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有话说】朝鲜最高实权组织:“国务委员会”
4月10日,朝鲜劳动党召开中央委员会七届四中全会;4月11日,朝鲜召开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在这两日的会议上,朝鲜领导高层完成了新老交接,且通过不同的党国职位任命,确立了“外交与经济并进”的国家策略。而在这过程中,早于2016年设立的“国务委员会”此次明显被赋予更多实权。韩国世宗研究所 研究企划本部长郑成长于《香港01》投稿,针对外界对这些变动的解释给出自己的看法。作者:郑成长译者:孙素青原标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国家代表”许可权是否会移交给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4月11日举行的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中,新担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崔龙海,推举劳动党委员长金正恩担任“全体朝鲜人民的最高代表兼最高领导人以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
部分专家认为,此时崔龙海在称呼国务委员长的职责时,使用了“全体朝鲜人民的最高代表”这个表述,朝鲜在最高人民会议中修改宪法,很可能赋予国务委员长代表国家的资格,即对外代表国家元首。
但对于这样的主张存在两个问题。
第一,如果是这样,那么崔龙海在推举词中应该使用“共和国最高领袖、最高代表,兼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务委员会委员长”这样的表达来形容国务委员长的职责。而“全体朝鲜人民的最高代表”这个表达,是指金正恩委员长与一般的最高人民会议代表不同,并不代表某个选区的民众,而是代表全体朝鲜人民的职责,但这并不意味著代表整个国家。
第二,“国家代表”的许可权是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固有许可权,崔龙海被选举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后,“代表国家”的许可权就被移交给国务委员会委员长,这种说法是不符合逻辑的。
如果朝鲜“国家代表”的许可权移交给国务委员长,以往的“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职责应该变成没有国家代表权限的“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主席”,崔龙海应该被选举为“最高人民会议常设会议主席”。(参考:《金正恩时代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地位与作用》世宗研究所,2014)
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中,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还被选举为国务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委员长为金正恩),因此部分专家推测,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对外国家元首地位移交给了国务委员长。
但是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前委员长金永南在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的排名中低于金正恩委员长,朝鲜的国家机构排名中,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比国务委员会低。因此新担任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崔龙海即便被选举为国务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国务委员长与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上下关系也未发生新的变化。
过去的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对外虽然“代表国家”并拥有立法权力,但在对外协商或经济领域几乎不具有任何影响力。
但此次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崔龙海,还同时被选举为国务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他可以领导前任内阁总理朴凤柱、新任内阁总理金才龙、以及外务相李勇浩,可以看出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的影响力实际上有所扩大。
朝鲜第十四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中,修改宪法的主要内容很可能包括:扩大国务委员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的许可权,并新设国务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
在此次的国务委员会委员名单中,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前任总理以及外务省第一副相皆位列在内,因此国务委员会对外交、经济的领导力有了实质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