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贸易代表第四次访华谈判 主攻两大关键难点

撰文: 叶德豪
出版:更新:

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和财长努钦(Steven Mnuchin)4月30日访问中国北京,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举行中美第十轮贸易谈判。这也是莱特希泽自2018年12月开始牵头开展同中国的贸易谈判以来,第4次访问北京。按照之前的计划,刘鹤也将于5月8日回访美国。此轮谈判继续聚焦协定细节问题。按照白宫发布的声明,智慧财产权保护、强制性技术转让、执行机制、农业、服务业和采购订单的问题依然在谈判桌上。

站在特朗普身后的美国贸易谈判代表莱特希泽,是美国贸易政策的强硬派。(视觉中国)

在莱特希泽和努钦抵达北京之际,中美双方都在强调在智慧财产权、强制性技术转让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之前几轮谈判的难点依然会延续。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甚至说,很快将欢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白宫。随后有记者询问努钦中美是否会在6月低之前达成协议,努钦拒绝给予肯定答复,只强调他相信两国都想达成协议。

所以,按照白宫释放的资讯,中美这一轮谈判甚至有可能谈及协定签署的地点和时间问题,也就是沟通特朗普所说的习近平访美事宜。

努钦与莱特希泽2月中访京期间,与习近平进行会面。(路透社)

为求尽速达成协议 美国放松立场?

中美贸易战已经打了一年,双方谈判已经进入第十轮,无论是官员,还是媒体,该说的都已经说了。中美最后能否达成协议,关键看双方能否在之前的一些难点议题上做出让步。世界经济论坛(WEF)主席布伦德(Borge Brende)4月28日所说,中美当前的谈判需要展现弹性,双方在贸易问题上找到解决方法符合中美两大经济体的利益,也符合全球的利益。

在中国的要求下,美国最近也做出了一些让步。美国彭博社4月26日引述消息人士的话称,美国正在考虑接受中国的提议,降低美国医药产品在中国市场受到的保护。根据谈判细节,中国提议将对美国药厂生物制剂在中国的监管资料之保护缩短为8年,但有声音认为,美国此举可能引起美国医药厂商的反弹。

另外,美国也软化了在产业补贴领域对中国的施压力度,希望以此能够加速贸易协定的达成。服务、农业以及购买美国商品,依然是此次谈判的内容。特朗普身边的鹰派对中国“政府”主导或干预市场深恶痛绝,但特朗普本人则非常希望中国发挥“政府”职能,让中国购买更多美国商品,以此象征性地缩减美国对华贸易赤字。

中美爆发贸易战以来,中国不少公司都转用巴西等地的大豆,这也许是特朗普特别关切的贸易战经济影响,因为不少美国大豆农民也是特朗普的支持者。(视觉中国)

难点仍在“执行机制”与“关税去留”

根据白宫官员通过媒体透露的资讯来看,当前中美贸易谈判的最大难点有两个,都是技术或宏观层面的问题,一是协议执行力的问题,二是关税去留的问题。

就第一个问题而言,承诺或同意相关执行机制是一回事,兑现承诺则是另一回事,毕竟两国之间的互信程度不是很高,而且还受到地区及全球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特朗普本人也很善变,不排除他处于国内政治需要再次撕毁协定的可能性。

就第二个问题而言,这是中美双方近几轮谈判最直接的难点。中方要求美方在协议达成之际便撤销所有所加征的关税,而美方则坚持设置一个时间表,保留部分关税,直至中国兑现协议中所列的承诺。当然,白宫内部也有一些温和派同意中方的要求,通过取消加征的关税,换取中国在其他层面的让步。

中美贸易谈判在2月于华盛顿举行的鸟瞰图。美方由莱特希泽作代表,而中方代表则是刘鹤。(路透社)

换句话说,现在争议的焦点就是即将达成的协议的约束力和持久力问题。

如果执行机制是单方面的惩罚机制,中国不可能在贸易协定上签字。如果美国在双方公认的执行机制之外,依据自己的政治判断,对中国做出单边惩罚,中国必然会退出协议。有熟悉中美贸易谈判的消息人士告诉英国路透社,如果美国触发这种机制,北京不太可能与特朗普及其团队重新回到谈判桌。

所以,美国担心中国是否会兑现协议承诺的同时,也应该让中国确信,特朗普今后不会出尔反尔、撕毁贸易协定,或违反协定内容单方面对中国采取贸易行动。

不过,就当前两国的国内政治氛围和经济发展来看,双方都希望尽快结束贸易战。尤其对特朗普而言,面临2020年连任竞选,他必须拿出具体的贸易谈判成果,展示给选民看。这在政治上,至少是有象征意义的。如果中美贸易谈判破裂,中美在经济上都会遭受一些损失,但特朗普在政治上的损失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