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局势】白宫肆意妄为 加速全球走向多边主义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一(4月8日)宣布,决定将伊朗革命卫队纳入“恐怖主义组织”名单,本周一(4月15日)正式生效。虽然美国多年来一直称伊朗支持恐怖主义,也曾制裁过伊朗革命卫队成员,但将一个国家的正规军事力量定性为“恐怖主义组织”,却是史无前例的。伊朗在消息宣布当日马上作出反击,不但将美国中央司令部及其驻西亚军队认定为恐怖主义组织,更正式启动IR-6型离心机的安全工作。尽管重启离心机在伊核协议框架之内,但时间上却容易引人联想,有可能进一步刺激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等国家。在撕毁《伊朗核协议》、对伊朗作出能源等制裁后,特朗普如今无疑再一次加剧中东各国之间的敌对情绪。
美国方面从宣布消息到名单正式生效只相隔了一周的时间。按《纽约时报》的说法,特朗普是在“仓促而混乱”的过程中宣布这一决定。驻扎在中东地区的美军官员甚至表示未得到任何有关如何执行该政策的指令。如此突然地作出决定,特朗普到底有何考量?
这可以从三方面来说。一来,特朗普要继续展现对以色列的支持。去年5月,美国把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今年3月,特朗普承认戈兰高地属于以色列。连番动作,让外界看到特朗普完全偏向以色列的外交政策。此次针对伊朗的行动更发生在以色列大选(4月9日)的前一天,时间如此巧合,不免让人怀疑特朗普是在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Benjamin Netanyahu)拉票。特朗普本人亦在备战2020年连任,犹太利益集团对美国政治的影响非常之大,从政治到金融到媒体,都有犹太势力的影子,特朗普若能讨好了这股势力,就有了连任的底气。
二来,特朗普要挽回美国在中东的颓势。俄罗斯在中东反恐战争中在地区局势上获得了主动权。特朗普虽然总是声称自己消灭了ISIS,却难以再从反恐战场上为自己争取到话语权,只能不断利用盟友的关系来维持存在感,重点是强化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的关系,使对方在遏制伊朗和反恐等领域参与更多,进而增强美国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
三来,特朗普要与伊朗等对手抢能源出口市场。美国经过“页岩气革命”后,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生产国,如何从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国手中抢占市场,成为了美国未来在能源市场上无法回避的问题。
如今,特朗普在中东的所作所为正在激化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矛盾,或许他认为,无论是美国的军售又或是自己的选情,都能够从中获得渔利,却不知道错误的方式只会损人损己。
逐利又为利所困
在踏入政坛之后,特朗普将商人的那套利益最大化理论和做法用到国际政治中。然而,国际政治并非只讲究利益,还有国际准则。特朗普不守国际规矩的举动已引起国际社会的不满,比如美国退出伊核协议招致中国与几个欧洲主要国家的反对,令美国显得愈发孤立。
再者,美国愈挤压伊朗、俄罗斯和委内瑞拉等产油大国,这些国家就会愈发寻求与美国松绑,尤其是解开与美元的捆绑。今年1月,英、法、德三国创建了一个新的支付机制——“支援贸易兑汇工具”(INSTEX),以绕过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印度也在考虑以卢比支付伊朗原油;俄罗斯在去年10月已宣布采用欧元等多元化的支付手段;委内瑞拉的行动更早,2017年便宣布在国际支付中使用人民币、欧元、日元和俄罗斯卢布等作为国际结算货币,以替代美元。
维系美国全球影响力的是美元和盟友,若特朗普本着唯利是图的精神,只顾美国自身,只会加速“去美元化”的进程,这从伊朗、俄罗斯、委内瑞拉等国的动作可以证明。当美元不能一家独大时,美国该如何维持在全球的经济优势?
当下,美国似乎并未意识到问题的出现,还在不断向盟友发难。在经贸问题上,特朗普上周二(4月9日)宣布将对价值110亿美元的欧洲产品征收关税,针对的是欧洲核心产业——航空制造业;在军事上,特朗普不断抱怨欧洲和日韩盟友没有承担更多的军费开支。
特朗普依然秉着“美国不能被占便宜”的原则来对待盟友,其后果是盟友愈来愈减少依赖美国。没有了盟友“小弟”,美国还怎样当“老大”?“美国的再次伟大”从何谈起?
消费自己的信誉
特朗普宣布伊朗革命卫队列为“恐怖主义组织”的决定更像是临时起意,这其实并非是新鲜事。今年3月25日,特朗普签署公告正式承认以色列对戈兰高地拥有主权,事后他解释称这是上了“一堂速成的中东历史课”之后作出的决定。对一国大事如此草率,要么说明他没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要么是想突显自己的超人智商与决断。
另一个例子是去年底特朗普在一段视频中突然宣布美军将从叙利亚撤出,这一消息随即引发强烈反弹,特朗普其后不得不改口说暂缓撤离。如此的反复、草率,再次证明了特朗普作出决定之前,根本没有详细考虑过可能出现的后果。
在中美贸易战问题上,特朗普对待“共识”的态度也十分随意。去年5月,中美达成不打贸易战的共识,结果不到10天,特朗普便撕毁共识,对中国产品征收关税。觉得不满意便反悔,全然不顾当时达成的共识,可见特朗普完全不将一国政府的承诺放在心上。
作为全球大国,美国的任何决定都应该是严谨、慎重的,这是一个大国该有的基本“素养”。特朗普上台后在外交政策上的随意,已完全颠覆了传统政治精英治理国家的模式。外界观测美国外交政策最重要的视窗不是白宫、国务院、五角大楼的官方消息,而是特朗普在社交平台Twitter的账户。
美国官方消息的混乱和前后矛盾,严重损害了它在全球的信用。当美国不按套路出牌时,任何一个国家在看待美国时必然会带着怀疑的眼光来审视。当然,特朗普此般做法,也让人们看清了国际时政中“以利益为上,信誉只是锦上添花”的准则。
多边主义的最大推手
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的种种出格举动,是要维护美国的绝对优势,但他的做法并没有让这一目标实现,反而加速了世界向多边主义演变。
在特朗普的军事和贸易威胁之下,美国的盟友开始更多地寻求自身的独立。法国总统马克龙说欧洲不应该再天真,并提议建立欧洲联军;德国总理默克尔称欧洲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以色列和土耳其在维持与美国关系的同时,加大了与俄罗斯的热络联系;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大幅调整对华关系。这些都是明证,说明美国的盟友们知道“所有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在美国靠不住的情况下,它们更需要寻求自保。人人自危的意识下,使它们成为全球化格局中一股重要的力量。
在美国不断挤压中国和俄罗斯的战略和发展空间的过程中,中俄只会进一步推进多边主义。面对美国的保护主义,中国不断寻求与欧洲的合作,以期维护世界贸易组织、伊核协议和《巴黎气候协议》等多边组织和协议。与中国在战略上高度一致的俄罗斯,同样也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打破美国的绝对垄断,在中东、委内瑞拉等问题上不断发力就是一种表现。
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新兴国家诸如印度、土耳其和印尼等,在完成国家独立后迅速投入发展,它们都有着各自的“大国梦”,比如印度总理莫迪在印度大选前就放言“印度要在2030年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催生了它们对于在国际政治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的诉求。
当美国还在执着于如何维持自身的绝对优势时,其余各国也在纷纷行动,美国的相对势弱是必然的。这时的美国渴望一位力挽狂澜的领导人,但显然那不会是特朗普。“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特朗普种种疯狂的举动看似是要击毁虚伪的政治正确,将世界拉回到单边主义的“角力场”,从而在一比一的抗衡中让“美国再次伟大”。但长远来看,白宫的做法只会让世界更深刻地意识到多边主义的重要性,加速各国的抱团,而美国将自己排除在这日益明显的大趋势之外,实属螳臂挡车。
上文节录自第158期《香港01》周报(2019年4月15日)的《白宫肆意妄为 加速全球走向多边主义》。
浏览更多周报文章︰【01周报专页】《香港01》周报于各大书报摊、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订阅周报,阅读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