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权斗失信于民 马哈蒂尔应专注民生
过去两个月,马来西亚执政的希望联盟连续在两场补选中失利。先是彭亨州的金马伦高原国会席次,希望联盟候选人马诺加兰(Manogaran)以41%支持率败北。如果说这次失利是因为金马伦为在野国民阵线的铁票区,一个月后,希望联盟在原本自己当家的士毛月(Semenyih)失利,便值得警惕了。
去年大选中,马哈蒂尔所在的希盟土团党候选人以51%过半票数夺下议席,今次却只获得46%选票,票数更减少6000票之多,出乎外界预料。马哈蒂尔近来在“政治赛场上”风生水起:他不仅将11名原巫统议员挖角过档,令希盟在国会席次接近修宪门槛的2/3,更令对手国民阵线濒临解散危机。只不过,他的政治声势似乎并未转化为民众认可。
民生成绩未及格
去年5月,当时在野的希望联盟之所以出乎众人预期,夺下政权。除了因为马哈蒂尔令原本对在野党怀疑的马来人转投希盟,便源于希盟打出“民生牌”。希望联盟批评国阵执政期间物价飙升,工资增幅缓慢,更推出消费税(GST)加重基层人民负担。
而在希望联盟的政纲《希望宣言》中,第一章便是“舒缓民困-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其中列举了包括废除消费税、废除大道(高速公路)收费、增加燃油补助等政策,显见希盟深知民生为选民最关注议题。除此之外,在第三章的“公平正义的经济发展”中,希盟政府亦罗列包括简化投资程序、优化农村垦殖民政策等措施。
然而大选结束后,希盟政府在民生问题上似乎未上紧发条。财长林冠英为补充废除消费税损失的财源,决定重新征收商品及服务税(SST),将税负负担转移给制造商,造成以华人为主从商群体强烈反弹。至于人民期待已久的废除大道收费,希盟政府也重走国阵老路,向大道营运商提供补贴以“冻结涨幅”,自然引发外界强烈反弹。
与此同时,希盟政府“一切怪前朝”的做法也引发知识分子和城市选民的怀疑。去年大选后,大部分马国人民都对纳吉(Najib Razak)一些列贪污疑云颇为不齿。但希盟政府似乎将纳吉布作为“政治提款机”:为何不能免除大道收费? - 由于前朝贪污亏空国库,令马来西亚税负率破表;为何物价未能下跌? - 由于前朝政府无能,积弊已久,短时间无法恢复。
在国会殿堂内,执政党政府官员面对反对党议员质疑时,往往不会承认错误,而是转移焦点嘲讽道“如果在纳吉布执政时期,你们有这么锱铢必较就好了”。当选后的几个月,这样针对在野党议员的追杀尚可令支持者兴奋;但随著希望盟执政周年到来,这样的推诿也被人看破手脚。
希盟应负起执政责任
对于马来西亚人民来说,希望联盟表现不佳事小,但国家维持不良政治文化,却将令国家发展裹足不前。作为最大反对党,过去执政的巫统(UMNO)不仅持续为纳吉布及前朝涉贪官员护航,更诉诸更为极端的马来民族主义,希望巩固马来人选票。
去年年底,巫统先是以损害马来人特权为由,在首都吉隆坡举行大规模集会,反对政府签署《ICERD》(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公约),令马来西亚成为极少数未签署该公约的联合国国家。如今,巫统又和更为保守的伊斯兰党结合,诉诸“穆斯林大团结”,甚至放话“无需少数族裔便可单独夺下政权”。至于原本跟随巫统的华人和印度人政党,则接近泡沫化,根本无力制衡。
上个世纪80至90年代,正是包括马来西亚在内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乘著东风,马哈蒂尔自然能将注意力放在“搞政治”上,先后除掉党内、党外对手,巩固其执政地位。但如今马来西亚惟恐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根本不能照搬“过去经验”:懒理民生,专注政治。
不可否认,希望联盟上台以来并非毫无建树。国营媒体改变过去不给反对党露脸机会的陋习,给予双方阵营平衡报导;原先盘根错节的官股公司,也逐一整合;而争取已久的东西马政治地位平权方案,也已准备送交国会讨论。正因如此,根据民调显示,尚有60%受访者对希望联盟“保有信心”。但若在人民最为有感的民生问题上失分,希望联盟政府和马哈蒂尔也难持久执政,更无法实现人民的托付。