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获释】欲与西方世界共舞:昂山素季与缅甸军方的台下默契

撰文: 伍振中
出版:更新:

时隔511天,两位缅甸记者瓦伦(Wa Lone)和觉梭吴(Kyaw Soe Oo)终于再次嗅到自由的气息。他们离开仰光的永盛监狱,接受在场支持者的观呼和祝贺。与《路透社》同事重聚,瓦伦不禁高喊要马上重回编采室工作。两人即使面对强权施压,投身新闻业的激情仍无丝毫减退。

瓦伦和觉梭吴在2017年12月因调查罗兴亚人遭杀害事件,而被军警设局被捕。仰光地方法院在2018年9月根据政府机密法,判处两人7年监禁。遭囚禁逾500天后,他们日前获总统温敏(Win Myint)特赦获释。备受各界关注的案件算是圆满结束。

路透记者风波的一连串事件脉络,其实可以反映出,缅甸在实现民主现代国家的理想宏愿中,仍有不少现实条件制肘,成为转型途上的荆棘。

身陷牢狱五百多天,瓦伦和觉梭吴日前获特赦出狱。(路透社)

利剑胁背下的垂帘听政 

路透社报道,二人获释是缅甸政府与报社、联合国和其他政府代表协商下的成果。自2015年,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获胜并成功掌权,她以新设国务资政的角色在背后“垂帘听政”,掌握政府决策。

民主选举实现之后,缅甸军方的政治权力却未有因此而受控。现时宪法赋予军方的权力,仍足以制肘昂山素季及其文人政府。即便军方抱持一贯保守、民族主义的立场,昂山素季不得不卖军方的帐。

缅甸国内接近九成人口信奉佛教。而宗教少数的人权状况则一直受到国外媒体批评。(路透社)

一向希望带领缅甸走上现代民主道路的昂山素季,在路透记者风波中不惜公然对抗西方世界,自我抛弃“民主斗士”的招牌,拒绝介入记者遭设局诱捕的案件,明显是受制于军方置在其背后的利剑。

联合国在去年九月发表的罗兴亚问题调查报告中表明,军方势力是缅甸发展为现代民主国家的“最大障碍”。它不但详列军方侵犯国内人权的证据,亦建议缅甸政府需要解除军方的过大权力,让文人政府真正当家,这样才有望实现民主转型。

军人坐镇 修宪关难过

可是,说易行难,军方与文人政府之间的无形妥协,本是缅甸现代政治的独特性。

缅甸国会中,军方不用经过民主选举,自动占据四分之一议席。在修宪必需三分之二议席同意的前提下,昂山政府根本无从透过修宪限制军方权力。现时的缅甸宪法,赋予军方可以接管政府的无上权力。

换句话说,昂山素季若想保住政权,避免出现类似泰国的军方夺权政变,便需要与军方妥协。涉及宗教族群利益冲突的罗兴亚问题,昂山素季自不能对军方镇压的行为说三道四,不惜抵住舆论指责,保住军方面子。路透记者案,瓦伦与觉梭吴矢志调查罗兴亚人遭杀害事件,触碰到保守军方力量的痛处。昂山的反应,自然也是出于同一脉理。

缅甸的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完善,军方力量仍然是缅甸民主转型的最大制肘。(Getty Images)

折衷的安抚手段

可是,自昂山素季执政以来,带领缅甸锐意改革,在政治及经济上都希望能加入国际体系,取得各国的认同,昂山素季始终需要向世界,尤其是过往对其敬爱有加的西方社会,给出一个合理的交代。如何既不得失军方之余,又能够挽回急剧下降的国际声望?以总统特赦令将两名记者带离囹圄,相信是最适当的折衷办法。

缅甸过往经常在传统新年颁出特赦令,意在祝愿人民的和平与快乐。今年4月17日的“新年大赦”,总统温敏释放超过9000名囚犯,但不包括仍在等候最终上诉结果的瓦伦和觉梭吴。到了4月23日,缅甸最高法院维持对二人的原有判罚,不意外地立即遭到各界舆论的严厉批评。但直至本周二(7日),两名记者得以特赦令方式,重获自由。

由此可见,昂山政府早已制定剧本大纲,既表明两人当真“有罪”,同时也能纾解长期舆论压力,间接表示缅甸仍乐意改善国内的人权状况。对军方而言,特赦的举动没有直接否定他们针对罗兴亚人的行动,公然与西方对决亦非明智之举。军方与文人政府默契上达成共识,上述结局似乎最顾及各方情面。

昂山素季领导的文人政府若继续被军方力量扼紧咽喉,相信只会有更多的“路透记者”案件出现,不利现代化转型进程。(路透社)

路透记者事件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昂山素季面对的政治难题不会随之迎刃而解。军方势力依旧顽固,罗兴亚问题仍是未解窘局。缅甸要深入世界经济体系,提高国际地位,国内的人权状况和民主进程必须持续改善。昂山素季的政治智慧,相信是缅甸未来国运系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