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矛盾熄而复燃? 欧日美纷争更难缠
中美贸易谈判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双方代表马不停蹄地为协议细节定案。上周三(5月1日),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与财政部长努钦(Steven Mnuchin)在北京与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完成第十轮谈判,刘鹤也将于本周三(5月8日)回访华盛顿。署理白宫幕僚长马尔瓦尼(Mick Mulvaney)上周表示,谈判将会于未来两周内有结果。虽然官方未有公报谈判进展的细节,但外界皆可看出离协议达成之期已然不远。然而,正当中美多个媒体最近开始引述“消息来源”释放习近平即将访美的讯息,特朗普却又在美东时间周日清晨发布Twitter,表示将于周五(5月10日)向中国大幅加税。他所给的理由,则是“谈判进展太慢,中国团队试图重谈协议”。
特朗普急求协议
目前,外界一致认为中美贸易谈判的最后难关,在于执行机制与现有关税的处理上。
相较于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技术性问题,执行机制其实只是政治议题,因为两国之间的独立双边协议根本没有任何国际公权力可作规管,写在协议中的执行机制只能是政治表态。
在关税方面,根据政治新闻网站Politico此前报道,美方已愿意在协议达成后,取消对总值2,000亿美元中国货的10%关税(也即特朗普宣布将于周五加至25%的部分),并暂时保留其余对500亿美元中国货的25%关税,或至2020年大选后再行斟酌。
此等部分保留关税的做法,可谓既为达成协议又不想得罪国内对华强硬派而采取的中间路线,而此关税也可充作执行机制之用。
在过去数月,作风强硬的莱特希泽一直坚持要在协议中加入美国可单方面以关税惩罚中国违约的条款,但中方不可能接受。如今美方上下纷纷表示协议可期,努钦也明确指出执行机制快要谈成,可见特朗普似已为谈判下了“政治死线”。死线一到,执行机制的争议将马上消失。
今日双方谈判未尽,也许只因为莱特希泽等人仍希望借执行机制之争,赶在特朗普的死线前争取中国再作让步。而特朗普周日“2000亿中国商品关税加征至25%”的Twitter,也应是特朗普“争取”的表现。
特朗普的急行军,也可见于他在其他所谓“结构性问题”上的后退。据各媒体报道,特朗普已在美方所指“获中国政府指挥、支持及容忍、针对美国商业网络的入侵”一事上软化立场。此等争议,其事实难以证明之余,本身就不能透过一纸贸易协议解决,美方将问题牵扯到协议之中,只是为去年发动的关税战寻找一个似是而非的借口。此类毫无实际效果的条文用词过于冒犯中国,在特朗普急欲达成协议之下,当然只能马上作罢。
这种急进做法,一方面是因为中美贸易战大大打击了作为特朗普支持基本盘的美国农民,他们虽有为国付出的精神,但如果中美贸易长期无解,这种精神也只会因荷包渐空而日益折损。
另一方面,特朗普上任以来对美国四大贸易伙伴连连开弓,如今《美加墨协议》还没通过国会,对欧盟和日本的贸易谈判上月才正式开展。如果特朗普可敲定中美贸易协议,至少能让他对国民有所交待,并可专注在欧盟、日本这两个传统盟友之上,争取在明年大选前高举“贸易完胜”的旗帜。
日本欧盟 外软内硬
针对这两个传统盟友,特朗普用上25%汽车关税威胁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七伤拳。美国商务部按1962年《贸易扩张法》第232条进行、针对外国汽车进口威胁国防安全的报告,早在本年2月中已交到特朗普手中,他须在本月中决定是否要藉国安为由,向日欧汽车开征关税。这也解释了为何特朗普此刻会如此积极促成中美贸易协议。
日欧的问题与中国一样,就是特朗普不满其对美贸易顺差。根据美国财政部数据,日本去年对美贸易顺差近680亿美元,欧盟整体对美顺差更接近1,700亿美元。其中,根据2017年数字,日本的对美汽车出口就超过400亿美元,而欧盟工业龙头德国的对美汽车出口亦接近220亿美元。因此,特朗普才把汽车关税作为最大威胁。
虽然无论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还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皆与特朗普友好非常,前者被特朗普形容为“大生意人”,后者则是对特朗普千般讨好的高尔夫球球友,不过友好外表之下,日欧双方早已结成多边主义制美同盟,去年更签订了“日欧自贸协议”,建构全球最大的自贸区,与美国抗衡。有关协议于本年2月初实施之后,美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应声急跌,可见协议效果渐现。
在应付美国方面,日欧可算是各有千秋。对特朗普千般讨好的安倍,在2016年11月就引用《周易》“君子豹变”的典故,指自己“为了国家和人民,可以丢掉面子”。实际上,他几乎是一边顶着全球最亲特朗普领导人的帽子,让后者少有防备,另一边却密锣紧鼓组建抗美机制─包括“日欧自贸协议”、美国退出后的《跨太平洋伙伴协定》(TPP)等。
如今筹码在手的安倍,上月底与特朗普同场会见传媒时就露出马脚:他在众目睽睽之下,竟主动更正特朗普有关日本汽车关税的错误数据。美日之间,诸如以“稍减美国农产品关税”换取“承诺放弃对日增加汽车关税”等小协议尚有成功之机,不过,要改善美国对日逆差的问题,几乎是天方夜谭。
欧盟在对美谈判上更有“制度优势”。作为28国的联盟,欧盟决策制度繁琐,耗时长久。容克与特朗普早在去年7月承诺开展“双边关系新时代”,然而延至上月中,欧洲理事会才正式通过启动美欧贸易谈判,欧盟在其声明中特别拿此等“速度”出来称誉。
此外,理事会通过的谈判指示声明欧盟只谈工业商品,不谈农产品,可见美欧谈判的局限;指示同时威胁如果美国再用国安为由增加关税,欧盟将马上退出谈判。
纵然美国对此必有不满,但从欧盟在英国脱欧谈判上的坚持,便知其在与美谈判的指示上亦会坚定不变。如果美方要作修改,欧盟也有其缓慢的决策制度跟美国慢慢拖下去,更不用说即使协议谈成,也要所有成员国同意才能落实,而法国总统马克龙早声言反对与任何不遵守《巴黎气候协议》的国家商谈贸易。以往在奥巴马治下的美国,与欧盟也谈不成《跨大西洋贸易及投资伙伴协定》(TTIP),如今特朗普几乎被人人憎恨,其功成机会之微可想而知。
其实,日本与欧盟国家一直视美国为盟主,也欢迎美国针对中国的各种政策,诸如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配合TPP的重返亚太战略等。除了日本愿意改变既有对自己有利的贸易条件而加入TPP外,马克龙去年也曾表示愿意与特朗普在对华贸易争议上结成同一阵线。
美自我孤立 盟友离心离德
然而,盟友的好意,特朗普却不领情。他认为美国是国际实然霸主,而非仅仅是一众西方国家的盟主。在国际政治的功利分析上,多边同盟并非霸主所需,于是特朗普主动放弃多边合作框架,改为走上双边主义的路线,以一对一的形式,藉美国之大,欺对方之小─美国退出TPP,却分别与加拿大、墨西哥和日本等原TPP参与国各自展开贸易谈判,就是明证。
当双边主义用不上时,美国就来个单边主义自把自为:单方面在世贸框架外向各国开征关税、阻碍世贸上诉机构法官的任命、退出《巴黎气候协议》、退出《伊朗核协议》等。此等行径,让美国的传统盟友离心离德;欧盟鼓吹自立,日本也大搞独立外交。
连美国过去一直建立、维系的世贸组织,也不介意放弃维持政治正确,在上月一个媒体极少关注、有关乌克兰与俄罗斯的贸易纷争判决中,首次针对以“国家安全”为理由的贸易限制作出判决,点出有关理由应该是“非常接近战争或武装冲突核心”的“国际关系紧急事件”。这对擅自以国安理由开征钢铝关税、威胁加征对日对欧汽车关税的特朗普,可说是低调的反抗。
中美贸易纠纷究竟是“缓解在即”抑或是“熄而复燃”,对特朗普而言,都必须包装为“美国至上”的一场胜利,这样也才能为日后的美欧、美日贸易谈判开展了空间。
不过,此时此刻的美国却显得愈发急功近利、孤立于世,即使对中国的这波“2000亿之威胁”能够促使短暂的“小胜利”,对旁观的日本、欧盟、中国和世界而言,也许亦只是这个实然霸主地位已失的国家的夕阳余晖。
上文节录自第161期《香港01》周报(2019年5月6日)《中美贸易战火渐息 欧日美纷争更难缠》。
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