府和北京有能力解决问题。
这种表述也符合他的定位,毕竟他一直为自己经营的形象,都是一个不那么重视意识形态的反建制总统。
一直以来,他似乎从不在意美国建制派所奉行的“政治正确”,甚至说美中贸易逆差“怪美国而不怪中国”,这都是建制派很难讲出口的话。
当年他竞选时常言“抽干沼泽”(Drain the Swamp),可如今观其所作所为,进入白宫后的总统反倒显现出与那些“沼泽”同流合污的情况。
在对华问题上尤为“建制”的白宫
特朗普政府用建制派的一贯理念处理问题并不少见,特别是在配合对中国的贸易战施压上,尤为突出。
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通过了《台湾旅行法》和《台湾保证法》,加强了对台关系,进行了三次对台军售。6月的最新消息称,美国正准备对台进行新一轮军售,出售一批价值超过20亿美元军备。美国国防部6月1日公布了一份关于印太战略的报告,报告中将台湾与新加坡、新西兰、蒙古共同列入“国家”名单。美国显然会继续利用台湾话题挑动北京。
另外,美国副总统彭斯(Mike Pence)将在6月24日,也即习特二人在大阪G20碰面前数日,发表一场关于对华战略的演讲,据称将重点谈到中国新疆“再教育营”的问题。此前美国国会已经起草了《维吾尔人权政策法案》,直指对华制裁。
同时,美国在南海、非洲、拉丁美洲甚至是北极事务上,渲染“中国威胁”无不是充满意识形态对抗的味道。可见美国对华并不只有贸易战,还在打建制派所轻车熟路的“民主牌”、“人权牌”,甚至不再避讳挑动中国领土主权的问题。
这些做法或许不是特朗普本人的计划,但是对特朗普来说,能给中国制造更多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所谓的“反建制”人物,在中国问题上进一步推进了建制派的目标。
“美国优先”口号的真正诉求
除去中国问题之外,特朗普的众多政策,都可以说是用来达到“美国优先”的战略目的。细数特朗普的种种政策,最终的指向和建制派殊途同归。
难道四处出售军火不是为了美国军火集团的利益?在全球范围挑起贸易纠纷,难道不是为了维护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大砍企业税,推行传统能源,难道不是为了满足天然气和石油产业利益集团的诉求?针对频发的枪击案,屡屡为宽松的枪支管控条例开脱,难道不是为了讨好全美步枪协会(NRA)等组织?
“美国优先”只是个口号,美国的建制派从来就不仅仅是华府那些看似迂腐的政客群体,更是美国各产业的利益集团。美国建制派在维护“自由民主”、“国家利益”、“美国制度”的同时,真正最需要维护的,是那群愈来愈与美国脱钩的精英群体的利益。
至于特朗普,他可从来都不是“反建制”的人。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位地产商一直没有真正踏入美国建制派精英圈子的门道,以至于他一方面在电视节目上高调出演,一方面也一再试图与前总统克林顿(Clintons)等精英家庭攀上关系,试图改变自己边缘人的身份。
以至于当他2015年高举“反建制”的旗号,成功竞选总统之后,这两年多以来的言行举止纵有其“出格”的一面,但深究他的政策,却依旧是在为建制派利益服务。
和传统政客相比,“边缘人”特朗普不过是撕掉了那层政治正确的“遮羞布”,让美国政府一直在为利益集团服务的性质赤裸裸地呈现。
当年的很多选民认为,传统政客这摊“沼泽”不能为美国带来真正的改变,可是特朗普除了在国际场上添乱,又有何区别呢?
中国才是真正的“反建制”
事实上,特朗普不是美国建制派真正的威胁,正在崛起的中国才是:
真正“反建制”的,是中国企业逐步兴起,在科研、经营能力、盈利效益等多方面对美国企业的超越;
是中国十亿级人口基数在教育水平日益改善后,所迸发出的人才规模;
是中国社会的消费能力逐步提升后,中国市场的购买力所带来的巨大虹吸效应,以及其所赋予中国的议价能力;
是随著中国产业升级,对全世界产业链带来的重组,以及对现有市场分工的压力及挑战;
是中国政府在探索“非西式民主”时带来的价值观挑战,以及世人对各国政府“执政能力”,而非仅仅“执政代表性”的重视;
也是诸如“一国两制”此类罕见的政制模式之尝试。
这些趋势,在过去数十年间为美国建制派群体带来巨大收益之同时,也正在从本质上改变被传统的利益结构,这无疑加深着他们的担忧和焦虑。
特朗普的对华强硬政策之所以如此快的形成共识,就是因为中国可能全面颠覆美国建制的力量,建制派不得不防,作为一个在建制派边缘,想挤入建制派核心的总统,特朗普又有何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