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访欧】心口常不一 欧盟对华政策背后的迷茫

撰文: 李秀坤
出版:更新: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3月21日至26日对意大利、摩纳哥、法国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2019年首次出访,值得注意是,就在习近平出访前的一周(3月12日),欧盟委员会提交欧洲理事会一份“十项计划”引发了西方媒体关注。

在这份计划中,欧盟建议重新调整对华政策,转向强硬立场,首次以关键技术领域的“经济竞争者”,政治上的“体制性竞争对手”等措辞形容中国,并就不公平竞争行为和人权问题,借著文件向中方表现出欧盟更坚定的抵制态度。

整体来看,欧盟此项计划的语调不算强硬,但报告中部分对华强硬的表述还是让不少媒体解读为,这是欧盟加强对华竞争,并“偏移”美国信号。英国《金融时报》发表撰文称,欧盟对华政策开始“特朗普化”。

事实上,除了对华政策,欧盟在天然气的贸易上也不断向美国“偏移”的情况。据欧盟近期公开的资料显示,欧盟国家从美国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与增加到了79亿立方米,同比2017年增长了181%,美国成为欧盟液化天然气的第三大来源地。

美欧都不喜欢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资料图片)

要知道,欧盟2018年前对美国天然气的进口量并不多,2016年约为16.8亿立方米,2017年为28亿立方米。对美国天然气进口量在半年内骤增,欧盟种种“偏美”的迹象让舆论浮想联翩。中文媒体普遍认为,美国“联欧抗中”的战线终于成形,这“十项计划”是欧盟对中国的“宣战书”。

那么,欧盟真的偏向了美国吗?

分析认为,仅以对华“十项计划判定欧盟偏向美国过于草率。欧盟在中美关系上仍然保持中立,这从以下两点可以看出。

欧盟领袖峰会周四(21日)起召开,各国领袖除了会商讨脱欧事宜外,还会讨论应对中国议题。(路透社)

欧盟前言不搭后语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王毅3月18日出访欧洲,分别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Federica Mogherini)进行了会晤。

会晤期间,三人谈及中欧关系,两位欧盟官员的表述尤为惹人关注,与欧盟新出台的对华新政策存在明显的差异。容克称:“欧中是友好的战略伙伴,希望双方相互帮助……把一个良好的欧中关系留给下一届欧盟机构”。莫盖里尼则说:“欧方始终将中方视为重要战略伙伴,不仅重视中国的经济分量,也重视中国的政治分量。欧盟新的对华政策档并不取代欧盟既有的对华合作战略。欧盟愿意看到中国在全球更多领域发挥引领性作用”。

一方面要调整对华关系,一方面又极力想要与中国保持“战略伙伴关系”。欧盟前言不搭后语的表像背后显示出了该组织在对华关系上迷茫,欧盟很有能并没有在此问题上形成一个共识,仍处在调适的阶段。

欧盟外交政策主管莫盖里尼(左)和俄国外长拉夫罗夫(右)。(资料图片)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导,欧盟内在对华关系存在巨大的分歧。以德法为首的一部分国家希望整合欧盟力量抵御中国日益扩大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但以意大利为首的部分国家则希望通过加强与中国的关系来获取利益。

在这样的分歧之下,欧盟根本不知道如何去应对中美贸易之争,也无法做出对华策略的最终定论。这就导致了欧盟在对华关系的表述上出现了前后不一的情况。而舆论仅凭欧盟新出台的对华政策便认为欧盟偏向美国,这样的判断过于草率。欧盟对华政策的最终定论除了要考虑中美贸易谈判的结果之外,中国对欧盟的外交公关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

欧盟目前已成维护多边主义秩序的核心。(视觉中国)

不断调适与中美的距离

即便欧盟没能立即找到应对中美争端的合适策略,它仍有一项初期的应对方式:以中立姿态避免介入中美争端,不断地调适自己与美国及中国间的距离与关系,为自己争取时间找到最合适自己的定位。

世界格局目前正在出现了巨大的变化,美国“一极独霸”的地位日渐消退,中美欧三国的关系也正面临著十字路口。

中国国力日渐强盛让它成为了国际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存在,也促使欧盟与它在经济上越发紧密,成为了欧盟第二大交易伙伴。中欧贸易额也打破了美欧之间的贸易格局,进入2010年之后,中欧双边贸易额得到较大提升,基本以每年800到1,000亿美元的增幅上涨。到了2017年后,欧盟与中国的贸易总额达到了6,444.46亿美元,直逼美欧贸易总量(7,184亿美元)。

在多项具争议的议题上,默克尔和马克龙采取与特朗普不同的立场。美欧分歧明显,迫使欧盟采取更为独立的路线。(视觉中国)

当下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双边的贸易关系。中欧之间贸易发生的变化让欧盟对中欧之间的稳定关系越发重视。欧盟也一直秉持著在经济上与中国友好合作,在政治、经济上继续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方式。

但中美贸易战的提前爆发打破了欧盟与两大经济体的相处模式,美欧的传统战略同盟的关系不再允许欧盟采用这样的策略处理游走于中美之间,这也意味著欧盟必须重新开始思考与中美之间的关系,找到自己与两大经济体之间的新定位。

当然,欧盟要找到新定位并不容易,这需要长时间的商议与讨论。在此期间,欧盟必须小心翼翼在中美之间调适自己的位置,既不能过于偏帮美国,又不与中国走的太近,两边互不得罪的中立姿态是欧盟寻找定位的最好状态。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中新社)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欧盟目前正处于讨论期,仍未对华关系作出最终定调。再加上,欧盟委员会和欧洲理事会主席也面临换届,新的委员会和理事会组成之后,这个“十项计划”是否还能得到能够延续,还是未知之数,所以欧盟此时放弃中立的姿态转向美国的机率并不大。

基于这样的判断,欧盟此时对华宣布的一些强硬说法极有可能是为了安抚美方情绪的需要,是平衡中美关系的考量。中国人不需要过度的放大欧盟新出台对华政策的影响力,更要看到和理解欧盟的难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